 
- 積分
- 2094
- 威望
- 2094
- 金錢
- 1850
- 閱讀權限
- 70
|
五見蒙蔽眾人心
南公懷瑾上師 講述
五見蒙蔽眾人心
學佛的人要隨時觀照自己是否落在五見中,落在斷見常見中,這樣就「能成無盡之宗」,成就無盡藏的智慧這一宗。哪一宗?佛法的心宗。
|
斷煩惱小心落斷見,信宗教小心落常見
總之偏執事相,容易成妄,太講性理,容易沉空。因此《宗鏡錄》這一部書告訴我們修持之路,特別把三藏十二部的精華抽取出來,告訴我們修持要「性相融通,真妄交徹」,這樣便「不墮斷常之見,能成無盡之宗。」斷見與常見是很嚴重的。所謂小乘的佛法就落在斷見,認為斷了一切煩惱就成空,就成道,這是斷見的觀念。你把相轉了,煩惱化去了,它的根是不可能沒有的。所以斷煩惱,實際上也就是文學上李太白那兩句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澆愁愁更愁。」煩惱的本身就像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假使煩惱可以斷的話,斷一個妄念,你證一個道。其實你不曉得你覺得很空很清淨,那正是一個大煩惱,只不過換一個樣子而已。因此煩惱的本身,不是你想的那種斷法去斷了就能成道。《維摩經》上不就說「煩惱即菩提」嗎?煩惱本身即是道,這是免你斷煩惱而落斷見。但因此若有人專門找煩惱的事情來幹,那你就落魔障了。
學佛修持從理論最高的見地上來看,大多數人不落在斷見,就落在常見。常見認為得了道以後就不生不死了,我就永恆存在。差不多有很多的宗教都是這一類的常見。你也別以為你信佛教,就對了,佛學研究不好,抓一個不生不滅,那已經落在常見裡頭了。哲學的唯物主義偏屬於斷見,因為認為一切唯物,物質消滅了也就沒有了,人死了也就沒什麼了。而許多的宗教,大部分都是常見,譬如我們民間的信仰,認為人死了永遠存在,過個三十年想起親人來,去找一個會走陰的靈姑,大陸上叫做走陰,走到陰間去,可以在那裡把你的祖宗叫來跟你對話,出來的人那聲音好像蠻像的,講到家裡的事情,什麼東西放在哪裡,有時候還真給他找出來。已經死了三十多年,好像那個人躺在那裡,那個靈魂永遠存在的樣子,這落於常見。如果你說沒有一個鬼魂或靈魂,它有時候講得對了又是怎麼回事呢?你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把唯識研究通了才行。
五見蒙蔽眾人心
佛法的修持在見地上絕不可以落在斷見與常見之中,那很可怕的。佛法有五見的道理,你拿五見去看這個世界的宗教的哲學,包括佛學和學佛的人,大多數落在這五見中︰身見、邊見、戒禁取見、邪見、見取見。這個「見」字不是眼睛看見的見,拿現在的話講,就是觀念。
第一身見,我們講身見最難去掉,你如果拿身見這個立場,來批判世界所有的宗教以及學宗教的人,大家都想身後升天堂也好,到西方也好,都想自己這個肉身不要緊,到那裡(天堂、極樂世界)去我才得救得度,這就是一直在想我的存在,身見已在那裡。身見是「我」的根本,所以身見最難去。
邊見,佛法本來是無量無邊的,我們拼命抓住說,我這個佛法的東西才是,你們這些宗教都不對,只有我這個才是無量無邊的,這樣他已經自己落在邊了,落到什麼邊?落到無量無邊這一邊,早就有邊了。思想會落邊見,落邊見就不圓融,非佛法。
邪見與邊見有關,邊見已經太嚴重,又加上各種不善心和偏執就是邪見。
戒禁取見,建立了許多的戒條,這些戒條本是助道之用,到後來變成一種單一的偏執,無法與心性的根本融會貫通,執著非做某一事不可在自己的信仰和行為上,建立一個禁戒、一個範圍,超過這個道德範圍,便認為是邪道。本來那個禁戒是由善出發的,卻被僵執成一種觀念的嗔心,這須同戒律、大小乘整體的教理配合來探討才行,其中的問題很大很多。戒禁取的取,就是抓得很牢,認為這樣才是道,不是這樣不是道。
見取見,自己的主觀形成了,的確嘛!我見到那個空了嘛!那個無形的力量,就在我身上起了作用啊!乃至有些人,嘿!發抖呀!清淨呀!這個不得了,照有些宗教的講法,神、上帝已經降臨到這裡,我已經靈得很,菩薩給我灌了頂,很舒服呀!你說他這樣假的還是真的?這等於我經常到精神病院裡頭看精神病人,我會站在那裡欣賞半天,我也傻掉半天,究竟他是清楚的,還是我才是神經的,搞不清楚了。因為全體神經病都在一起,裡面兩個人對話起來,談事情像真的一樣,我一聽,他們的對,我的全錯了。反之,如果是我們一起去看那個神經病的,我們全對,他錯了。所以世界上誰是瘋子誰不是瘋子,如果你隨便下斷語,你就是笨人。我到精神病院一看,再看看我自己,真是很神經,他們不可憐我們就已經很慈悲了,結果我們還覺得他們很可憐。
所以一個主觀的成見你抓住了,這樣才是對,抓得很牢,便是見取見。主觀的觀念形成了,以有色的眼睛看整個世界,世界都變色了。許多人學了佛有一點道,看不慣人家,就跑來跟我講︰「唉呀!我看世界這些人都很可憐。」我說︰「怎麼呢?他們活得好好的嘛!」「耶!他們不曉得修道。」我說︰「你懂得修道?」「當然。」你說他該不該送精神病院!我們看樓下那些人,他們勿勿忙忙跑來跑去,唉呀!好可憐,眾生、這些眾生。但他們看我們樓上這些人也夠可憐的,一天吃飽了飯,沒有事做,什麼《宗鏡錄》的,錄個什麼嘛!所以我們要懂得這五見是討厭的東西,隨時會把我們綁起來,萬劫不能超生。
學佛的人要隨時觀照自己是否落在五見中,落在斷見常見中,這樣就「能成無盡之宗」,成就無盡藏的智慧這一宗。哪一宗?佛法的心宗。
——南公懷瑾上師《宗鏡錄略講》
-1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