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至人之用心若鏡——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南老師說:至人之用心若鏡©.jpg
2014-6-18 12:14

南老師說:至人之用心若鏡——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

    內七篇到這裡,一篇大結論。但是,你不要看著容易,覺得這個道理很有意思,你就是做不到!我們人生,我經常說有十二個字:「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這就是我們人。這十二個字是我的咒語,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你看莊子這些道理,我們一聽非常有理,衹是做不到。要怎麼樣才能做得到呢?對不起,從《逍遙遊》第一篇開始,就要有這個道的修養;有這個道的修養,才能真正做到這樣,所以說很難。相反的說,你如果在道理上認通了,一個人沒有道的修養,但是能夠做到這個樣子的話,至人之道也都得到了,自然就會成功了。所以正反是一樣的道理。 現在莊子做結論。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逆,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這是道的最高境界。至人,得道的人,「用心若鏡」,心如明鏡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這樣。心如明鏡台,所有事物到鏡子前面一照,一定有影像,但是如夢如幻。鏡子照人,你馬上就體會那個境界。自己看鏡子裏頭的我,立刻會忘掉自己這個身體;不過要注意,不要長看。如果晝夜看鏡子,只要七天七夜,這個人馬上會離開這個身體了。這個不是絕對,而是非常可能,這是道家有的一個法門。這個法門不能輕易用,一個人在鏡子裏看自己,只要看鏡子裡的影子,就體會到我們現在這個生命,的確是如夢中生。

    現在這個秘訣漏了,本來不漏的,被一個朋友問了半天,才說出來,他去一試驗,也體會進去了。所以用鏡子處事,這個道理是什麽呢?有八個字:「物來則應,過去不留」;照鏡子就有,一切事物過去了,鏡子不留痕跡,這個就是佛家講的大圓鏡智了,也就是「明鏡亦非台」的道理。

    「不將不逆」,儒家程明道《定性書》也用上,得道人處這個世界,不降不逆。既不執著,也不歡迎,也不拒絕。你說我今天倒霉,遭遇一件很不痛快的事情,其實也沒有什麼倒霉,你天天都很舒服啊,不差一件不痛快的事情,否則生活太單調了,那個不痛快來了也不拒絕,因爲人需要一點不痛快點綴,不痛快過後來個痛快,你不曉得多高興呢!所以一定要這麼調劑一下。

    「應而不藏」,就是鏡子照東西一樣,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心中不藏。因此一切恩怨是非,過去不留;不是沒有是非善惡,而是過去就不留,此心很平靜。「故能勝物而不傷」,能修養到這樣才能入世。這一段很重要,尤其現在工商業的社會,大家生活忙碌,自己已經不是一個真人了。我們這些在工商業時代的人,二十一世紀的人,父母生下來那個人,一長大,那個原來的人跑掉了,後來活著的是假人,不是至人;都被物質環境忙碌得昏了頭。要想真抓住自己是個人,應付二十一世紀的時代,必須要懂《莊子》這一段《應帝王》,入世能夠「勝物」,不被物質所打垮,不被物質環境所誘惑。「勝物而不傷」,不會傷害到自己,我還是我。

    這一段就是《莊子》的精彩部分,我們平常研究《莊子》,一翻開來,總把一條魚變成大鵬鳥,看起來很精彩,其實那個一點都不精彩!那是電影廣告,是序幕,真正的精彩在《應帝王》這一段,把出世之道,入世之道,都講完全了。

            ——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莊子諵譁》下冊
                              (上人)P265-267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逆”字当是“迎”之误。

TOP

回復 3# 弹指庐


      我網上查了,有作“逆”,也有作“迎”。
      翻閲了中華書局影本,看見“據世德堂本”校改爲“逆”的備注。
      《莊子喃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一版一刷,亦作“逆”字。
      南老師的講解,應可幫助我們很好的理解全句了。
      再看看會否有新的校訂出來......嘿嘿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達摩四行觀與三際托空

南老師說:達摩四行觀與三際托空 南懷瑾先生 講述    宗誠師:目前下功夫先以修止為目標。 師示:你修止用什麼方法?   宗誠師:本來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