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非色非空非不空 /林中治 先生

         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
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沒有模樣,一顆圓光涵萬象。
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來不向不回向。
無異無同無有無,難捨難取難聽望。
內外靈光到處同,一佛國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個身心萬法同。
知之須會無心訣,不染不滯為淨業。
善惡千端無所為,便是南無釋迦葉。

     「非色非空非不空」,現在我們要配合這一顆圓光來看,這句道理才好了解。你一直在「相」上面去研究,那研究不出來。一顆圓光代表無相的般若,你說真心本性呈現萬象,「萬象」——即是「非色」。「非色」是指沒有固定的色,雖然有色,但你抓不住,都空。但你也不能執著在「非色」中,它每一個當下顯現,也是「非空」。你說都沒有嗎?有呀!你說有嗎?抓不住呀!那麼你說「非空」就是了嗎?不是,你也不可落在「非空」中。好!不落於「非空」,那不就「非不空」了嗎?整個來講,般若上面什麼都站不住腳。我們一天到晚,做這麼多事情,講這麼多話,走這麼多路,當你這個般若一現前,再來一看,「非不空」,澈底的空,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來!雖然一切都沒有留下來,這個「非不空」卻可以起用,可以做人做事。
      所以我們修行,要在日常生活裡頭去試驗,你若不在做人做事里去試驗,你怎麼曉得「非不空」呢?有的人一見到「空」就害怕了?為什麽要害怕啊?這個徹底的空才好用,這個徹底的空可以一用再用。你不空,今天留一點裡頭,明天又留一點東西在心裡頭。不久,這心就被那些東西堵死了。
     「不來不向不回向」,這句同樣是真正做工夫的所在。這一回目是「心猿歸正,六賊無蹤」,講的是真正的觀心法門,觀心法門當下要去體會「不來不向不回向」。什麼叫做「不來」?每一個當下所做之事,每一個當下所遇的人物,都只是「一顆圓光涵萬象」的萬象之一,顯一下而已,並沒有前「來」停留在你這裡。既然沒有真的來,因此也就「不向」,沒有去了,因為「一顆圓光涵萬象」嘛,,既然這樣也沒有真的來,也沒有真的去,每一個當下都是「即有即空」這不就是「不回向」?根本沒有什麽東西在那邊回向來、回向去的,《楞嚴經》也是這麼講,「當處法生,隨處滅盡」,其意等於這一句「不來不向不回向」只是文字表達不一樣罷了!
     「無異無同無有無」,什麼叫做「無異」?這也還得配合「一顆圓光涵萬象」來體會。你要知道,般若裡頭涵蓋了萬象。從般若來看,般若是萬象的本性,般若與萬象萬法根本無異,沒有不一樣。但你說沒有不一樣嗎?「無同」,有般若起的每一個作用,表現都不一樣,那有一樣的呀?下面的「無有無」,又怎麼說呢?這個「無有無」是「無有」和「無無」。你說:「有嗎」?不實在,顯一下就過去了。那不實在,是真的沒有嗎?「無無」,也沒有什麽叫做「無」,當他因緣匯合就顯現,你怎麼講它沒有呢?講它「有」不對,講它「無」也不對,這是「無有又無無」。
      上一句是叫你去觀察,再來下一句是真正做工夫了。「難捨難取難聽望」,難捨,我們還是拿般若來講,你般若現前,萬法統統顯現,你說萬法你統統不要,只要般若,那怎麼可能!你沒有辦法捨掉萬法而把般若隱藏起來?如果你有辦法,那般若也不叫般若,也不叫「性空」了。佛法所講的性空是跟萬法在一塊,當你萬法證到空了,般若才會顯現,並不是萬法空了、就是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那是你想出來的,這種什麼都沒有的「空」,是你第六意識自己想出來的,根本不是般若,你不可能在這萬法之外另證到一個般若。
      所以講到這裡,我教你們做工夫,要捨身根,可是你們一直捨不掉,真是好奇怪!為什麼捨不掉?你用般若的功能觀照,五蘊都是在我們這個觀照的功能裡頭變化。你想想看,這個五蘊你照啊照,在變化中就是空,就是般若了。就算是現在生大病,快死了,剩下最後一口氣,你依然在般若裡頭看,唉!這個生命就好好玩哦!空花泡影一般地在變化,那有捨不得的呢?當然要趁現在身體還行的時候,氣力還夠,精神還夠,趕快做工夫比較保險,因為我們這個身體隨時靠不住的啊!
      那麼既然難捨,這些萬法,我捨不了,我只好接受,抓住它們好不好?抓不住啊!「難取」。你說要保有萬法,保不住的,因為它是變化的因緣所生法。你要取法,便是執著,是我執和法執,但任你怎麼執取,還是執取不來。所以,以身體而言,你又怎麼可以說捨不掉呢?
      再說,「難聽望」,《楞嚴經》講六根的修法,講來講去,主要就講能「聽」能「望」的這兩個根。一個是耳根,一個是眼根,其中又主張以耳根來修最殊勝。眼根所對的色境,我們人看起來好像它還會定住,但其實並沒有真正看住,因為它裡面有「等無間緣」一直在變化,只是我們看不出來,智慧不夠。但是你若用耳根來聽看看,很明顯你不能把任何一個聲音留住。這個就是「難聽望」的道理。聲音它顯一下就過去了,而這個耳根本來也是這樣子,只是現在我們看它好像很實在而已。其實耳根、眼根本就由四大所成,只是個變化中的地、水、火、風罷了,根本也是一個「難聽」或「難望」的假有。所以我們人眼所見,耳所聞的,終究只是色影與聲響。去聽一場音樂會來說,什麼「餘音繞梁三日」,那也可說是你在玩你的獨影境,是凡夫境界,而修行重點,在於你能不能夠做到現量性境,「一顆圓光涵萬象」,不能的話,那就要好好下功夫吧!

                   ——林中治先生 講述《西遊記與唯識-系列》(五)『悟後起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真是法门龙象,出语不凡,把最高明的东西讲得平常易懂,读来受益非浅。顶礼!!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TOP

一颗圆光涵万象说的太好了!

TOP

做工夫,要捨身根,真是大窍门
因果报应,如影随形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下面就開始講淨土之行。大家看到淨土就很容易聯想到流行的淨土宗,念佛法門。道理是相同,可是原則不同。一切佛法都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