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恭有信的人】 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一百一十)
謙恭有信的人(2014-12-1)
劉雨虹 先生
有一個人,算是老朋友吧!多年前他就知道南師懷瑾先生了,但並未謀面,因為他不屬於粉絲之類的。
前幾天他忽然打電話來說:「你們這個南懷瑾老師啊,我現在發現,他是一個最謙恭有信的人,我活了八九十歲,見過的人,聽見過的人,也不算少了,只有他,真是世上難找。」
聽了他的話,一時之間,還真有點五里霧中。因為一般人,一提到南老師,要嘛是仰慕,想拜見,要合影;至於見過面的,有些標榜是老師的入室弟子,有些說老師交代了任務,有些則由徒子徒孫宣傳為接棒人……形形色色,十分熱鬧有趣。當然批評老師的,甚至罵老師的人也不少。
現在,忽然有人從另外角度評論老師,難免使人感覺特別。
老師曾說過,年老的人都成精成怪了。因為人生經過的事太多了,看人看太多了,當然就不再天真幼稚。有時聽到那人一句話,或看到他所做的一樁事,就對那人的人品格調,心中有數了。
世界上的人,從待人接物方面講,作風各式各樣。有人自卑,有人自謙,有人自大,有人自信,有人自傲,有人狂妄……總之,林林總總,如果是心理學家分析起來,種類繁多,十分有趣。但是,南師懷瑾先生分析起來,更為特殊,卻很巧妙。
有一次,那是多年前在台灣,有一個人,對別人說話非常傲慢無禮,那個「別人」心中不爽,就來稟告老師。老師卻說,那人不是傲慢無禮,而是自卑心的原故。
老師這個話,當時大家都認為,是安慰那個心中不爽的同學。但是,後來又有不少次,老師把人的自大、自傲,也解釋為自卑心的作用。反正,照老師的說法,很多自大、自傲、自吹等等的負面表現,基本上都是因為心中無物,頭腦空空,而無自信,才下意識的,表現在相反的方面。
所以,老師叫同學們不必介意,如能進一步同情這人的無知的話,自然就心平氣和了。
其實,當時的年輕人,聽到老師如此說,也只好馬馬虎虎算了。
有趣的是,老師知道年輕同學們心中未必釋懷,有一次則更進一步說:一個有才有德的人,一定是謙謙君子,不可能自大自傲,更不會借他人的名氣吹捧自己。就像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吧,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貢獻都沒有,還想要別人讚美!別人讚美的是我們祖先的成就,敬仰的是你家的先人,不是你,你能不令祖先蒙羞就不錯了,年輕人要努力啊,先要知道謙恭,謙恭也是自重,自重則人重。
當時許多年輕學子們,聽了老師的這些話,心中難免認為都是老生常談而已,自己並無任何感悟。當時的我,慚愧啊!雖不是年輕人,但心中也覺得是老生常談。
難怪有一個沈君,幾年前問老師,為什麼要如何如何?老師說:「你到了我這個年歲才會明白」,意思是說,現在說了你也不懂。
現在我這個老朋友,快九十歲了才發現,老師是一個謙恭有信的人,一個世上難找的人。有人說,真正謙恭的人,世上並不多見,一般看到的謙恭,只是表面上的禮貌,不是內心的真實修養。有時一不小心,大家還會把拍馬屁的言行,當成謙恭有禮呢。
再說這個信字,人們常說的誠信二字,有人認為就是一個意思。因為有誠才有信,有信必定誠,所以誠必信,信必誠。不管怎麼說吧,南老師一生為保衛民族文化而戰,六十年來,著書立說,講遍了民族文化儒釋道三家的精華,這,應該算是世上難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