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10# 郁建芳

要谈修行经验,这个命题太广泛了,何况我还在修行的路上,许多都是不可靠的,还是不说吧

纵观南祖师的修行经验,都贯穿于其著作中,还是多看祖师书为好!


记录一下功程


13:00--15:00双盘结印持准提咒(第二座)

TOP

如果修持心得都不谈,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TOP

回復 12# 郁建芳

呵呵,的确无话可说。

记录一下功程:


下午15:30--17:30双盘结印持准提咒(第三座)
座中左腿突然有一阵子很痛,中途散印两次调身。


晚上19:00--21:00双盘结印持准提咒(第四座)
此座还算顺利。

TOP

今早一觉醒,心想不能再睡了,起来打坐吧。要用功一点。但愿此心能长久。

TOP

此帖就是我的记录本,很方便啊

2014年2月9日(正月初十)

早5:00--7:00 第五座

TOP

《我说参同契》第二讲笔记

      第一讲有关朱熹与白玉蟾的公案,补录两则南祖师的论述

      朱熹晚年,想要学道家之道,又不好意思。后与白玉蟾比邻,各率弟子,常相往来,仅谈日常事。朱弟子问:白祖师何以有神通而师则无?朱答曰:偶中耳。适时白玉蟾相约游山,天雨,众皆衣湿,白衣独干。朱不得不问何故。白曰:偶中耳。
      (南怀瑾先生 《习禅录影》)

      南宗丹道至于北宋末期,负传承的道统者,即是白玉蟾。白玉蟾隐于福建武夷山潜修,从之日众。其时朱熹亦正在武夷讲学,彼此师弟之间,互有往来。朱熹外示儒术,内慕道法,屡次想从白玉蟾处讨教丹道,都被白玉蟾婉转拒绝,犹明代王阳明问道于道人蔡蓬头,几遇呵斥,如出一辙。朱熹晚年化名崆峒道士邹䜣,竭力研究《参同契》而无所获,引为终身遗憾,后来虽有白玉蟾的启示,却碍于一代儒学宗师的身份,不能诚恳谦虚请教,所以始终不得其门而入。陶弘景所谓:“神仙有九障,名居其一。”甚矣,名心之难除,良可慨叹!
       (南怀瑾先生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靖乱录》:
      弘治十四年(1501)春,王阳明藉公务之便初次游九华山,期间遇到两个异人,游至地藏洞,闻山岩之巓,有一老道,不知姓名。坐卧松毛,不餐火食。王阳明欲访之,乃悬崖板木而上,直至山巓。时老道踡足熟睡。王阳明即坐于其傍等候,久之老道睡方觉,见王阳明惊道:“如此危险,安得至此?”王阳明说:“欲与长者论道,不敢辞劳也。”因备言佛老之要,渐及于儒。老道说:“周濂溪、程明道,是儒者两个好秀才。”又说:“朱考亭是个讲师,只未到最上一乘。”两人相谈甚欢。又遇道者蔡蓬头,善谈神仙道术。王阳明乃以客礼致敬,请问神仙可学否?蔡蓬头摇首曰:“尚未尚未。”王阳明又将他延请至后亭,屏去左右,揖拜再三请教。蔡蓬头道:“汝自谓拜揖尽礼。我看你一团官相,说甚神仙。”言罢一笑而别。

      蔡蓬头的评语颇有意味,王阳明终究是一个儒者,儒者的习气还是希冀儒家的内圣外王境界,而“官相”不能忘的背后所隐含的则是未能忘怀儒家的内圣外王之境。依靠宋儒理学固然扦格不通,但内圣外王的志向却又难舍;归隐山林虽有吸引力,但又与平治天下相冲突。蔡蓬头的那一番话,恰恰说中了儒者所普遍具有的习气根子。神仙很不容易做的,是要放弃了一切,可谁能做到真正放下啊?

      此身未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可见仙佛是生来就有种子的。但大家听了不要灰心。试想又有几人是能当生成就的呢?修行不是一生的事,过去生中我们都修过,到今生我们还在修,而未来生我们必定还在修,但终究必有修成功之时。修行需要有恒心。

《史记·汲郑列传》载: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於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

      汲黯批评汉武帝很直率的,虽然是在批评武帝的政治表现,但也间接指出武帝要学仙道是不会有成就的。这实际上也是批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内多欲”, 连人都没有做好,还妄想做什么神仙!
      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为根本啊!我们平时应多读读大学,多参习其中的章句。

      这次我们研究的《参同契》,是采用清代朱云阳真人所注的版本,朱云阳是北派的巨子,不过他也通南派的各种修法。他的注解实在很好,那是正统道家修炼神仙的学理,我劝大家自己多看才好。
      朱云阳真人的《参同契阐幽》是道门公认的佳著,如针石子(南祖师的老师之一)丹道语录说:“正统丹经以《性命圭旨》与朱云阳所注之《参同契阐幽》及其《悟真篇阐幽》,为最美备。余拜师二十余人,参此三书,约在千百遍以上,乃知魏公伯阳:“万遍将可睹”之语,非妄诞也。”“《参同》、《悟真》,为道家主要经典,不可以其难读而不读。至论注解,则以朱云阳之《阐幽》为最优。”可谓赞誉之辞甚隆。
      南祖师秉承师旨,自然也对《阐幽》推崇有加了。

一岁十二个月六阴六阳之图.jpg
2014-2-9 11:37


      此图很重要,先记一下。以后再说。

      东方版P24,天文 历律 气节
      东方版P25,现在我们连天文、历律这些都搞不清楚了。
      历律,听录音,南祖师的口音说的都是“乐律”。整理成“历律”,我觉得不准确,不符合原意。

TOP

回復 16# 慕羽

帖子不能编辑了,其中一段文字修改如下:

弘治十四年(1501)春,王阳明藉公务之便初次游九华山,期间遇到两个异人,游至地藏洞,闻山岩之巓,有一老道,不知姓名。坐卧松毛,不餐火食。王阳明欲访之,乃悬崖板木而上,直至山巓。时老道踡足熟睡。王阳明即坐于其傍等候,久之老道睡方觉,见王阳明惊道:“如此危险,安得至此?”王阳明说:“欲与长者论道,不敢辞劳也。”因备言佛老之要,渐及于儒。老道说:“周濂溪、程明道,是儒者两个好秀才。”又说:“朱考亭是个讲师,只未到最上一乘。”两人相谈甚欢。又遇道者蔡蓬头,善谈神仙道术。王阳明乃以客礼致敬,请问神仙可学否?蔡蓬头摇首曰:“尚未尚未。”王阳明又将他延请至后亭,屏去左右,揖拜再三请教。蔡蓬头道:“汝自谓拜揖尽礼。我看你一团官相,说甚神仙。”言罢一笑而别。

蔡蓬头的评语颇有意味,王阳明终究是一个儒者,儒者的习气还是希冀儒家的内圣外王境界,而“官相”不能忘的背后所隐含的则是未能忘怀儒家的内圣外王之境。依靠宋儒理学固然扦格不通,但内圣外王的志向却又难舍;归隐山林虽有吸引力,但又与平治天下相冲突。蔡蓬头的那一番话,恰恰说中了儒者所普遍具有的习气根子。神仙很不容易做的,是要放弃了一切,可谁能做到真正放下啊?

TOP

帖子加精了,谢谢版主大人,我知道这是鼓励我修行再“精进”一点

功程:
下午13:00--15:00 第六座

TOP

回復 18# 慕羽

      這樣的帖子好喜歡,有水有魚,有看頭。

      關於編輯時間我會向站長反映可否再調整;不過就算過了編輯時間,也可以回復要更正的帖子作補充,一般管理組會在24小時左右合併或更正帖子的。

TOP

谢谢版大帮我把帖子修改了,这段王阳明游九华的公案源于《靖乱录》,顺便说明一下。

功程:
晚上19:00--21:00 第七座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道家上品丹法《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南老師說:最上乘大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清淨經》原文: 《常清靜經》(又稱《清淨經》)是《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的簡稱,大約成書于唐代,收錄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