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積分
- 78321
- 威望
- 78321
- 金錢
- 80929
- 閱讀權限
- 200
|
普說準提·《這裏是心靈的故鄉》
首愚和尚二0一一年三月於峨眉入關前準提專修會上開示
之一
前幾天台北道場的法華大法會才剛圓滿。我們今天晚上起香,是為了想在我這次閉關之前自明天起給大家三天的共修的機會。
我大概到今年的三月廿九日,在大陸就滿六年了,這五年多以來基本上大都在那裏閉關、弘法。而這次回來台灣閉關,首先當然最感謝我們南老師。去年的三月十九日到六月廿八日我在南老師的太湖大學堂進修了三個月。要離開前,老人家叮嚀,他說:你離開台灣太久了,也應該回台灣,好好照顧、照顧十方禪林。我說:對,老師,我正是有這樣的想法。畢竟在大陸已經答應人家的一些打七已經完成,光是去年在大陸就打了二十幾場七,前年更是三十幾場。領眾打七不是開玩笑的,是很費心費力的。現在該了的了了,我要回來台灣冷啾啾地專修去。
我們禪林經過這麼多年耕耘,種種法上的因緣條件也逐漸形成。這次我閉關也等於是帶動我們閉關中心運作的一個啟動。我們劉會長、黃副會長、好多道友都想在我們禪林的峨眉道場用功,我覺得是好事,這正是我們辦道場的心意所在。
今後我們這裏的閉關中心是常態的,只要肯用功,透過常住的審核安排,隨時就可讓你入關用功。佛法不出信仰,你相信它,就要理解它;理解了它,你就要去實踐它,最後一定要印證到才成。我希望,我們禪林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人才,不管出家、在家,修持佛法修到相應,自己有體驗、有受用,在禪定跟般若智慧都能夠有所開發、有所成長。
禪林是專修道場,頂多是禮拜六、禮拜天開放給有緣人進來參拜。平常基本上我們是不開放的。這樣我們結緣也都兼顧到了,但不失是個嚴謹行持的專修道場。這是我們的理想,這是我們的道風。所以,禪林所展現出來的是一種心証的寧靜安詳,是番覺後的清淨莊嚴的氣象。但我們也沒忘記自己的責任,還是要接引很多的初機。所以,我們將來的初級閉關、中級閉關、高級閉關的設施都將陸陸續續的完成。
這回前面兩天3號、4號我們都以專修為主。到了5號,早課加上上午8點鐘的第一支香,之後的第二支香誦《金剛經》。第三支香就進行開山堂六祖像的安座儀式,藉此大家在精神上再激勵一下。六祖慧能大師銅像已經運到海關,明天應該可以請回來了。我們開山堂的設立主要是緣於我是由看《壇經》出家的,對此為了飲水思源,還有也包括對兩位恩師仁公上人、廣公上人的紀念。廣公上人往生得比較早,大概是八十二年。現在已一百年,都十八年了,我怎麼覺得還昨天的事而已,而仁公上人今年的農曆正月初七往生。我為兩位老人家,我兩位的剃度師父,等於合著以開山堂成立一個紀念館,希望對十方禪林後來的人,比如現在來修法的大家有一種典範的啟導作用。
還有這一次的關期會什麼時候出關,我都不曉得,但我盡量把障礙排除,原來答應到美國東、西岸打七如紐約莊嚴寺、波斯頓、洛杉磯各地就延到明年了。
之二
學佛,信心是一個總關鍵。《華嚴經》強調「信為道源功德母」,「信」是入菩提大道的一個始終。沒有信心、沒有信仰,你對它產生不了興趣;沒有興趣,你自然不會付出時間。只要信心俱足了,就由「信為能入」,而可達到「智為能度」。你相信,你才能進到佛法的大門,然後開啟智慧自度度他。
你相信了還不夠的,還要跟智慧相應。只有智慧才能夠解決自己的生老病死、種種的痛苦煩惱。有信仰、信心好比有手,入寶山才不至於空手而歸,而這寶山裏的寶物,就是智慧。相信了,進一步要去探討、要去理解: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這很重要。所以,佛教裡教人解行並重。信乃為了懂,懂即見地理念清楚了,那正好進到佛法的實驗室,把這個法在我們身心上好好實驗一番,這就是行。行深了,最後才能夠印證到佛法。
所以,佛法是具實驗性的。你沒有透過佛法的實驗,那你的信心還不能說夠,因為你未真正受用嘛!信心沒有見地理論的基礎,到某個時候遇到瓶頸,你就開始由相信轉為懷疑了:到底有沒有這回事?我這樣修,對嗎?我這樣修下去會有效果嗎?會像經典所講的可以得到解脫嗎?所以,如果你見地不清楚,碰到逆境來了,你就會不行了;而你沒有讓見地反應到身心上來,那你的見地又有何真正的証明。
準提法門是完全按照「信解行證」這樣的一個綱要,一環扣一環的;同時準提法門也有依據能考驗人的,要不斷用功、不斷深入,到了關鍵時刻你不會懷疑,你不會因逆境而退轉,那你才算是真正的佛法修行人。所以,準提菩薩稱之為「大佛母準提王菩薩」,般若是諸佛修行之母,所謂大佛母就是大般若修行法門,透過般若智慧你才能全盤吸收消化佛法融在你的身心中。就個人經驗來講,準提法非常理性,非常實在,你有參雜一些神秘色彩的疑心在,那是你對這個法還沒有徹底了解。你懂了它,你會越修越歡喜,因為這個法用起來很容易,可跟我們的身心、跟我們的生活、跟我們的生命完全融和在一起。
之三
從民國五十八年看《壇經》,就是四十二年前,我便在佛法上很快從皈依到出家。出家後大大小小閉了二十五、六次的關了,由閉般舟三昧關到後來在關中專修準提法門。但整個統合起來講,可以禪宗跟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這兩個法門來概括稱之。閉關專修對我來講,是對自己身心、自己生命看得更清楚的一次又一次的實驗。
在這時代要能夠全面性地涵蓋所有佛法,對我而言莫過以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為最方便。準提菩薩稱之為人道觀音,乃是非常順應世間修行的一個菩薩角色的象徵。所以,準提菩薩又稱為準提觀音。這四十年來我越加肯定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的殊勝。大家看過以前我在佛光山閉般舟三昧關那篇「我習修般舟三昧」的報導,就提到很多有關於耳根圓通修法方面的東西。在廈門閉關那次寫下的〈南普陀寺禪關專修記〉,我更是大篇幅描述跟耳根圓通相應的身心經驗。
耳根圓通稱之為耳門圓照三昧,它統攝一切法,這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上已經把消息透露得很清楚、很清楚了。千手,種種的善巧方便稱之為千手。千眼,對佛的一切法觀察入微,千差萬別的法相事理衪都能夠一一明照無礙。所以,大家學法對「千手千眼」這四個字要認識得正確。觀世音菩薩可以把衪的手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理解到每一個眾生的需要,平等地都伸出慈悲的手來一一接引。
但是想要看清別人,先要看清自己,老子《道德經》講得很清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先要有自知之明,你才能夠去了解別人。我們一定要透過了解自己,才能夠了解世間種種的一切。也因為這樣,禪宗提出「明心見性」的修証路線,修行在明白自己的心,徹底見了自己的本性。在此,禪與觀音法門不二。
之四
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找到生命的永恆便是佛法所說的證到槃境界。我們凡夫的心剎那、剎那在變化,自己掌控不了自己的念頭,乃是一種煩惱習氣的作用。人人對自己的妄想一點都奈何不了,都被無常所困擾。
但這無常背後的寂靜卻也在那裏,你發現了,就再也不會被牽拉著走了。一旦找到生命的永恆,就找到真正的快樂了!因為是無常,所以是痛苦的;因為是永恆,所以是快樂的。因此,修行首先要看清佛講的三法印。要看清諸行無常,從無常中找到生命無我的真相。這無我的生命真相是永恆的、經久不變的。但我們可憐,可憐在找不到,大家都被這無常所困擾。無常是生滅法,你從生滅中找到不生不滅的,那你就真正快樂解脫了。從快樂中,你看到一個自在的我,那是「觀自在」,解脫自在。我們凡夫一切做不了主,但能觀自在者卻可當家作主。怎樣作主?本來無我寂靜,非無常生滅之物,這就是「常、樂、我、淨」那個自在的「我」。
所以,學佛上第二個要從諸行無常中發現諸法無我,找不到我。你一旦進入到「生滅滅已」,那便「寂滅現前,寂滅為樂」,寂滅是常、是樂的。這是自己完全可以當家作主的稱之為清淨的「我」、永恆的「我」,再也不會變去的「我」,它不是世間執我的「我」,而是清淨無為的離一切相的永恆存在。所以,槃的境界是常樂我淨,是苦沒了的,而凡夫的境界卻無常苦空地執一個生滅的「我」,那苦海無邊啊,好可憐!
大家我們一定要看清所有名聞利養只是過眼雲煙!《金剛經》末後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們一生為那個對外在欲求的假象騙得團團轉,到處抓!抓名、抓利、抓權勢、執私情,抓執到最後抓執不了,一口氣不來了,雙手一攤,兩腳一蹬,什麼也得不到,就Bey Bey了,唯一剩下的是百般不甘的心,到未來去受生生滅滅的苦。大家要從諸行無常中看到諸法無我,於此能夠看清,才能夠放下,放下之後才能自在,自在的境界就是槃寂靜。所謂「一切佛法皆所用以證取槃之果」,各位!佛法在指示我們本有的安樂鄉,我們心靈的故鄉啊!
之五
心空,空中才能起妙有妙用,這是佛菩薩的境界。我們凡夫都在顛顛倒倒、苦苦惱惱地用妄念。若空了,這些妄念、妄用沒有了,那便是一切佛法功德的出生處。只要我們把自己的煩惱習氣降伏了、轉化了,那麼在清淨無為中,它也是隨緣無所不為的。這叫空有不二。
準提法的目標就在直入這空有不二的真空妙有,乃化繁為簡以生起、圓滿二次第引導行者暢遊如來寂滅果海。這除了要依法本的儀軌外,還要有師承為憑,以及在法上具備正確的見地,把握到行法的要領。只要大家有信心,能夠精進行持,那麼在法的薰習下,你的煩惱會越來越少,你的根器也就越轉越不同,越來越好了。
大家把法本上的儀軌弄清楚,一起來以金剛念誦持準提咒,或作 字觀,心月輪觀等等。一起共修力量大,大家鍥而不捨好好以自己的身心來做一番佛法的大實驗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