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怀瑾先生 18年前南普陀讲禅视频网上流传 /人民网

南怀瑾先生 18年前南普陀讲禅视频网上流传

469F8B8991826561A69698FA44A5651B.jpg
2012-11-10 12:20

1994年大师应邀来厦讲禅


据新华社消息,新华社记者9月30日从苏州市吴江区某宣传系统相关人士处获悉,据南怀瑾先生好友透露,著名学者南怀瑾已于9月29日下午4时在他创办于吴江的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怀瑾精通易经、国学和佛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在两岸影响巨大。记者9月30日试图联络太湖大学堂,但该机构未对此作出回应。

另据《钱江晚报》官方微博透露,南怀瑾先生已于9月29日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遗嘱和善后事宜将随后发布。

“南禅七日”讲座视频至今仍在网上流传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记者吴斯婷)南怀瑾是国学大师,也是一位佛学大家,他跟厦门南普陀寺有着极深的渊源。南普陀寺内的重要建筑禅堂就是他的学生捐巨资兴建的。

1994年2月11日,南普陀寺禅堂落成之时,南怀瑾还应邀来厦门,主持了禅学讲座。

这一名为“南禅七日———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的7日讲座当时引起了热烈反响,尽管此次活动没有对外公开,但禅堂的230个座位和讲堂的400多个座位仍全部坐满,来自美国、加拿大及香港、台湾等地海内外数百人参加,年龄最大者八十岁,最小者不到十岁。

此次活动,是南怀瑾先生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传统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在7天的禅修中,每天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十点,由南怀瑾先生亲自讲解禅修要义,并指导全体学员进行禅修实践。南怀瑾将自己毕生修学经验与心得倾囊相授,不时参引佛道经典和古德诗文,有时还亲自做动作示范。

有参加者说,参加后所得很大,开阔了人生境界,实为海内外一次中华文化盛会。

事实上,“南禅七日”系列讲座的视频至今仍在网上流传,由于南怀瑾先生极高的佛学和传统文化造诣,讲座被许多佛教界人士和禅修人士奉为经典。


7BDD3B981B0C476E0BAD439F61F06294.jpg
2012-11-10 12:21

妙湛老和尚与南怀瑾


AF6F74ED2F5F3FA78B018216584AE4B2.jpg
2012-11-10 12:21

南普陀禅堂



南普陀禅堂系大师学生捐建

南普陀寺禅堂紧靠后山,有三层高,底层为云水寮,二层为讲堂,三层为禅堂,建筑呈八角形九脊歇山重檐,覆以黄瓦皇冠式大屋盖,气势非凡。讲堂和禅堂现在都是寺内的重要场所,经常有重要的讲座和活动在这里举办。记者在现场看到,讲堂和禅堂的牌匾,是由南怀瑾先生和赵朴初先生分别题写的。

根据南普陀寺志记载,禅堂在1991年1月29日动工,由南怀瑾学生李素美、李传洪捐资40万美元,1993年底建成。

在1994年初南普陀寺禅堂落成开光剪彩典礼上,当时的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和尚透露了兴建禅堂的缘起。

“这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因缘,当时是由李传洪先生的外甥女、李素美女士的女儿发起的。在一次会面中,我说想建一座禅堂,她问建禅堂要多少钱,我说大概需要30万美金。”李素美母女俩立即答应下来,并打电话报告南怀瑾先生。南怀瑾说:“好啊!法师要建禅堂,我们一定要发心。”

妙湛老和尚当时说,建起了这座禅堂,南普陀寺的规模就算基本完备了。禅堂是佛教寺院、佛学院修学中最要紧的一个场所,没有禅堂就不会出高僧,也就没有真正的佛教接班人。


在弟子眼中他是个老顽童

大师远去,馨香永留,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曾经与大师有过交往的几位师友的描述,来追思大师的足迹。

学界对南怀瑾先生的评价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可他给自己的评语却是:“我的一生,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没有一样是对的。”

无法质疑的是,南怀瑾先生精研国学,对儒、道、佛均有精湛的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诸门学问,很多拥趸的家里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他的一大套书籍,足以说明“一代宗师”的头衔于他而言,当之无愧。

台湾的国学大师叶蔓就说,当年跟着南怀瑾先生学习,常常会因先生简短的一句话,甚至是几个字,便如醍醐灌顶般顿悟。

在弟子张耀武的眼里,南怀瑾先生看似严厉,但讲起话来常常诙谐幽默,是弟子们心里的老顽童。先生生前曾让人惊叹的一件事是,上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了金温铁路,并在1998年通车。在南怀瑾先生看来,这件难事最终得以成功,源于四大因素的机缘结合。

南老师说,他的这个人就是整个社会的,天下的儿女就是他的儿女,所以他为了报答他的家乡,他上世纪90年代建了我们中国第一条非公有的一条铁路,叫金温铁路。孙中山当时就想建这么一条铁路。

1993年4月27日,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被永远地载入史册,但鲜为人知的是,之前的几年里,南怀瑾先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付出了很多心血。

在《中国时报》记者王铭义看来,南怀瑾先生是以密使的身份架起了沟通两岸关系的一座桥梁。他的特殊性来自于两岸最高当局的授权,在珠海、澳门,最早见过三次面,大家相约在香港某个酒店有两三天的闭门会议。我觉得这个类型沟通类似早期美苏热线一样,它对某些安全危机的管控,据我了解,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南怀瑾先生说,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而今,太湖大学堂的那把竹藤椅上再也无法看到先生谈笑风生的模样,但大师用95年的修行为世人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影响。

(据中广网)


D802C4B47421324A85BF6220BF452E2E.jpg
2012-11-10 12:21


[生平]


南怀瑾(1918年—2012年),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乐清柳市。

1943年春,虚云老和尚赴重庆弘法,南怀瑾得见虚云老和尚。

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期间在峨眉山中锋大坪闭关三年。离藏后赴昆明,讲学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

1949年春,前往台湾,相继受聘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国立政治大学讲学。

1971年,创办《人文世界》杂志。

1976年到1979年,闭关于闹市三年。

1985年,旅居美国,成立弗吉尼亚“东西学院”。

1988年,到香港居住。

1993年,应妙湛长老之邀到厦门南普陀寺主持“南禅七日———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

2006年,在江苏吴江的太湖之滨,创建太湖大学堂。

2012年9月,在苏州逝世,享年95岁。


[语录]


———人生两样最难舍,一是财,一是命。只要有利于人世,把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施出来,这就是施。但这太难了,虽然做不到,也应心向往之。


———“功成身退数风流”,只有人类的心不肯死,永远想在不可把握中冀求把握。妄想违反自然,何其可悲!


———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


———一个人内心没有真正的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外表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中国人做官也好,做事也好,他的精神目标,是要对后代负责,不但对这一辈子要负责任,对后世仍旧要负责任。


来源:福建东南新闻网-海西晨报


(本文来源:人民网 )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説:真照無邊說似他

南老師説:真照無邊說似他 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 我們的妄念來來往往,生生滅滅。但是,你知道哇!那個「能」知道它生滅,「能」知道它煩惱的,他本身並不煩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