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對日抗戰的點點滴滴》出版(8月新書-書摘)

《對日抗戰的點點滴滴》書封650x1000.jpg
2015-9-3 22:42


南老師說:《對日抗戰的點點滴滴》出版——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8月新書-書摘)

    ◎2003年楊麟先生籌備拍攝《去大後方》紀錄片,南師對此事與抗日歷史的談話記錄。
    ◎內容除了南師個人的所見、所聞、所經歷外,頗有一些鮮為人知的人和事。
    ◎在輕鬆的回憶言談中,更不時流露出南式的幽默,令人莞薾。



        收拾起,山河大地一擔裝,去後方。
        訴不盡,國破家亡帶怨長。
        雄城壯,看江山無恙,
        誰識我,一瓢一笠走他鄉。

              ——南懷瑾《紀錄片<去大後方>主題歌歌詞》

紀錄片《去大後方》前言:

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

    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的命運,從甲午戰爭開始,直到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正面侵略中國,人們所謂的八年抗日聖戰,同時也因此而引起的「世界第二次大戰」。我們國家民族在這個時期中,所遭遇史無前例的慘痛犧牲,那是無法用數字價值可以形容的。

    但從歷史哲學的演變來看,「禍者福之所倚,福者禍之所根。」所謂八年抗戰,恰是為我們國家民族帶來幾千年空前未有除舊更新的轉捩點。從今開始,新中國的隆盛,也正因為這一關鍵而展開。

    而當我們在抗戰聖戰一開始,宣佈「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必須全民奮起,不惜犧牲焦土抗戰」的號召。我們全國上下,無論工、農、商、學各階層的人,並不需要任何命令,都自動自發地拋棄身家財產,湧向大後方,投身國難救亡的工作。所謂奔向後方,就是轉投前方。因為抗日聖戰,是全方位的,去後方,向前方,它的意義跟精神是一致的。

    然而這樣奮起抗戰,湧向後方的人群,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有一部國破家亡,身世淒涼慘痛的經歷。如果綜合來寫一部全民抗戰的實錄,保證比寫一部幾千年來的二十六史還要多出很多倍。可是經過六七十年時間的洗煉,世事浪潮的沖刷,都已化為過眼的煙雲。而今剩下抗戰時期的年少遺民,也都達八九十歲的垂垂老矣的暮境。

    在二零零四年的二三月間,和我有三代交情,七十六歲的少友楊麟,他也正是當時為抗戰而走向遠方的少年。因為他也曾經身臨其境,憶當年,看現在,念苦難,想如今,感慨當時上下同齡遭難的人們將隨物而化,將來的後生小子,再也無法明白我們國家民族這一段歷史的真相。有感於此,始有這一部紀錄片的誕生,影片專為保存民族正氣,國家精神而作。其中一百多位尚在的遺民故老,講述了他們當年去後方的親身經歷,其神精足以啟迪後人。

    當然囉,我也是當年參與大後方抗戰工作的一分子,所以義不容辭,也要表達幾句話。

劉雨虹先生的博客 【面對歷史】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一百二十六)節錄:

    昨天,南師懷瑾先生的一本小書,在台灣印好了,是有關抗日戰爭方面的口述紀錄,只有兩三萬字,書名為《對日抗戰的點點滴滴》,出版前言如下︰

    「二○○三年的十一月廿六日,南公懷瑾先生在香港寓所,接待了一位訪客,這位名叫楊麟的客人,少年時代正值對日抗戰,他在將屆八十高齡之年,憶及抗戰的歲月,就想製作一部紀錄片,將抗戰初期青年學子顛沛流離的艱苦逃亡情況,留傳於後世。

    這本小書,是南公針對此事的談話,但內容除了南公個人的所見、所聞、所經歷外,頗有一些鮮為人知的人和事。在輕鬆的回憶言談中,更不時流露出南式的幽默,令人莞薾。

    楊先生後即製成《去大後方》紀錄片,於電視台多次播放。今逢抗戰勝利七十週年之際,特檢出南公談話紀錄印行,一則勿忘國恥及抗戰之苦,一則與大家共勉未來,為國為家共同奮鬥走向光明。」


    在這本小書中,南師再三說到面對歷史的問題。他認為,古今中外的歷史,大半是假的。因為後人撰寫歷史,其立場觀點,與事實必定有所出入,所以不可能全部真實。

    對日抗戰是世界大事,南師所說的,是他個人所見所聞,以及親自經歷的點點滴滴。二戰雖已過去七八十年之久,但在今天目睹戰爭,參與戰爭的人,仍大有人在,所以侵略者勿庸置疑的,就是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領導的日本,這個事實絕不容抹煞。

    德國在戰後,因能面對歷史,對納粹的行徑深自反省懺悔並道歉,所以又能重新站了起來,並在歐洲已居重要地位。甚至有稱歐洲為德國的歐洲者,可見德國的舉足輕重。

    但日本現在的安倍政權,不但不面對歷史,反而扭曲事實,不顧世界各國的責難,更積極向軍國主義的老路走去。日本的人民太可憐了。

對日抗戰的點點滴滴

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

    出版說明╱劉雨虹

    對日抗戰的點點滴滴╱南懷瑾先生講
    面對歷史
    關於題目
    豐臣秀吉就打中國
    有骨氣的人
    九一八與義勇軍
    我的浙江同鄉
    高宗武的事
    三個半可憐人
    發揮抗戰精神的三部小說
    軍閥遍地
    他愛黃埔
    奔向大後方
    悲慘的逃難
    少將滿街走 上校多如狗
    爺爺上八路
    五十萬銀大洋買半個中國
    真假馮庸
    低調俱樂部與焦土抗戰
    中日和談的故事
    抗戰前全民備戰
    美國CIA與戴笠
    中日孤兒都救助
    西安事變之謎
    灌縣靈巖山的聚會
    楊府的各路人馬
    蔣介石與張學良
    《指月錄》與屠宰業

    附錄:《去大後方》記錄片前言╱南懷瑾先生
          《去大後方》主題歌詞

出版説明:

    二○○三年的十一月廿六日,南公懷瑾先生在香港寓所,接待了一位訪客,這位名叫楊麟的客人,少年時代正值對日抗戰,他在將屆八十高齡之年,憶及抗戰的歲月,就想製作一部紀錄片,將抗戰初期青年學子顛沛流離的艱苦逃亡情況,留傳於後世。

    這本小書,是南公針對此事的談話,但內容除了南公個人的所見、所聞、所經歷外,頗有一些鮮為人知的人和事。在輕鬆的回憶言談中,更不時流露出南式的幽默,令人莞薾。

    楊先生後即製成《去大後方》紀錄片,於電視台多次播放。今逢抗戰勝利七十週年之際,特檢出南公談話紀錄印行,一則勿忘國恥及抗戰之苦,一則與大家共勉未來,為國為家共同奮鬥,走向光明。

    有關南公二○○四年,在《去大後方》紀錄片發行時的談話紀錄,亦一併附錄於後。

                                 劉雨虹 記
                                 二○一五年 夏

    楊麟動了一個新的念頭,非常好,他想將七七事變前後,全國的青年、平民,發動抗日戰爭的情形,拍成紀錄片。楊麟那個時候還是小孩子,他父親楊管北先生和杜月笙先生,當時都已經到重慶了。後來楊麟由祖父帶著,從他的家鄉(上海吧?哪裡出發我不知道。這個楊麟自己知道)到重慶大後方。他一路看到老百姓、學生們,為了國難當前,千辛萬苦都奔赴大後方,團結起來為抗日戰爭而奮鬥。回想起來,這些歷史故事很多,有血有淚,非常慘痛,也很悲壯。楊麟現在已過了古稀之年,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怕這些歷史真實資料喪失了,所以對這件事非常熱情,希望把這些歷史故事,編成一部電視連續劇或一本書,流傳後世。我非常同意楊麟的這個主張,真的很難得。

面對歷史

    我認識楊麟的祖父,是因為他父親的關係,跟楊麟家已是三代的交情。我在上海時,楊麟提出這個意見,我除了贊成以外,也答應把我所知道的資料提供給他作參考。他的動機跟我們是一樣的,撇開政治、黨派關係,撇開人我是非的意見,以自己親身所經歷、所見、所聞,講一個公平現實的歷史情況。

    其實要這樣做,是很難的。抗戰到現在經過了五六十年了,我們中國的歷史經歷這麼大的轉變,可說是幾千年來的一個大變化。由於這個大轉變,許多歷史真實的事相都沒有了。我跟楊麟曾經提過的,要嘛在各省、各縣,乃至國民黨所保留在臺灣的中央研究院,或國內有些地方圖書館,把百年來舊的報紙、刊物(假定沒有經過文化大革命破壞、燒毀的話)可以零零碎碎集起來。這是很重要的歷史資料。

    記得十年前(一九九三年),大陸一般人所稱的左派首長,由鄧力群先生他們領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想要編寫一本真正歷史,由推翻滿清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歷史,他們為這事開了一個會,想公平的講述這段歷史的經過。這件事情,曾在國外發行的一本《九十年代》的刊物登過。後來推出王震先生作名譽會長。王震先生大家知道的,是中共平定西北很有功勞的名將,不過,很奇怪的,把我也推為名譽會長了。因為他們希望對兩黨比較都有交情的人士參與,才能很客觀的編寫一本歷史。

    這個不相干,我提這個事的意思是,真的要對歷史有個公平講法是非常難的。老一輩的人差不多都過世了,尤其親身經歷,對各黨各派藕斷絲連有一點交情,真知道內容變化的人,並不多了。所以看了楊麟先生拿來的,這部歷史電視紀錄片的綱要,我就愈感覺這件事情的困難。因為這個構想,必須要有當時新聞紀錄的畫面,但是抗戰的新聞紀錄片太少,參與的人物也太少,楊麟現在都七十多了,他當時由祖父帶著一路走向大後方,也沒有錄影片子。因此我給楊麟提議,最近我看到的一部電影《我的1919》,你們要寫劇本可以參考一下。那是根據顧維鈞先生的回憶錄,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參加巴黎和會的歷史鏡頭,中間有新聞紀錄片。那麼,現在楊麟想要做這樣一個大題目,是很難的,尤其是像楊麟,像我,所知道的,只是西南半個中國這一邊,至於華北、西北、東北這方面的原始資料,就更欠缺了。

    所謂抗日戰爭,以現在的立場來講,是全國性的,超越一切黨派的。至少當時在形式上,是以國民黨蔣介石先生所代表的那麼個局面,現在要回轉來講當時的情況,就很困難了。所以我以前就常常感嘆,現在也差不多這樣感嘆,我告訴青年學生們,古今中外的歷史,大半都是假的,人名、地點、時間是真的,內容則曲折複雜。因為都是後面的人寫的歷史,中間的經過,有時代的主觀成見插了進去。至於小說,我說都是真的,人名、時代、地點也許是假的,那些故事裡描寫的人情世故,悲歡離合,大部份是真有其事的。這就是說明,要講一個真實的歷史是比較難的。老實講,即使是親身經歷的回憶,也像是夢幻泡影一樣,都非真實。就連自己本身經歷過的事,要講起來都難,更何況講一個歷史大變動的事實,那就更加困難了。

關於題目

    楊麟現在交給我手邊這份構想,分有宗旨、作品等,跟現在演歷史劇差不多。它的大題目叫「共赴國難」,這個沒有錯;下面小標題叫「大遷移」,這個不對,因為共赴國難不是遷移。後來我想大遷移不對,大逃亡更不對。大逃亡,好像中國人太沒有志氣了,這是違反中國民族精神的,所以這不是中華民族的大逃亡。從歷史紀錄上看,中國人是有過很多次的逃亡,我覺得你們也許可以用大遷移,但還是有問題。

    大遷移在歷史上有這個事實,譬如唐朝末代的亂,那個時候政治變化,社會變動,很多北方人過了黃河、長江,向南方各地分散,就成為各省的「客家人」了。這是唐代末年歷史的浪潮,說逃亡也可以,對我們歷史講,可以說是逃亡(避難)吧!所以我經常說,客家言語是唐朝的言語系統,如果我們讀唐詩宋詞,必須要用客家音,或者是用福建閩南的音來讀,對文學詩詞的了解就接近了。如以現在國語來讀就有問題,因為許多音韻都搞不通。所以廣東話、福建話,我們勉強說它是唐、宋兩個時代的國語系統。客家話、廣東話等於唐代的國語系統,福建閩南話是宋代國難時,人民向南移動的語系。語言變化跟時代的變化有關聯;文學的變化,尤其民俗文學的變化,也跟時代大有關聯。

    那麼,我中間插入這段話,是在思量這個題目用「大遷移」,或「大逃亡」哪個才好。後來我想想,抗戰時發布的官話,號召共赴國難,用的是全國抗戰「大動員」,但這個名辭好像太學術化了。抗戰勝利以後,大家回家接收就叫作「復員」。所以有關這個題目用大遷移、大逃亡、大動員,究竟用個什麼說法,能非常恰當的表現出我們是在遷移、慷慨悲歌,壯烈共赴國難的一個名辭?

    這個題目我只提供意見,不敢作確定。為什麼不敢作確定呢?這是文學性的,也是學術性、歷史性的,下筆想確定一個很好的題目,實在很難。這是一點,希望楊麟你們提倡的人注意一下。現在引用很古老的思想 ──孔子的話,就是要「名正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故首先要正名。

豐臣秀吉就打中國

    其次,你們所提這個事情,真的要講,可以從縮近一點時間開始講起。要講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希望大家注意兩個要點:一、要研究韓國的近代史,二、要研究日本史(不是近代史)。日本侵略中國在歷史上大大小小有六、七次了,明朝的時候有很多次,都在東北、山東,尤其江浙、福建、廣東邊疆沿海一帶,也包括對朝鮮侵略在內。這次,我們說的抗日,是指日本正式的侵略,可以說是第八次,是最大的一次。

    由於大家沒有好好研究日本史,所以對於日本過去侵略我國沿海,蠻不在乎,只在歷史上小小的紀錄一筆,因為國家疆土太大了。

    日本人侵略中國,在明朝很嚴重。明朝時代日本出了一個軍閥,我們叫他是軍閥,而在日本史上叫作「幕府」。那位幕府首領「豐臣秀吉」,在日本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個人物,他是貧民小子出身,最後整個日本都掌握在他手裡。所以日本的天皇,講起來很好聽,但兩千年來始終是個傀儡,很可憐的。如果研究日本史,就知道天皇常常被幕府們逼得沒有飯吃,要宮女們拿字畫出去賣了過生活。我記得日本有一代,一個皇后帶著太子跳海自殺,可憐到這個程度。當然,現在我也懶得翻日本史,只憑腦子的一點記憶。那個皇后帶著皇太子被權臣逼得沒辦法,帶著傳國的玉璽、寶劍一起跳海了。也可以說日本後來的天皇,玉璽、寶劍都靠不住了。在我們明朝時期的豐臣秀吉,想要先侵略朝鮮(韓國)再打中國,他預定日本帝國的首都在「寧波」,而朝鮮、東京只算是陪都而已。

    再插一段民間流傳的小故事、小笑話。道教江西張天師是唐宋時的封號,抗戰的時候,張天師逃到上海,後來到臺灣。張天師說他是有法術的,他的法術令牌就靠他一顆印和一把劍,不然鬼都不聽話。結果寶劍在上海嫖妓時被妓女偷走了,印也掉了。這等於我講到過去日本的天皇是很悲慘的那樣,後來天皇的權威塑立起來,是在「明治維新」時代。

    我講這個的意思是,要講真的歷史真是太難了。尤其我最近常常發現,中國人研究文化史以及歷史的演變,並不懂日本史、韓國史,只單獨看中國跟西方的衝突,忘記研究整個大亞洲的歷史,包括日本、韓國、越南、琉球等,這樣就會忽略整個漢文化大圈子與西方文化的關係。現在大家研究學問,只針對西方史跟中國史演變的衝突,就以此來概括了東方歷史的演變,那是有缺陷的。

    ......

        ——節錄: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對日抗戰的點點滴滴》(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2015年8月)P2-14


◎作者: 南懷瑾 口述
◎開本: 菊16開(14.8x21cm)
◎頁數: 80
◎單/彩色: 單色
◎裝訂: 平裝
◎定價: 100
◎ISBN: 9789869134774
◎EAN: 9789869134774
◎CIP: 628.5
◎語言: 繁體中文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出版社: 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下面就開始講淨土之行。大家看到淨土就很容易聯想到流行的淨土宗,念佛法門。道理是相同,可是原則不同。一切佛法都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