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如何了生死——「本來無住」佛法的最中心處

南師語錄:理論與功夫©.jpg
2014-11-24 16:48


南老師說:如何了生死——「本來無住」佛法的最中心處

南公懷瑾先生講述

    「文殊師利又問:生死有畏,菩薩當何所依?」這是一個大問題。人生都在怕中過,今天怕明天,年輕怕老,老了怕死。最大的問題是怕死,死了到哪裡去?生又從哪裡來?剛才講了個四川土話:「勸人出錢如鈍刀割肉」,四川人風趣的話很多,他們還有句土話:「除死無大事,討飯到了家。」人生除死以外再沒有大事,窮到了去討飯,是窮到家了,沒有再窮的了。如果討飯都討不到,那就是第一句,就是死嘛。這句話比皇帝的氣派都大,人生除了這個還有別的嗎?

    ……

    文殊師利菩薩在這裡問怎麼樣了生死,學佛的人死後到哪裡去。這個問題要詳細地講,起碼好幾個鐘頭。真得道的人一念空,到死的時候很容易明心見性,中陰身最容易得道悟道。學佛的人常愛講,自己要是修好就可以不用來了,我就問,你要到哪裡去?你有去西方極樂世界的文憑嗎?能不能去得了,拿不拿得到入境簽證,還是問題。你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那還有希望,否則這入境簽證批不批就難講了。對不念佛的人,你死了不來,不來是去了哪裡?所以叫你們修白骨觀,作空觀,你修得成,到時一脫離身體,一空靈馬上認得,就定住了。幾千年幾百年不來,在這裡定住很舒服,那是可以。沒有這本事就不行了。不過大乘菩薩還不住在這樣空靈的境界。現在根本的題目來了。

    「維摩詰言:菩薩于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力。」這個話是密宗了。從表面文字看,是說菩薩于生死中,靠如來的功德力量來接引。佛當然是會接引你的,但你平時不燒香,靠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萬一如來正巧感冒了,沒能來接引你,那你去哪裡?什麼是如來?這就要批註了。你們念過《金剛經》的,如來代表一切眾生、一切佛的自性本體,「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生不死,如如不動,當下即是,是如來境界。你沒有功德成就,就做不到如如不動,就空不了。所以,了生死要依自性如來,不是靠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當依如來」,這如來一方面是代表佛的名號,所有的人成了佛都是如來,另一面是代表自性。了生死要依自性,自己的生死自己了。功德不是出錢佈施,而是自己明心見性,修持到了,福德智慧就成就了,才可以了生死。

    因此你可以瞭解,真正了生死非大徹大悟不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大徹大悟,是去留學的,因為那邊有幾位大師: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他們晝夜都在授課,去了是跟他們修習,還是要等你功德到了,見到自性如來,才算成就。

    「文殊師利又問:菩薩欲依如來功德之力,當於何住?」文殊師利菩薩真厲害,一步步追問。要了生死必須見到自性,既然要見自性,當於何住,住就是定。大乘不講定,講住,是停留的意思。你們雖然沒有開悟,但是能不能回答當於何住?沒有人回答?太謙虛了,我幫你們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是維摩居士的答覆不用《金剛經》的說法。

    「答曰:菩薩欲依如來功德力者,當住度脫一切眾生。」他說,應該住在什麼境界呢?是住在度一切眾生境界。這同《金剛經》有什麼兩樣?《金剛經》講:「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對不對?六祖在《壇經》上也告訴你,眾生要「自性自度」,自己起心動念,乃至自己身上的細胞細菌,都是眾生,都使他處在同於空的境界,見到空性。

    「又問:欲度眾生,當何所除?」文殊師利菩薩又問了,要度心中一切的眾生,應當除去甚麼?

    「欲度眾生,除其煩惱。」你們天天課誦都念「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盡誓願斷」,只有自救,沒有佛菩薩可以幫忙你的。

    「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文殊師利菩薩又問,要斷煩惱應該修行什麼法門?

    「答曰:當行正念。又問:云何行於正念?答曰:當行不生不滅。」當下就是,不是很明白嗎?我們這兒有位張居士,他寫了一篇文章《傳佛的心印維摩居士》,我特別欣賞,是別人沒有寫過的。

    「又問:何法不生,何法不滅?」文殊師利菩薩又再追問,怎麼樣叫不生?怎麼樣叫不滅?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滅。」維摩居士慢慢有點向邊上走了,只好方便度眾生。不善的念頭就是惡念,不生。善念頭就是正念,不滅。這就是六祖《壇經》所說的無念法門。我們一再說過,無念不是沒有思想,無者是無妄想,就是這兒說的「不善不生」。念者是念真如,就是「善法不滅」。

    「又問:善、不善孰為本?」文殊師利菩薩又問,善與惡的思想來源誰作了主,哪兒是根本?

    「答曰:身為本。」善念惡念是從你現有生命的身體上來,

    「又問:身孰為本?」那身體又是以什麼為根本呢?

    「答曰:欲貪為本。」身體是由男女兩性欲念而生,這一路是從問生與死,講到生命的來源。

    「又問:欲貪孰為本?」這個世界是欲界,其中的萬物不論人、昆蟲、植物、礦物都是陽陰兩性的欲念來的。所以他要問,貪欲的根本是什麼?

    「答曰:虛妄分別為本。」還是由思想觀念來的,思想觀念是空不了,永遠空不了。

    「又問:虛妄分別孰為本?」你們同學要問問題就要這麼問,一步一步追。

    「答曰:顛倒想為本。」顛倒妄想是虛妄分別的根本。

    「又問:顛倒想孰為本?答曰:無住為本。」剛才提出來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的思想是不停留的,無所住。所以你們打坐時拚命想把思想停住,這真是吃飽了飯沒事做。思想要你去停它的嗎?是它來停你,知道嗎?我們活了一輩子,哪個思想留得住的?你辦桌酒席、拿個鉤子去鉤,思想都留不下來的!每個念頭,就像我講話一樣,講過了就沒有。你坐在那邊,來個思想怕什麼?它根本不會留在那裡的,本來無所住,要你去空它幹什麼?自性本空,不是你去空它,是它來空你,本空嘛!你想空就已經不空了,你有這個念頭就是顛倒妄想。你不要求空,也不要求不空,思想本來空你的,它不會留在你家裡,所以你可以很安詳,當下即是嘛!要通這個道理才是。

    「又問:無住孰為本?答曰:無住則無本。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維摩居士對文殊師利菩薩畢竟客氣一點,如果是對阿難或是舍利弗,可能就要罵「咄!」了。「無住則無本」,告訴你無住,空。空還有個本嗎?他接著告訴他,一切法本來無住。

    所以你說《地藏經》念一千遍了,放在哪裡啊?你說每天念一萬聲佛,是放在保險箱還是存銀行了?本來無住啊!如此功德遍一切處,也無功德可得,是名真功德。

    這一段好好去體會,學禪、學密、學什麼都到了家了,是佛法最中心處。

        ——南公懷瑾先生講述《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下冊)》(老古2005二版)P739-746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懷師開示《淨念相繼與如何往生淨土》的重要性/古國治 先生

南懷瑾先生開示《淨念相繼與如何往生淨土》的重要性 古國治 先生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最近發佈了懷師于2012年2月2日的開示,這段開示對學佛修行而言,非常重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