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懷瑾三年峨眉的實際經歷

南怀瑾三年峨眉的实际经历

《维摩精舍丛书》:

    五月不禀先生,不谋友朋,突然而逸,不知所之。又三月乃闻遁迹于峨眉山之大坪寺,而闭关时生年二十五也,其皈依师曰普明。

贾老身边的一些事——纪念贾题韬老师诞辰100周年(六):

    袁先生对教理不太感兴趣,认为一悟便了,无须这些葛藤。真悟了当然无话可说,但中国佛教教理荒废了几百年,支那内学院、太虚大师等兴教如日中天,四川佛教界于教理底子薄,来精舍学修的虽有下层民众,但核心参与者非官即商,不加强教理的铺垫怎么行?何况袁先生自己也是精于禅而疏于教啊!南怀瑾从灵岩一下山,晚上一人到我家,说要到峨嵋山出家,也是因这个原因,他要去补佛教教理的课啊!”

宗镜录略讲(第十五章 不费一字三藏全):

    我非常感谢一位朋友。当年我到峨嵋山,想要闭关。就写了封信给这位朋友说,我三年闭关,禁语不说话。这位朋友回了信,他也是学佛的,他说禁语就不必了,你把嘴巴禁得掉不说话,你禁得掉你的心声吗?我看了信,突然一震!对!心声。一个人自己里头常两个人在对话,不只对话,有时候还吵架,而且有三个、四个吵得很厉害。庄子称之为心兵。我们心里头有干戈在作战,就像现在的新名词“心战”,心里头自有干戈。

《我读南怀瑾》峨眉“闭关”:

    一九四三年秋天,南老师离开袁焕仙,没有打招呼,一个人悄然上了峨眉山,“闭关”去了。
“闭关”是佛门当中的事,道家也有类似的做法·刚“入园办道”.一般读者也许都不太了解“闭关”是怎么一回事。“闭关”一词,最早见之于《易经》复卦象辞;“先王以至曰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是斋戒安身静养的意思.后世谈到闭关,就拿释迦牟尼掩室于摩竭.维摩缄口于毗耶等来说明。中国的禅宗盛行此风。到了后来,不管什么宗.动不动就是闭关,什么 “拜经关”、“念佛关”,名目繁多.宗门相传:“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
    峨眉山是国内的名山之一,历史上有数不清的神话传说。南老师“闭关’的大坪寺,在中峰顶上。要到达大坪寺,只有悬崖峭壁上的两条山路,一条则猴子坡,一条叫蛇倒退,光听这两个名字,就知道大坪寺不是一般人可以上得去的地方,所以,这里几乎常年很少有什么游人香客。山上吃水困难,只靠一个蓄水池.积存雨水和冬天的雪水。南老师在这里同出家人一样,也是“过午不食”;吃的菜叫做“万年菜”,辣椒、盐巴和干菜;初一、十五,有一点豆腐吃,就算“开荤”了.每年农历十月以后,大雪封山,好几个月寸步难行,南老师有两句诗描述当时的情况;“长忆峨眉金顶路,万山冰雪月临扉。”关于大坪寺,也有很多传说。据说大坪寺的开山祖师叫松月老和尚,大概是明末避世的得道高人,出家以后,独自住在中峰绝顶的草茅丛中,同猴子、老鸦和蛇为伍.还有一只为他巡山的黑虎;没有吃的,只能吃乌头,乌头有毒,而这个老和尚吃了居然没事。后来,大坪寺每年冬天,全体僧众都要吃一次乌头,来纪念松月老和尚的苦行精神。
    南老师到这样一个地方“闭关”,他的勇气,他所面临的困难,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山下有一个“山王庙”,山王,山中之王,大老虎也。“山王庙”中供着一只泥塑的大老虎,浑身黑色的大老虎.相传就是保护松月和尚的那只黑虎。南老师进到庙里,第一个感觉.自己好像来过这个地方,他童年时代“三个梦”当中的第二个梦,在这里得到了应验,梦中趴在他身上的那只大黑虎,同“山王庙’里供的这只大黑虎一模一样。南老师后来说,命中注定他要到峨眉山“闭关”,而他的闭关一定是顺利的,因为有这只大黑虎保护。
    大坪寺高处中峰之顶,和尚们的粮食给养,全靠两位苦行僧从山下挑上来。这两位苦行憎。一位又聋又哑,都称他为哑巴师兄,据说聪明绝顶;还有一位叫通永法师,贵州人,早年投身行伍,不通文墨。他比南老师年长,同南老师结成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两人之间,互称师兄。五十年后,南老师到厦门南普陀寺主持“禅七”,也把通永法师请去。这是他们分别了半个世纪后的第一次见面,通永法师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看起来身板还很硬朗;我想从他嘴里了解一点南老师当年“闭关”的情况,可惜他闭口不谈,我只好作罢。
    南老师一生有两次“闭关”,这次在大坪寺闭关是头一次.当时他只有二十多岁,做出了一般人特别是年轻人难以想象的事情,现在.我们这些方外之人要想了解南老师的那段经历.也是难以理喻的、南老师在“闭关’期间,留下了好几首诗,从他的诗中,或许能看到一点南老师那时的心路历程。南老师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云作锦屏雨作花,
            天饶豪富到僧家。
            住山自有安心药,
            问道人无泛海槎。
            月下听经来虎豹,
            庵前伴坐侍桑麻。
            渴时或饮人间水,
            但汲清江不煮茶。
    南老师的这次“闭关”,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现在家乡有的人,一提起南老师,就说他是个老和尚;其实他一生中并没有当过和尚,只有这一次“削发为僧”的经历,当的还是一个假和尚。南老师当时已经成家.他有妻子儿子,他不想出家;但为了修证佛法,他要到这里闭关、寺庙的规定.在这里闭关必须当和尚.要削发,要穿僧衣,南老师接受了.只是没有受戒。在这三年中,南老师独处幽室,与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埋头阅读《大藏经》。《大藏经》是汉文佛教经典的总称,也叫《藏经》、《一切经》,内容分经、律、论,包括了印度和中国的佛教著述,南北朝开始编辑,至唐代已有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以后各代有新译经和著述入藏、近年来,海峡两岸都影印出版了《中华大藏经》和《敦煌大藏经》,我曾抽了一本翻翻,只能望书兴叹,恐怕没有见个人能读完这部经典。我问过好几个出家人还是颇有名气的法师,有没有读过《大藏经》.都是以摇头来回答我。而南老师在峨眉山闭关时,把整部《大藏经》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这就为他日后被奉为“禅宗大师”奠定了甚础。

长忆峨嵋路绳床月满天(南怀瑾先生事迹):

    南先生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离开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为普贤菩萨道场。中峰的大坪寺由明末避世的得道高僧松月法师开山,地处悬崖陡峭的孤峰之上,只有猴子坡、蛇倒退两条崎岖的山路可通,山上无水,所用仅靠雨水和冬季的冰雪,故人迹罕至,确为闭关静修的好去处。由于大坪寺藏有全部大藏经,又有挚友印华法师的提议及普钦大法师的首肯,南先生便选定此处闭关了。
    三年闭关阅藏,南先生穿上僧衣,于青灯古佛旁斋戒素食,日夜苦读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五、六千卷佛家经典,以经为法,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致终生受益无穷。其间,袁焕仙先生特地上山看望这位心心相印的弟子,并在大坪寺为僧众举行了一次禅七,又欣然题笔为大坪寺作了一幅禅意隽永的对联——

            「此地即普贤道场,来天末雁,看岭外云,数遍色色尘尘,都是晴空一亘;
              何处见秀头和尚,饮赵州茶,读慈明榜,历画山山水水,依然秋月半轮。
    对于这一段生活,南先生留有深深的记忆,「长忆峨嵋金顶路,万山冰雪月临扉。」对提议他到此处闭关的印华法师,南先生心中更是时时感念。印华法师为当时川西尼众翘楚,南先生闭关期间,她是虔诚发心供养的外护之一。南先生在一首忆印华法师的诗中写道:

            「印心促膝记当年,定起绳床月满天。
              几点腊梅花欲蕊,经窗相对两无言。
    对当年的修持生活作了精细的描述,亦对同道至交表露了深挚的友情。

南禅七日第二十四盘:

    当年我为什么跑到峨嵋山去闭关,整个四川,还是别处,还找不到大藏经,只有大坪寺一部,才跑去,师兄才给我护关,还东西给我吃……都是他,那么可怜啊,才跑到那个地方。庙子上说不剃了光头,不做和尚,还不能阅经耶

《一代宗师的教化——感念南怀瑾先生》:

    南师二十六岁上峨眉山,为取得寺庙支持他闭关阅藏,在一天夜里,他当着僧众(通永法师在内)发宏誓愿——弘扬儒释道诸子百家,接续中国文化断层,为此请普贤菩萨作证明:自己所证悟对否?刚才所作施食(与降服)方法对否?上峨眉山闭关阅大藏经,将来出来弘扬三教百家,接续中国文化断层,对否?话音刚落,夜空下的山谷突然灿如白昼,并伴随裂空之响,在场僧众无不震撼!无不对南师宏深誓愿赞叹敬佩!当时,南师严嘱在场诸位务守秘密,否则必遭天谴。因为当时如果传扬出去,南师要么被偶像化,要么被妖魔化,都不利于平实地弘扬文化事业,不利于大家反求诸己,自立自觉自强。今天,南师已逝,此事可公诸于世了。

禪海蠡測剩語:

    一日,忽有客自峨嵋来,始知闭关于中峰绝顶之大坪寺,西川旧好,相顾愕然!耆年如谢子厚、傅真吾,及君师袁焕仙等,相约入山访之,始知由名僧普钦之介,悄然至峨嵋,初于龙门洞猴子坡等处,叠示灵异之迹,乃获寄迹该寺。在此期中,并曾折服当时负有盛名之唯识学者王某。龙门寺僧演观,曾记其事与对话,刊有专册行世,不胫而走。龙泉有匣,光芒不掩,真性情人,行事大抵固如是也。

五十年来的近事:

    据说多宝寺中,从头年(一九四四)年的冬天,由峨嵋山来了一位高人在这里继续闭关,他有道又有学问,能文也能武。五通桥是盐场所在地之一,盐场一位主官性秦,浙江人,据说也是一位有很高学养的好官,而且又有很深的佛学修养,他也对这位高人皈心膜拜。是高人也罢,是高僧也罢,什么佛,对我来说,都是漠不关心,也是一窍不通的事。我只有妈妈最重要,但是妈妈又经常要上山去,我显得很落寞。有一天,我要跟妈妈去多宝寺去,看看五通人敬重无比的多宝道人。妈妈听了很高兴,就带我上山。进了山门到大殿,看到许多人,其中男女老少都有团团围着一位似俗似僧的人。他剃了光头,留五络长鬓,手里拿着一支板子(后来才知道那名叫香板)。此人不怒而威,目光炯炯有神,环顾鸦雀无声的大众,然后开始说话。那个时候我只能讲他是在说话,因为我实在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后来才知道他是在说法传道。我虽然不懂,但是我也跟着大家绕圈子,听说话,好象有一股吸引力定住了,我敬佩之心也油然而生。
    多宝寺是五通桥的名胜之一,是峨嵋山大坪寺的下院,后面有一大片挺然秀拔的大松林、松针如毯、闲花盛开,真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味道。听说每当夜半月明的时候,这一位在多宝寺闭关的高人-怀师,就会在松林中舞剑练形。
    有一段时期,五通桥善男信女们,要怀师去住入山更深的石印寺,但他婉辞不去,他另推荐了一个人去住持。总之,怀师在多宝寺的消息传出了,来访的人渐渐多起来,怀师感觉太厌烦,因此,妈妈和家人商量,便请怀师移居到我外公家的书楼上,也好长期供养。外公的书房有三间,左边的书房堆满了图书,其中有全套的永乐大典,和四书备要,右边是卧房客房。怀师住在我们家里,安禅打坐外,便埋首在书丛之中,这应该是他最惬意的事。可惜这许多名贵的图书,后来遭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都被付之一炬。但总算都被怀师阅读一遍,现在回忆起来,此情此景,反而觉得无限安慰,不然真辜负了那些书本。
    光阴快速,到了这年的秋天,第二次大战结束,我们的八年抗战嬴得了日本人投降,我为了开学先回成都。现在再读到怀师的诗集,才回想起那年的冬天,怀师还住在五通桥,因为他有一首五言律诗,便是在那个时候作的,题目是:乙西岁晚于五通桥张怀恕宅。张怀恕是我妈妈的名字,这首诗是这样写得:
            去国九秋外 钱塘湖泛悬
            荒村逢伏腊 倚枕听归船
            戍鼓惊残梦 星河仍旧年
            人间復岁晚 明日是春光

    读了怀师的这首诗,便可知道这段时期,在四川的下江人(外省人)以及党政军的官员们,都是急急忙忙为了(复员)回乡,做官的赶做官,发财的抢发财,但是正在长养圣胎,名山养道的怀师,仍是默默无闻的蛰居住在五通桥的书屋里,所以他便有(钱塘湖泛悬)(倚枕听归船)的心声了。也许那时他也想到钱塘和想要回到浙江的故乡吧!一直到第二年,45年的春天,怀师方回到了成都,住在维摩精舍后面的一间偏房里。



(2014.2.3 部分更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萬法既不從緣生,亦不非緣生

南老師說:萬法既不從緣生,亦不非緣生 南公懷瑾上師 講述 第四十二章 龜跡能卜空有迷 《宗鏡錄》第四十四卷,從這裡開始,講到生滅與不生滅的道理。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