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唯心唯物論」與佛法 /梁漱溟 先生

「唯心唯物論」與佛法

梁漱溟 先生  

      小乘諸部多持極微論。《俱舍》七十五法亦以色法居首,次乃及心。物心並許之意甚顯。成實之意稍勝,亦但在明空。於心物無所是定。故無可述。

      大乘教典每每說心,宗門參悟尤在於此。世之論者由是莫不論佛為唯心論,舉《華嚴》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以為誠證。實則此事切宜細辨。今試問此所謂心者為有心之自相,抑無心之自相?若許有自相則非佛法。佛法中不見一法有其自相,色無色自相,心無心自相故。若更舉一有自相之心而指為佛法中之本體,此尤非所敢聞也。何以故?離一切相故。若所謂唯心之心者並無心之自相,則何所謂唯心?無心相而曰心,一切無心相者無不是心,則物亦是心,則唯物亦即是唯心。唯心反唯非心,唯心之云乃全無意義矣。蓋從離一切相而言,則心物並非。故《楞言》說言非心非空乃至種種俱非。從即一切法而言則心物皆是。故《楞言》說即心即空乃至種種俱是。必以佛法為唯心論者抑何攸據也?有則問世所謂唯心論者如其所明,有能舍六塵緣影外以認心體者否?恐未能也。認六塵緣影以為心,有認賊作子之喻,正佛所斥。-[1] 顧欲比佛說以同之,此非所敢聞也。彼其所謂心與佛所謂心既屬兩事,而同號唯心,斯正學者所宜嚴以別之者。乃從而淆亂之,誤盡天下蒼生矣。夫自佛法言之,何有一法之非心,六塵緣影者亦豈能獨外?所以精辨之者為其跡似。迷心於似則失心於真。故不妨說瓦礫芥子是心,則必不容許六塵緣影是心。瓦礫芥子六塵緣影原同是心,而瓦礫跡乖,緣影跡似。說跡乖者為心,則人從跡乖處悟出本心。說跡似者為心則人從跡似處迷入非心。知六塵緣影之不可以不辨,則擬佛為唯心論者之不可不辨猶斯旨矣。又則問佛所謂心者果何謂,如其所謂,猶得以世俗之心等例之否也。如《起信論》言: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唯是一心。又言:心體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楞言》七處征心俱無所在。待佛種種開示,而後阿難大眾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手中所持葉物。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圓,含裹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世俗之見正如阿難之舉七處,此若非心我將無心。而後此佛所開示之心故所不及知。 -[2] 則佛所謂心原不是世俗所謂之心,輒貿然加佛以唯心論之名,非敢聞也。然世俗之所謂心既遍于俗習,佛之本體觀既非俗所謂心,而必襲心之名以為說何也?蓋當時外道諸宗之言本體,有神論者則以為在梵天大神,無神論則以為在自性冥諦。佛則告知以不在餘處,只此心是。若《起信》釋摩訶衍,一者法,二者義。所言法者謂眾生心之類皆是也。當其未知何者是本體,則不惜方便,就切近處令其體認,又即其體認之時而誨之。如若所謂之心則非是。而當於是外認出一體遍十方不生不滅之心乃是也。誠之佛慈悲巧示不得不就心之名即指示月,而愈不得不就心實非心之旨而嚴是指非月之辨。此則不佞之微意也。

      或言萬相森然,起於生滅,則本體之求固在生滅心,原不在不生滅心。六塵緣影之心,正是萬象森然所於存。然則即世俗所謂之心而言唯心者為有合,必取體離一切寂然不動以當之者義乃乖也。斯言雖似而不然。若見有萬相,自屬心生種種法生,一切法總不出八識三能變之生滅心。若不見有萬相,則生滅心尚不可得,更何能取以做本體也?此一義也。縱許萬法有相生滅有心,然舍體離一切,寂然不動者外將何為體?萬法依於生滅,生滅依於不生滅,此真言也。此又一義也。故生滅心不可以當究竟。

      核實而言,世所謂唯心論者,豈獨不識不生滅心,抑並未識生滅心。生滅心者所謂八識三能變。彼其所知只六塵緣影而已,安知八識哉。心之不達,由何能唯心?故輾轉設計,而計總不圓。此其重重隔越,擬佛法於唯心論者其知之耶?必明佛非唯心論而後可以與言佛之唯心論。

      又難唯心者言:吾人經驗所得,渾然一體,主觀客觀未嘗判別。及加之思辨始發見主觀客觀概念上之區別,是乃抽象作用之結果也。唯物論以抽象作用所得之物質為宇宙之究竟實在固非,而精神之云,同為抽象所得,則亦非也。蓋唯物是執所分別者為本,唯心是執能分別者為本。唯識家以分別、所分別歸於識自體,固不受此難也。

      西土唯心論原是隨情虛妄計度。乍聆其說,猶覺其與唯識未嘗無似處。稍加推征,乃處處乖舛 ,罅漏如環之連,一口不可頓說,十指不可頓指。夫何可以相擬?然唯識之說亦可破否?唯識亦不難破,而唯識家則不被破。云何唯識亦不難破?眼前見得相相森然,生生不已。而實則說其無相無生易,說其有相有生難。一識體猶不可得,況說什麼二分三分四分?能所猶不可得,況說什麼因變果變?相相非有,名句安立不得。生生不生,言說其如何可措。虛妄計度者如同說白作黑,黑自是妄。妙談緣起者如同說白作白,白亦非有。無論邪計正知但立一說,即可隨破。離言法性本來如是也。云何唯識家乃不被破?唯識家實不唯識故。佛法中無不以不生滅為歸。若但為八識三能變之說,則但是善說生滅,非究竟故。佛法中無不以破二執為歸。論已說故。



[1]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圓覺經》文殊問)

      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根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圓覺經》普眼問)

      佛告阿難: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援心為自性者。又阿難言:如來現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楞嚴經》)


[2]  

      七處者:初執心在內,二執心在外,三計潛根,四開合明暗,五隨所合處,六在中間,七一切無著。如《楞嚴》第一卷說。自下舉拳驗見征說客塵垂光觀河要在開示心性不生不滅。佛說五因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要在開示心體無所不遍。如卷二卷三說。

                ——摘錄自《粱漱溟全集》之《印度哲學概論》 (1922年第三版)
                                 第二篇 本體論 第二章 唯心唯物論 之二 佛法





-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道家上品丹法《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南老師說:最上乘大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清淨經》原文: 《常清靜經》(又稱《清淨經》)是《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的簡稱,大約成書于唐代,收錄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