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善」修止與觀

「善」修止與觀

南公懷瑾上師 講述



當凝停莫動,諸善功德因靜而生。
      要真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第一步先要求得定靜——「凝停莫動」,「神凝氣聚」。「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以及「知止而後定」的道理。

若靜默然無記,與睡相應,即當修觀,破諸昏塞。
修止既久,不能開發,即應修觀,觀一切法無礙無異,怗怗明利,漸覺如空。





慈悲是什麼東西?

      現在再接著下一段︰

      其心雖廣分別心及諸法,而信念精進,毫善不生,即當凝停莫動,諸善功德因靜而生。

      學佛的青年朋友們要特別注意喲!當我們用起功來,理論上都知道,這樣可以靜。「其心雖廣分別」,佛學淵博,能多方面分別。

     「心及諸法」,什麼是心?心的本體是空,理論也懂。「諸法」,唯識、般若、大智度論……什麼經典都看過,考試一百分,但是信心不足。很多人佛學道理講得頭頭是道,真的信心沒有建立,不是迷信喲!是正信心沒有建立。不能依法而行就是信心、念力沒有建立。信是信,念是念,念念都在這個法門上的心沒有建立。所以念佛,要念念都在這個法門上。譬如嘴裡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想著今天九號,愛國獎券十五號開獎,這就是嘴裡念佛,而念念在獎券,想發財,或者想吃牛排或川菜,這個是念頭。因此念佛要心念,念念在佛的境界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時注意在這個善念上,不是口頭的。所以說有許多人學佛,信是信,念是念。

     「信念精進」,隨時不斷地努力,並非只有打坐才叫修定,要隨時修定。在做人處事時心境怎麼定?在待人接物時心境怎麼定?講話走路心境怎麼定?要隨時研究。

      他說有些人佛學道理懂得很多,信、念、精進等等,但是「毫善不生」,像一根頭髮一樣小的善行生不出來。譬如我們都曉得學佛第一個學慈悲,我們有很多同學也討論這些,討論的同學都是有修養的喲!沒有修養講不出來。有位老同學楊先生,修法很多年,經常跟我講,他說︰「我就是慈悲心發不起來,我怎麼檢查自己對人家要慈悲,老實講我沒有,慈悲不起來,可是我也沒有做壞事啊!也沒有對人家不好,每個人求到找,我一定幫忙,但是要我幫助人家又生起慈悲,我做不到耶!沒有這個東西耶!」我說︰「你講這個是老實話!」大家儘管學佛,知道眾善奉行,但是如毫毛一般的善的心理行為,沒有建構成善的形態。

靜母生善子

      他說這個時候,你要真想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第一步先要求得定靜——「凝停莫動」,先把心念訓練到住在一個境界上不動,不是空,而是止!或者念阿彌陀佛,念念都在阿彌陀佛境界不動,做得到做不到?大家在這裡打坐坐了半天,你能不能在一個咒語上、一句佛號上,或者聽呼吸、觀鼻子紅、鼻子白,觀腳趾頭也可以,隨便用一個方法,把一念凝定住!?這個「凝」字用得非常好!也就是中國正統道家所講的「神凝氣聚」;佛家的道理是定,儒家也叫定,《大學》一開始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以及「知止而後定」的道理。

      所以他說,善念不能生起要先修止,達到凝停莫動。有許多人講︰「叫我學佛做不到,但我認為我心不壞」。我說︰「對啊!你這個很了不起啊!」「我一輩子沒有做過壞事」這個話,叫作化妝擦粉,自己照照鏡子蠻漂亮!我可不敢說我一輩子沒有做過壞事。你看人的心性裡頭有多少壞念頭啊!任何一個人做不到的!不要給自己臉上擦粉,心性的念頭是很難檢查的,人的兩只眼睛看人家很明白,看自己很難。一個人每天有多少思想!這個思想、感覺、感情的浮動,不要說變成行為,這個壞念頭很多耶!依據現代科學的研究,人腦思想一動,好的念頭、壞的念頭所放射的光,顏色都不同,要發財、想鈔票放出的光一樣;想佛的時候又一樣。

      我們一天到晚有那麼多不好的心念行為,假定有人能在這幾個鐘頭,或者一天,把念頭始終定在很純善的一念上,他不要做功德,就已經有多少功德了!不為惡就是善,所以他告訴我們定的重要,「凝停莫動。」

     「諸善功德,因靜而生」,注意這幾個字,一切善行、一切功德,非定不可!你要想成就,非修定不可,等於科學定律,沒有辦法變動。

沉滯待策進,馬奔慰蹄勞

      接著再進一步告訴我們︰

      若凝停時,彌見沉寂,都無進忍,當計校籌量,策之令起。

      永明壽禪師又進一步告訴我們,當我們修定時,想把心境定住,隨即進入沉寂狀態。你們諸位也有這個經驗,兩腿一盤.眼睛一閉,手一放好,那一剎那就定住,不過跟著睡眠就來了,沉默寂然!有些老修行非常有本事,明明沒有工夫,兩條腿坐一天都坐得住,你認為他在入定嗎?沒有,他在沉寂睡覺。他怎麼睡?打起坐來,兩個肩膀一緊,頭在肩膀上卡緊了,外行睡覺會點頭,內行的則不會。我懂了這個道理以後,一次一個朋友到紗廠當管理,夜裡管幾百個工人,怕工人睡覺,他說︰「我的媽呀!我都想睡得厲害,怎麼叫人家不要睡!」我問他︰「怎麼辦?」他說︰「我戴副黑眼鏡,靠在牆上睡。」我說︰「你笨蛋,戴墨鏡大家也曉得你睡覺。告訴你,找個牆角站著,兩個肩膀靠緊,手插在褲袋儘管睡,那些工人以為你眼睛看見就不敢懶了!」,就是這個法子,不過壞事不要學,講笑話給你們笑笑。

      有些人一定下來「彌見沉寂」,越來越昏沉。「都無進忍」,打了幾個鐘頭坐,白坐的,沒有進步,把雜念切斷的工夫做不到,換句話說,做不到「神凝氣聚」。實際上「進忍」就是神凝氣聚,也就是佛家的「氣住脈停」。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他告訴我們方法,以密宗來講就是傳法。此時要動腦運用思想,坐還是坐著,眼睛半開半閉,不要全閉;或者計數目字,或者撥唸佛珠,計算一天唸幾千聲阿彌陀佛,拼命撥珠子,手停了就曉得不對。不用心容易睡眠,這個時候非用心不可。用心就是用腦,腦不怕用,越用越靈光。年輕同學不大用心,一看書就頭痛,因為你懶得用腦,頭越來越痛。

     「當計校籌量,策之令起」,這個時候你應該計較籌量,提起心念精神。策是馬鞭子,也可解釋為算盤子,要鞭策自己提起心念。

      然而,這麼一提心念又糟糕了!血液上沖,精神來了!

      若念念不住,如汗馬奔逸,即當以止對治馳蕩。

      當念頭一提起來,眼睛一睜開,阿彌陀佛停不了,那糟了!這一下念念不住,心念停不下來,像一匹疲勞過度、跑出一身汗的馬,馬蹄止不住。等於行遠路,一天走一百多里,最後兩條腿已經不知道是自己的腿,只曉得本能地向前走,不會轉彎,跟死人一樣直著走,腿已經死了半截。又如思想過頭,夜裡失眠,思想如汗馬奔逸。那麼,這個時候趕快用止念的方法來對治馳蕩。

      這是指心理狀況而言;以生理狀況來講,可以趕緊吃點藥,再不然將雙腿泡在高溫水中,強使血液下降,也可以睡著,有很多方法。

      你看佛法的研究多細膩!我們的心理和生理狀態那麼難弄!必須要靜,靜了卻又想睡,不讓睡又亂想……,你看自己的心多難對付!這個身體也難對付,穿多了流汗多,容易感冒;穿少了又怕傷風;吃飽了消化不良;不吃嘛又餓壞了。生理難對付,心理也難對付。睡久了昏沉,越睡久昏沉越厲害;反之,越不睡散亂越厲害,這個真難辦!

睡時應能看,看境無兩般

      若靜默然無記,與睡相應,即當修觀,破諸昏塞。

      有時候你心境靜下來,一默然容易落入無記狀態。佛經告訴我們心念有三種狀態,善念、惡念、無記念。無記就是昏沉,莫明其妙,做了也不知道,現在叫下意識。有些人下意識喜歡打人,你問他怎麼打人?他根本不知道,因為手動慣了。這個無記沒有意識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無記有無記報,來生變一個笨蛋。修行注意喲!打坐,搞得不好,把自己腦子弄得楞頭楞腦,把無記的無念當成是定、當成空,來生就變這樣一個人︰打他一下,他哦一聲︰「幹什麼!」你們大概看過這一類人,無記報。

      靜坐,默然以後無記很嚴重!往往很多人修行把無記當成定;把暗昧當成空,這是不對的。無記與睡眠相應,雖然沒有真睡,卻是輕微地昏睡。這個時候要警覺自己立刻修觀,「破諸昏塞」。「塞」字用得好!一個人在定也好、睡也好,昏沉得厲害,腦神經閉塞,乃至鼻孔閉塞呼吸不通。鼻子常塞住的人,換句話說,腦筋也不大靈光,真智慧沒有,假聰明是有。昏與塞放在一起,一點也不錯,所以此時趕快修觀行。

      修止既久,不能開發,即應修觀,觀一切法無礙無異,怗怗明利,漸覺如空。

      他說我們修定,在一個無念或清淨境界修持久了,或者住一境界久了,「不能開發」。老是定下去,不是佛法。佛法要修定,外道也要修定,定是「共法」,不是「不共法」。這些佛學名詞要搞清楚。

     「修止既久,不能開發」,只有定的工夫,沒有智慧,不算悟道。你不要認為打坐坐得好就有道!那毫不相干。我經常說︰「打坐修得好就算有道,那北投成濟堂前的一對石獅子-55,已經坐了三十幾年,它們早成道了!」那不是道,那只是訓練修止的一種工夫。修止既久不能開發,要趕緊轉,要起心動念、要窮理、要研究、要修觀。

      那麼,在止靜所引起的觀慧,「觀一切法,無礙無異」,這四個字很嚴重,不要輕易看過去!譬如在坐許多人都有打坐的經驗,也稍有定力,你有障礙嗎?有障礙,身體酸痛的地方,你能叫它不酸不痛嗎?它才不理你呢!你還非聽它的不可!有時聽它的,酸痛得讓你眼淚直流,有障礙。無罣無礙做不到,這是個關鍵,障礙就是業力,把生死根源糾纏封鎖在裡頭,使你開發不了,所以無法解脫。好比建築房子裝設開關,壁紙一貼,外表看起來很漂亮,牆紙裡面是電源電線與水泥混絞一起。你解脫不了,就沒有辦法無礙。

      何謂「無異」,異就是兩樣。我們是有點異,或許沒有兩樣;開眼看得見,閉眼看不見,是兩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我們做不到,色是色,空是空;暗是暗,明是明。我們是有異,修到了是無異。所以要觀一切法,使觀的成就到達「無礙無異」。

     「怗怗明利」-56,怗現在講是古文,在當時卻是白話。古文有「妥貼」二字,翻成白話就是恰到好處。怗怗就是妥貼的形容,不管定也好,慧也好,乃至身體空洞舒服得恰到好處的意思。那當然沒有障礙,也沒有頭痛、腰痛,一身妥貼得不得了!你看人生活著,每個人回想身體哪裡有舒服的時候?不是腿酸、腰痛,就是頭昏、眼睛看黑板看得難受,不妥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 疑為陳濟堂將軍墓前石獅子。位於台北市新北投丹鳳山。墓已荒廢,石獅子一對已遭竊。
-56 怗:拼音:tiē,注音:ㄊㄧㄝ。平定,安寧,安靜。

                                            ——南公懷瑾上師《宗鏡錄略講》




-1A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十二因緣

南老師說:十二因緣 南師在《禪與生命的認知》中強調:千萬要記住,因為佛的一切大小乘的經論,一切修行方法,都是從十二因緣大原則出來的;八萬四千法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