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全本-含引註)/王小強

2720455649925590214.jpg
2013-1-23 21:16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一>


      依託新發展方式實現現代化,是發展中國家的一次歷史性的機會。中國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嗎?應該說,捨此我們別無出路!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

      緣於再版鄧英淘著《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2011 年 8~9 月,我們在 301 醫院和鄧英淘進行了一系列訪談,根據筆記和錄音整理修改。所有標題、黑體加重和腳註,均為後來補充。

一、多數人的現代化

王小強:有個問題,在我腦海盤桓多年。1992 年,我在劍橋時讀了你這本書。當時 Peter Nolan 異常興奮地向我推薦,還把你來訪的細節,你的神態、作派,從頭到尾,講得神采飛揚,說你像個大孩子。— 赤子之心「率性謂之道」也。 我讀完很受震動,和 Peter 討論時,我倆都說,你提出了一個不僅關係中國而且關係人類前途的大問題,在這種時候,大多數學者沒有幾個能看懂。因為那時蘇聯剛解體,改革方案如火如荼,全神貫注「休克療法」,我的博士論文就是批駁科爾奈和薩克斯 根本沒有人會從你這個角度,開宗明義提出,(1)經濟體制改革,(2)發展方式選擇和(3)國際經濟、政治和戰略格局,是一個不可分割的「三體問題」,必須統籌考慮,找到「綜合解」所以,我心中一直納悶,眾人都在熱議改革、轉軌。中國過去說「超英趕美」。你偏偏提出,既不是「超」也不是「趕」,不僅體制不能照搬西方,連生活方式、生產方式都不可能照搬!改革浪潮鼎沸之時,堪稱絕無僅有。而且,書中提到,你是從 1984 年底開始這樣考慮問題的 你怎麼會別出心裁,想到這上頭來了?


鄧英淘:這個問題其實比較偶然。80 年代初,黨中央提出 20 世紀末實現小康、21 世紀中實現現代化。當時關注了一下,查資料的時候,發現有點不太對勁。那時間,中國剛剛喫飽肚子,經濟處於較低水準,1980 年人均消耗能源 0.6 噸標準煤,翻兩番不難實現。但是要實現現代化,一看美、英、法、德、日等發達國家,人口加起來還不如中國多,大概佔世界人口一二成,消耗能源卻佔全世界的六七成 。我當時就想,假如將來我們發展到和他們差不多的發達水平,中國人口這麼多,算算賬,不得了,世界能源消耗量必須翻一番還多!譬如當時美國的現代化,人均消耗能源 11 噸標煤,日本、德國、法國將近六噸,意大利也超過四噸。咱就按日本的水平算(因為日本的能源利用率在發達國家中最高,所有能源都從海路運輸,平原高度集中,沒有長途陸路運輸成本),照樣不能想像 。所以 2010 年,奧巴馬總統在澳大利亞對媒體公開宣佈:

      如果超過十億的中國居民過上和澳大利亞、美國人現在同樣的生活方式,那麼,我們所有人都將處於非常悲慘的境遇,很簡單,這個地球根本無法承受

      不僅如此,還有印度呢,巴西呢,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埃及等非洲國家 ⋯⋯,如今地球已經 70 億人口了,到本世紀中葉,要達到一百億。大家都要現代化,如果人均按五噸標煤計算,就是五百億噸,當量又不對了,相當於現在世界能源消耗的五倍!研究這類問題時,當量變換經常要在腦子裡想半天。到那時候,我估計石油價格得上千美元了,你怎麼用得起?小康,喫飽穿暖,對資源要求還不很高;小康以後,實現現代化,這樣行不行?能不能支撐?為此,我提出來了「雙重壓力」問題。第一重壓力容易理解,咱們比人家落後,也要現代化;第二重壓力,世界資源基本上已經所剩無幾了,如果佔世界人口 70~80%的多數人都要現代化,能源消耗必須得翻兩番、四番,這個地球明顯承受不住。所以當時就在思考,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有沒有一條道路,其資源基礎和生產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大多數人都能現代化,而不光僅僅是少數人的現代化?西方現代化的經典模式是,我現代化了,你就別現代化了。我們肯定不能是這種模式。


----------------------------
鄧英淘:《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254 頁(見本書 256頁)。
中信出版社 1991 年出版,大風出版社補充部分內容後,原文再版。

參見彭小蒙:〈後記〉,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217~221 頁。
王小強:《「摸著石頭過河」:中國改革之路 — 對薩克斯和科爾奈的批評》。
「這個『三體』問題 — 中國的外部環境、內部構造以及它的目標和演進軌道 — 的綜合解,直接決定了中國現代化的方式與成敗。」(詳見鄧英淘:《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導論)
「我們研究發展方式問題的最初想法可以追溯到 1984 年底。當時我們明顯感到中國的現代化既不應該,也不可能走發達國家的老路 — 經典的發展方式。同時,我們還隱約地感到,當時國內比較流行的、以滿足人民的基本需要為主要目標的發展方式,對於實現中國的高度現代化,也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和不足。」(詳見鄧英淘:《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5~6 頁,或見本書 6 頁)

「自二戰以來,主要的工業強國 — 美國、日本和西歐各國 —共同分享了全球能源供應中的最大份額。⋯⋯ 就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國在全球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例不過是 8%,而當時美國消費了可供能源的 24%,西歐各國是 20%。」(邁克爾.克萊爾:《石油政治學》15 頁)
2002 年,美國參議員 Gaffney 在國會「石油外交」聽政會上慷慨激昂同一筆賬了。「如果中國的經濟成長達到了日本水準的話,那麼僅這一個國家就會消耗掉地球上 70% 現有的石油產量,而如果達到美國水準的話,那麼就算全世界的石油產量都拿給中國使用,也無法滿足需求,由此看來,美國與中國在能源方面的衝突勢必是不可避免的。⋯⋯ 現在,他們正在努力發展與石油供應國之間的關係,而這些供應國中大部分是被歸為無賴的國家,他們利用石油來換取武器技術,而這些技術中就包括有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托比.謝利:《石油紛爭地圖》177~178 頁)

2010 年 4 月 14 日,奧巴馬接受澳大利亞電臺採訪說:“Well you know I think China has an enormous interest in solving this problem. You know if you talk to Chinese leaders I think they will acknowledge immediately that if over a billion Chinese citizens have the same living patterns as Australians and Americans do right now then all of us are in for a very miserable time, the planet just can't sustain it, so they understand that they've got to make a decision about a new model that is more sustainable that allows them to pursue the economic growth that they're pursuing while at the same time dealing with thes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Face to face with Obama﹐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http://www.abc.net.au/7.30/content/2010/s2872726.htm)
-----------------------------------------

      提出「資源短線制約」,是 1986 年寫的。 接著體改所的魯利玲找我要文章,我說再寫原來的老題目,重複,沒意義。我是 1985 年開始想這個問題,開始搜集資料,各種礦產、資源資料,當時已經形成了東西,於是乎就又寫了一篇文章,登在體改所的刊物上, 這就是《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這本書的緣起。

王小強: 原來也是哥倫布磕雞蛋哩, 真理從來都是平凡的。8 0 年代初,石油還是咱出口換匯的大頭哩, 你真是「杞人憂天」呀!一轉眼,2 0 多年時間過去,中國成為最大石油進口國,進口依存度超過美國,眼瞅著就要躍居全球石油消費之首。美國人估計「到 2 0 3 0 年,中國國內的石油將只能滿足四分之一的需求,剩下的必須進口」。 走出去,中東敏感上非洲,哪兒找著油哪兒出事,敘利亞動蕩,南蘇丹獨立, 利比亞顛覆,⋯⋯ 要說她們民主不夠,科威特是酋長國,阿聯酋是酋長國,卡塔爾是酋長國,巴林是酋長國,約旦哈希姆王國,阿曼蘇丹王國,沙特更是全世界兩百個主權國家中唯一一個乾脆拿皇室命名的,個個得到美國民主的精心呵護,親密無間,安定祥和。 阿盟的長袍酋長去檢查西裝革履的民主選舉,媒體報導歡欣鼓舞,不覺得滑稽。一個薩科齊出面,攪和得咱三萬人撤僑,媒體還沾沾自喜「大國風度」。設身處地,今後非洲誰家還敢跟咱在油氣資源上「雙贏」?

      到這份兒上了,選擇發展方式,仍然繼續很少人明白,很少人操心。而你,從調研農村沼氣、養豬等各種案例,到雅魯藏布江調水,《再造中國》,《西部大開發方略》,《西部大開發調研實錄》之一、之二,《再造中國,走向未來》,《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一路不停,一口氣沒喘。

鄧英淘:雖然這個問題很大,當初還有其他很多急迫的改革和農村問題需要研究。但我習慣將一些感興趣的問題放在腦子裡,隨時搜集資料,待資料多了,思考成熟了,就可以搞出來。從 86 年開始,那時已到了發展所,在所裡申請一個課題,大概 87、88 兩年時間,形成五個專題報告。第一份報告我記得實際上是批判宋國青的講法,解放以後,我們不欠農民東西,國家給農民的,和通過剪刀差拿出來的東西,實際上差不太多。崔曉黎算了一筆大賬,國家從農民手上低價拿了五千多億,再一算低價化肥、低價農機具等等,也五千多億,哪有剝奪農民?第四份「發展研究報告」就是我給你的這個,把文章進一步擴展成〈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1988 年 9 月印的。 89 年我回到社科院農村所,當時覺得研究報告還是比較粗,有些關鍵性環節還要深入,但我負責科研組織協調,工作很忙,不能一門心思只做這個,就繼續留心,還是我的方式,思考不成熟時就搜集資料。

      記得中間做過一次「水葫蘆種植多重循環利用」的調查,我帶一個小組親自去看過,搞成一個案例。養豬產生大量糞便,糞便處理在所有國家都非常困難。這個案例是靠種植水葫蘆,訣竅是解決了水葫蘆在北方冬天過冬。沖刷豬圈水的有機質降解 80%,加上德國引進的細綠萍,也是水生植物,又把剩下的 20% 有機物降解 80%,這樣幾乎是清水了。餵豬的所有粗飼料全靠水葫蘆!所以 1992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環境五百佳」稱號。21 這是一個永續循環,而且是一個強化循環,超越了自然界自身的強度。細綠萍也是飼料,全價飼料,營養極為均衡。當時完成了一本書,叫遼寧大窪的《西安生態養殖場》。22


------------------------------------
該文中心思想是,單純引進西方經濟學宏觀管理供給需求的總量調節,不能解決中國產業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提出「資源短線制約」、「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的情況與西方國家的差別不可同日而語。」(鄧英淘、羅小朋:〈論總量分析和總量政策在我國經濟理論與實踐中的局限性 — 兼析我國經濟運行中的某些基本特徵〉,《經濟研究》1987 年 6 月號;《鄧英淘集》129~153 頁)
鄧英淘:〈在雙重壓力下選擇長期發展方式〉,國家體改委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編:《中國:發展與改革》1988 年 1 月號;《鄧英淘集》251~268 頁;國務院農研中心發展研究所:《走向現代化的抉擇》三章〈制約:在雙重壓力下選擇長期發展方式〉41~57 頁。
譬如 1982 和 1983 年,中國出口原油和成品油兩千萬噸,佔出口金額的 23.8% 和 21.0%(《中國統計年鑑 1984》381、389 頁)。
邁克爾.克萊爾:《石油政治學》70 頁。
2005 年,中石油成功競得敘利亞幼發拉底石油公司部分股權(邁克爾.克萊爾:《石油政治學》80 頁)。

「中國對非洲的主動出擊最初發生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的蘇丹,當時中石油控股了蘇丹最大的石油廠商大尼羅河石油作業公司(CNPOC)。從那以後,中石油不斷擴張,收購了大量輸油管道、一家位於喀土穆的煉油廠以及其他一些能源資產。⋯⋯ 儘管中國領導人竭力想保護在蘇丹的大規模投資,但並不能代表這些資產就高枕無憂。隨著達爾富爾地區局勢的惡化,中國在蘇丹的投資完全可能不再像過去那樣穩定和誘人。」(邁克爾.克萊爾:《石油政治學》160~161 頁)
譬如直到第一次海灣戰爭科威特被老布什從薩達姆手中解放,才第一次允許政黨活動。譬如卡塔爾是美軍「中央司令部」駐地,世襲君主立憲。譬如約旦世襲君主立憲,權力掌握在以國王為首的哈希姆王室手中。國王有權審批和頒佈法律、任命首相、批准和解散議會,統率軍隊。譬如阿曼君主制,無憲法,無議會,禁止一切政黨活動。譬如沙特阿拉伯是君主制王國,無憲法,禁止政黨活動(推荐參閱王小強:《「文明衝突」的背後》)。
「一些美國的決策者常常將中國在該大陸的能源活動描述為對美國戰略利益的重大威脅,要求採取強有力的反擊行動。」2005年,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非洲小組主席說:「中國有意贊助和教唆非洲的獨裁者、毀滅非洲的寶貴資源,並且扼殺了過去 15 年來發展各國在民主制度和國家治理方面取得的進步,這種情況十分令人擔憂。」2006 年,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提交給國會的報告說:「中國對海外油氣資源所有權和支配權的追求對美國能源安全產生極大的影響 — 並降低全球石油市場改善美國等地出現暫時而有限的石油供應中斷局面的能力。⋯⋯ 中國的能源政策從總體來看,與(國際體系內)可靠的利益攸關著的經濟及地緣政治行為並不一致;他們破壞市場,並且使反復多變的地區變得更加不穩定。」(邁克爾.克萊爾:《石油政治學》163~164 頁)

上述著作信息詳見大風網站:www.hkstrongwind.com
譬如鄧英淘、何維淩:《動態經濟系統的調節與演化》,《鄧英淘集》,鄧英淘、姚鋼、徐笑波、薛玉煒:《中國預算外資金分析》,陳吉元、鄧英淘、薛玉煒、劉建進:《中國農村的變革與發展》,姚鋼、鄧英淘、薛玉煒、徐笑波:《發展.變革.反思》,徐笑波、鄧英淘、薛玉煒、劉建進、胡斌:《中國農村金融的變革與發展》,農村經濟年度分析課題組:《經濟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年度報告》1992~1994 年,中國社科院經濟文化研究中心:《三網合一》、《家電世界》等等。
國務院農研中心發展研究所編《發展研究報告》第四號,1988年 9 月。

21 李周等:《全國百家鄉鎮企業經濟典型調查 — 西安生態養殖場》1 頁;另見董建勤:〈旅遊到豬場〉,《人民日報》2000 年6 月 16 日 9 版(http://www.people.com.cn /BIG5/channel1/13/20000616/105878.html)。
22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鄧英淘研究員對調查提綱和本書初稿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見,曾兩次到現場指導調查,並承擔了全書的審定工作。」(李周等:《全國百家鄉鎮企業經濟典型調查 — 西安生態養殖場》216 頁)

--------------------------------------------------------

      那時候,除了所裡工作和正常研究外,我花了很多心思開始找「活物」— 實踐中鮮活的成功案例。不能光靠邏輯推理,光推理有時會出問題的。譬如我講過的遼寧沼氣,本來委託一個人寫,當時叫「四位一體」。這些技術,說穿了幾乎一錢不值!東北冬天溫度低,一般沼氣一年只能用上四、五個月。在豬圈上搭一塑料暖棚,就可以基本上解決全年出產沼氣;然後用沼氣廢渣搞庭院養殖,沼氣用來做飯。中國灶臺從來煙熏火燎,到人家灶臺去看
很乾淨,連灰都沒有。加上房子的玻璃窗很大,通過採光和保溫,冬天很冷時,室溫也能保持在 15、16 度。在你們遼寧啊(指楊瑩家),很有意義。我對這些典型非常關注,我當時的直感是,這些元素開始逐漸成型,將來會支撐起一個多數人的現代化,普通老百姓的現代化。

      1991 年初,中信出版社要出一套叢書,一位編輯看了發展所原來那些老報告,找到我,讓我加加工,擴充擴充,不到三個月就出版了。書裡講的很多東西,當時還在實驗室,包括森林化工,現在有些領域已經產業化了。森林可以供給人類衣食住行很多東西,包括人造棉,從樹林中提煉。當時我在所裡分管科研,不可能成天東跑西跑的,主要就是搜集一些這類資料。

王小強:還有一個問題。87 年底到 88 年初,我隨趙紫陽、杜潤生到廣東、江西、上海、江蘇考察,一路討論「大進大出」,當時明確特指東南沿海的兩億人口,看看怎麼學「四小龍」。始料不及,後來東南沿海變成了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變成今天這種資源、市場「兩頭在外」的發展方式。結果,一頭是外匯儲備猛增到三萬億美元;一頭是人民幣昇值本應有利原材料進口,人家能源、礦產毫無道理地猛漲價。應當說,佔了便宜也喫了虧,現在眼看難以為繼了。而你 91 年的這本書,不僅提前說到這些事,簡直好像是在直接批評這種當時遠未成型的結果,包括你講「跳蚤與大象」的通俗比喻,明確提出「四小龍」的經驗不可能成為中國振興的發展模式。

鄧英淘:對,中國不可能走「四小龍」的模式。沿海地區可以搞些來料加工,掙點外匯也是對的,因為當時外匯很緊張,但是不宜複製推廣到全中國。靠這種模式,無法全中國現代化,無法實現多數人的現代化。但你要說服人,日本也是出口導向呀!我認為道理是量級不一樣。就像跳蚤與大象,跳蚤可以跳到身高兩百倍,肌肉構造原理相同,大象再拼命鍛煉,跳起身高一半都不可想像。貓有貓道,鼠有鼠道。跟跳蚤比彈跳的相對高度,大象絕對沒戲。這就從側面回答了,把全中國都做成來料出口加工不行,犯了一個組合謬誤:個別不能涵蓋全域。就像電影院梯度設計不好,有人看不到,站起來看,旁邊人一看也站起來,最後都站起來看,又和原來一樣了。局部的成功可能演化成全域的失敗。我覺得這個機理足以說明這個問題。那時大家興頭很大,各地方都想通過這個「短平快」,率先實現現代化,我產生了不以為然的想法。更有意思的是,老虎、獅子在食物鏈頂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想欺負誰欺負誰;偏偏大象,雖然喫草,從不欺負任何小動物,愛好和平,可是卻有一條,豺狼虎豹,誰也惹不起!

      當時我還有一想法,覺得要完全實現生產方式體系、包括生活方式的現化化,尚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這也不是一個很緊急的事,有點資料就搜集些,成熟點就寫點,至於能不能完成,從現實的技術體系看,功成不必在我,會有人繼續搞下去。所以,這段時間不斷搜集了各種類型的小案例,許許多多,星星點點。

王小強:你搜集的許多案例,同構中國傳統的桑基魚塘,挖塘養魚,挖出的土埂種桑,桑樹養蠶,蠶屎餵魚,塘水剿絲、灌溉,天人合一,循環互動,永續利用,鮮明體現「參天地之化育」的哲理。問題是,光有微觀小構造,結瓜還得有藤,還必須全局性的大手筆。這就是你後來又發起組織「水資源調配與國土整治課題組」的動因?

-未完-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全本-含引註)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二>

      依託新發展方式實現現代化,是發展中國家的一次歷史性的機會。中國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嗎?應該說,捨此我們別無出路!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

      緣於再版鄧英淘著《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 ,2011 年 8~9 月,我們在 301 醫院和鄧英淘進行了一系列訪談,根據筆記和錄音整理修改。所有標題、黑體加重和腳註,均為後來補充。



二、西部調水的關鍵技術環節

鄧英淘:說起來又是偶然。我原來是給人拉線的。

      97 年看到郭開從雅魯藏布江調水的文章,覺得這個事情,無論成功與否,都很有意義,就寫了第一篇文章:〈再造一個中國 — 溯天運河簡介及其意義淺析〉。23 從標題可以看見,本來是呼籲社會關注,希望幫忙郭開的。南懷瑾老師看見文章了,認為很重要,找我。王岐山把我從廣東安排到香港,住在南老師家裡談了幾天,老人家答應贊助課題費。接著,我專門請郭開來家裡,談如何具體展開做這個課題,總得對出資人有個交待不是?所以,需要寫課題申請、項目建議書、分幾個階段完成等等。結果郭開嫌麻煩,不幹了。後來又通過李丹林介紹,我們去向錢正英、汪恕誠分別彙報,他們才是水利界泰斗和現職水利部長呀!如果這件事能發動起來,水利部當然成為重整河山的領軍隊伍。怎麼也沒想到,前後分別談了幾次,好話說盡,人家硬是沒有興趣。於是乎,下不來臺了。後來,王岐山和南老師在不同場合對我說:這件事對中國長遠太重大了,你來幹!呼悠半天的結果,從 98 年底,只好硬著頭皮自己幹了,也算是「逼上梁山」吧。24

----------------------------------
23 1998 年 9 月 5 日,當時尚未成立「水資源調配與國土整治課題組」,所以署名「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國際問題》研究組」(http://greatsupreme.joinbbs.net/viewthread.php?tid=1145&extra=page%3D1);另見鄧英淘:《再造中國,走向未來》1~14 頁。
24 參見南懷瑾為鄧英淘等著《再造中國》所寫的序言(http://greatsupreme.joinbbs.net/viewthread.php?tid=1119)。

-----------------------------------------------------------------

      一開始,並沒有把調水和前一段思考的新發展方式直接聯繫起來,更多直接從資源角度考慮問題。我常說,中國是一個「偏癱鉅人」。搞社會學的人說這是個謎,我說這不是謎,是個常識,基本上沿著年均四百毫米以上降雨量,從北往南劃條線,從黑龍江的黑河斜下來到雲南的騰沖,東西兩塊國土面積大致相等,西部 10% 的人口和生產力,東部 90% 的人口和生產力;可是大部分水利、礦產資源全在西部。中國地大物博,半身不遂。國土面積近千萬平方公里,為什麼還說「人多地少」?錢正英講話:90%的人口和生產力集中在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平原,每年還要花費鉅大人力物力防洪排澇。向西北望去,新疆一「省」166 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沿海 14 個省區的面積總和,而且不像青藏高原那麼高,大部分都是適於人類生存居住的平坦荒原,海拔、溫度、日照、礦產、石油天然氣,要什麼有什麼,棉花都要專門開發「去糖」技術!西北平原廣袤無垠,什麼都不缺,只缺水,中國實際上是「人多水少」。再看看真的水少嗎?中國水資源大部分集中在西南。發達國家水資源利用普遍達到 90%,我們始終 10% 左右。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等國際河流,每年流出六千億立方純淨水,毫無利用,等於白白浪費了十條黃河

      中國地形,總體上說,西高東低,南高北低,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嘛。水往低處流,這是西部調水,很容易吸引人注意的地方。但是,繼續抬昇的喜馬拉雅山,地質變動的橫斷山脈,橫阻當中的巴顏克拉山脈,迫使西南的水往南、往東流,只剩一條黃河,大部分水到不了北方,尤其西北乾旱地區。所以毛澤東當年長征路過長江黃河上游地區,喫飯、存活都是問題,就想到將來南水北調的事情。但是,跨越崇山峻嶺,調水談何容易?

王小強:這就是我不同意你「逼上梁山」的說法。具體過程確實是先找郭開,後找錢正英、汪恕誠。換句話說,為了振興「偏癱鉅人」,只要有 1% 的可能,就值當付出 250% 的努力探索。二百五的愚公精神。問題是,和你一起跑西部的時候,尤其清楚瞭解了水利部興建調水工程,動員大量人力、物力、時間,踏勘、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等嚴格的階段程序以後,我心裡一直犯嘀咕:咱們調研再仔細,眼見為實再可行,最後還得經過水文、地質、工程等各方面專家都上來,用各種儀器和科技手段,經過全面複雜的周密論證,才能知道究竟可行不可行。他們人不來,再大聲疾呼,畢竟不是咱的專業領域。你幾次瞪著眼強調:「關鍵技術環節一定要親自搞清楚!」我知道你說的是,為了三峽論證,毛澤東親自學地質,和林一山討論壩基岩層的故事。25 可老人家是慎重決策,君子臨事而懼;你鄧老漢是沒事找事,搞得再清楚,講話誰聽呀?

鄧英淘:我相信,只要少數發達國家把持大部分油氣資源,這個國際大環境不改變,中華民族要想現代化,西部調水這件事,一定會有人做!我們農村插隊的時候,誰是經濟專業、政治專業、歷史專業?不懂可以學嘛。不是非上水利大學摳飭施工細節,在決策層面考慮問題,把握住關鍵性的技術環節,往往都是常識足以判斷的。當然,這麼大動靜的事情,必須尊重科學。說到這兒,我要感謝許新宜,幫忙聯繫各地水利部門。他是崔鶴鳴的老朋友,論朋友,夠義氣。作為水利部調水局長,他當然不好亂講話。他一點不感冒郭開,卻多年幫助我們聯繫、安排,支持我們搞調研,而且和我們反復交流。我們每到一處,都找當地水利部門深入座談,由第一線的專家帶著去看河流、水庫、渠首、規劃壩址、調水口等等。有他們現場講解,書本地圖上座談討論的東西,一下全鮮活起來了。我還要感謝林一山,土八路打日本受傷,解放後幹了一輩子長江委員會主任,荊江大堤、丹江口、葛洲壩、三峽論證,「他負責的工程都取得了成功,在重大技術問題的決策沒有一次失誤的紀錄」。26 毛澤東叫他「長江王」。我讚他「大禹之後第一人」,比大禹更了不起!林老雖然雙目失明多年,主要山川河流過去全都親自跑過,地形地貌全在他腦海裡,他把河流當成有生命的東西,主張把黃河水沙「喝乾喫淨」。27 我和林老連續七年時間,50 多次訪談,對他來說,西部調水是毛澤東親自交待的任務,多年不停,反復論證,完全可行28 再我就是廣泛學習,看水利方面的書,向科學院陳傳友等專家請教,琢磨歷朝歷代的治水方略,等等 ⋯⋯

王小強:十幾年功夫下來,以你的聰明才智和理論聯繫實際,早超過一個水利專業的「屁挨著地」(PhD)了。你不光出了《林一山縱論治水興國》,而且經過說提綱、寫稿、讀稿、改稿、再讀稿、再改稿 ⋯⋯,經過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專家分章審閱,主筆完成林老最後一本專著,在他 96 歲高齡逝世前一個月,摸到了有圖、有表、15 萬字的林一山著《河流辯證法與沖積平原河流治理》,後面還有你數學推理加圖表描述的兩個純理論附錄。29 兩代人相差 40 歲,如此這般撰寫頂尖學術,簡直戲劇性傳奇。縱觀歷史,聞所未聞。針對社會輿論諸多懷疑,建議你用常識語言,畫龍點睛,不要數學公式,高度凝練地說說,西部調水確實可行的幾個關鍵性技術環節?

---------------------------------------
25 參見盧躍剛:《長江三峽:半個世紀的論證》。
26 楊世華:《林一山治水文選》編者的話。另可參見楊世華:《葛洲壩工程的決策》,長江水利委員會宣傳新聞中心:《林一山與長江人》,盧躍剛:《長江三峽:半個世紀的論證》等等。
27 途經西北乾旱地區,黃河水沙是寶不是害,白白流進大海,屬於嚴重浪費。「近代治黃指導思想上的主要錯誤,在於把黃河看成是一條害河,只是用被動防禦的辦法想方設法把黃河的水沙資源送往大海,而不是從發展農業上想辦法把水沙喝光喫淨。黃河多沙是由多種原因決定的,不能盲目相信水土保持會改變河流的多沙特性。水土保持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正確的概念應是水土利用。」為此,林一山一直主張在三門峽以上將黃河水沙喫光喝淨,下游用水從長江南水北調(詳見林一山:〈治理黃河應立足於把黃河水沙喝光喫淨〉,《當代治黃論壇》6~16 頁;《林一山治水文選》〈黃河水沙資源利用問題〉;林一山:《河流辯證法與沖積平原河流治理》第五章〈「兩論」與黃河流域的治理開發〉;《林一山縱論治水興國》第十章〈治黃大方略〉、第 19 章〈再談治黃大方略〉;鄧英淘:《再造中國,走向未來》53.〈治理黃河的關鍵 — 在中游喫淨水沙資源〉,54.〈再談治理黃河的關鍵 — 在中游喫淨水沙資源〉)。
28 詳見林一山:《中國西部南水北調工程》;《林一山縱論治水興國》第一章〈關於西線調水〉,第二章〈大西線調水與西部大開發〉,第三章〈西部調水工程的經濟可行性〉,第四章〈林一山與西部南水北調工程〉。

29 鄧英淘:〈附錄 I(第二章的附錄)對 R 與 S 間反比關係的一點認識〉,〈附錄 II(第三章的附錄)對水流運動中分力與合力的幾點認識〉,林一山:《河流辯證法與沖積平原河流治理》178~186 頁。
-------------------------------------------------------------------------


鄧英淘:「高度凝練地說」有三條。

      一是超低廉價的風能提水。郭開的「溯天運河」,很多水利專家不以為然。因為從雅魯藏布江北調兩千億立方水,橫貫橫斷山脈,修建一條幾乎全程自流的大運河,不說施工,首先取水,必須要有足夠高程。這馬上產生一個矛盾,雅江上游,越高的地方水越少。郭開的辦法是在水量足夠的地方建高壩,這一下,建壩修渠的工程難度,極大提高了。

      提水,是降低工程所有難度的關鍵。問題是能源從哪裡來?道理很簡單,水利發電,提水耗能當然大於輸水出力,否則還用提水嗎?而那個荒山野嶺,什麼其他能源弄去了,加上人工管理,肯定得不償失,經濟上核算不過來。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多年,直到 2007 年,我們已經跑遍西部多年之後,一天搜集資料,忽然眼睛一亮,看到一則風電技術重大突破的報道,趕緊檢索、查閱、確認。這個技術突破,使我對西部調水的理解產生重大飛躍:風電提水!

      如今,我國風電技術已經成熟,只待產業化。特別是垂直軸風力發電技術,360 度、任何方向的風能都能充分利用,使風場利用率一下提昇了五倍!而且受力方向的改變,對材料和機械製造的應力要求根本不一樣了,造價大大降低。原來的風電設備投資要一萬元 千瓦,比火電的 4~5 千元 千瓦貴一倍多。有了垂直軸發電技術,風電單機成本能降一半,與火電成本差不多了。如果用來提水,設計好與風力特徵相適應的水泵,投資成本可能再下降一半,等於原來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如果再去掉與大電網併網、輸變電和人工管理的成本,又便宜一大塊!橫斷山脈,風谷林立。2500 千瓦的垂直軸發電機,一平方公里可以擺五臺左右。中國風電設備原來運行不能超過 2400 小時,現在延長到差不多四千小時,總負荷變動多大?中國人這項技術不得了,世界還沒有,是唯一的,外國人只能做到幾十千瓦。

      風電提水這一招,敢稱「化腐朽為神奇」。風電俗稱「垃圾電」,負荷波動太大,從 20~250% 都可以運行,哪個電網也受不了,到底按哪個負荷來工作呀?前一段內蒙網癱瘓,就是風電鬧的,太不穩定了。所以一個大網,風電不能超過 12%。用來提水卻完全沒有問題。風電機組不必須併網,可以分散就地發電,無非多裝幾臺水泵。假設風機功率是一個千瓦,0.2 千瓦開始工作,2.5 千瓦照樣工作。20% 負荷時,一臺水泵啟動;如果風大了,電力上來了,另一臺水泵又啟動了。電力根本不用切入切出,沒有輸變電損失,幾乎 100% 即時利用,自然資源的利用強度前所未有!風大時電多多提水,風小時電少少提水。橫斷山脈到處峽谷大風,風電資源足夠,從而提水揚程可以足夠大,取水點可以下降到兩千米,再不用發愁能調多少水了。哪裡方便就在哪裡用風電逐級提水,過了分水嶺,可以自流了;自流產生的落差水頭,又能水力發電;找到地形建庫蓄水,即可為當地施工或生產生活,提供穩定水電。最直觀的可以用在陳傳友的「四江進兩湖」方案,風電提水到鄂陵湖和扎陵湖,然後自流輸水,那什麼勁頭!30 總之,風電參與西部調水,中國搞出了兆瓦級垂直軸風電,投入產業化生產,分散利用,無需變電、遠距離輸電和電網管理,每度電成本可能降到幾分錢。

      用超低廉價風電提水,就近找地形、地質條件修建水庫,把垃圾電力轉變成為水利能源,等於廣義的抽水蓄能,這是一個核心的東西。而且,風電技術還在日新月異地發展,還有各種各樣的設想。有人設想用飛艇,上頭裝許多渦輪發電。有人試驗在兩山間架設高壓線式的鋼纜,上面一串風扇旋轉發電。還有人試驗一頭用風箏或氣球,把帶滿風扇的鋼纜拉上高空。在幾千米高空,風速從未停止過,風能是地面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風能的開發利用空間簡直無法想像,當量概念又不對頭了。根據同樣邏輯,甚至可以設想,將來風電直接與高用能產業相連,不進大電網,局域組網,解決好調峰,電解鋁之類高用能行業向西部風電、道路條件較好的地區集中。31

-----------------------------------------
30 詳見鄧英淘:《再造中國,走向未來》49.〈什麼是「大西線」〉,50.〈再談林陳鄧大西線方案〉,51.〈風電對大西線調水的意義〉。
31 詳見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9.〈風能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
      二是超長隧洞和大型橋涵技術。這一條不用多說,現在的技術發展極快。日本的盾構機,直徑做到十六、七米,我們國產化的也有 13 米,隧洞中間寬敞、漂亮,輸水更沒問題了。超長隧洞技術與風電提水相結合,可以利用山峰之間的埡口,哪個地方好就修隧洞,寧可提點水過去。由於有了就地供應的廉價風電,還可以盡量避開施工困難的地質條件。大型橋涵技術可以使兩山之間的渠道,不用沿著等高線繞來繞去,很長距離,施工維護都困難,直接跨過去。我們這些年大修高速公路、鐵路,這兩項技術發展極快,很多隧洞、跨江橋、跨谷橋、過江隧洞,長江隧洞都已經通車了。超長隧洞和大型橋涵,都可以做到抗震多少級。以前技術沒有達到這個水平,調水工程困難很多。現在有了,技術成熟,有把握了。

      把這兩個關鍵性技術環節疊加、整合,就成為第三條:化整為零,多頭並進!於是乎,可以把「大西線調水」這個「線」字去掉了,這便是我現在說的「西部調水」。郭開的「溯天運河」設想全程 70~80% 明渠,調兩千億立方水,等於三、四條黃河,在地質複雜且不斷變化的橫斷山脈,蜿蜒數千公里,現在的技術確實很難想像。明渠過長有危險,地質不穩定,山中間總有斷裂帶,修建不容易,而且要一段接一段地進入下一條江,縱橫交錯,維護的風險性太大了。如果有了超低廉價的風能提水,加上超長隧洞和大型橋涵,整個調水工程,可以化整為零,分散開來,哪裡風大就建設風電站,哪裡有好地形、好地質就建庫,提水、蓄水,不用非建一座聳人聽聞的大壩,幾百億立方大水庫,讓人心裡捏把汗,向北輸水也不用集中在一條渠道,主幹明渠的長度可以大大縮短,水量可以大大減少,分解成許多中小水庫、中小運河,一截一段,地形、地質有利就集中修大壩、大運河,地形、地質不利就分散修小壩、小運河,有的直接聯繫,有的不直接聯繫,甚至跨江越河,多點(提水)、多路、多向,分頭並進。萬一哪裡真出了問題,不會顛覆全局,造成鉅大災難。

      為什麼風電提水與超長隧洞、大型橋涵的結合,也算一條關鍵性技術環節呢?最大的好處是把一項難以企及的鉅大工程,分解成一系列現有技術完全有把握的中小工程,極大降低工程難度,極大降低事故風險,極大加快施工進度。建立多點、多向、多路的提水、輸水工程,風能、水能結合,做成一部分,受益一部分。整個西部調水,邊施工邊受益。過去我們呼籲大西線調水時不我待,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那些荒無人煙的偏遠地方,由於長期沒有工程設想,從搜集水文資料開始,極其缺乏基礎工作。我們心急火燎,因為即便中央決策要幹,水利部門動作起來,全面展開踏勘、預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再經過三峽式的周密論證,真正開工,20~30 年以後見了。今天,中國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眼看難以為繼,那時中國 16~17 億人口,新疆繼續增長的年輕勞動力盡往廣東打工、打架?如今,有了風電提水這個關鍵性技術環節,一下子,滿盤皆活了!

      而且附帶出一個好處,減少國際紛爭。郭開的「溯天運河」一端出來,一說建高壩,大水庫,下游諸國肯定吵成一片,美國人篤定出手「主持公道」。現在,西部調水,不是畢其功於一役了,分解開來了,都是中小工程。當然,說中小工程,是相對郭開的「溯天運河」而言,其實可能個個都不小。但是,和現在進行的「小西線」一樣,或銜接,或交叉,或平行,上馬興建若干新的「小西線」,誰能說什麼?我先從雅礱江調水,從通天河、金沙江調水,從扎曲、昂曲調水,從那曲、玉曲、偉曲調水,從帕龍藏布、尼洋曲、拉薩河、年楚河調水,不算國際河流吧?即使最後直接從雅江取水,也不用修一個鉅大高壩,而是分散開來風水互濟,提引並重,哪裡有地形、地質條件就建庫,甚至不建庫,直接風電梯級提水,你管得著嗎?

      總而言之,把握住這三個關鍵技術環節,西部調水一盤棋就好下了。立足這三項技術,我概括西部調水 30 個字:「高水北調,低水東調,風水互濟,提引並重,東西對進,調補兼籌」。「低水東調,調補兼籌」是鄧德仁方案,非常有價值。長江水調多了,影響下游,國內又該吵吵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畢竟是現在的經濟重心,影響太大了。地處西藏、雲南交界的「三江併流」,直線距離僅僅 70 公里,南高北低。怒江,我們到過丙中洛;瀾滄江、金沙江,我們到過德欽。根據鄧德仁多年調查研究,藏水中的「低水」可以東調,補充長江水系從上游拿走太多。32「東西對進」說的是加快施工進程,崇山峻嶺,作業面限制條件很多,施工隊伍鋪展不開,可以頭尾兩端一起動手。總之,整個水資源調配,調水加補水,七七八八,五、六千億立方,調水一、二千億立方,至少幾十年時間,且有得幹呢!

--------------------------
32 詳見鄧英淘:《再造中國,走向未來》19.〈三江併流貫通調水方案〉,49.〈什麼是「大西線」〉,50.〈再談林陳鄧大西線方案〉。
----------------------------------------------------

王小強:「風水互濟」是整個思路的綱,綱舉目張。中國人愛講風水,沒想到在這兒,讓你用活了。天大難題,遊刃有餘,隨心所欲不逾矩了!而且,整個西部調水,完全可以先易後難,先近後遠,積少成多,在「三邊工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激勵各類相關技術進步,調動修路、運輸、後勤以及重型機械製造等等龐大的國內需求!記得當初討論西部調水,投資鉅大,經常成為置疑的理由。現在咱大國崛起有錢了。美國金融海嘯,中國刺激經濟四萬億。用一萬億西部調水,不僅啟動內需,而且千秋功業。

鄧英淘:是啊,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按照現在的標準,肯定屬於「三邊工程」,哺育成都平原兩千年,多少代人民。而且灌溉面積從解放初的兩百萬畝,擴展到一千三、四百萬畝,有可能擴展到兩千萬畝,世界上哪有這樣的工程?說到底,核心就是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個關鍵技術環節,巧奪天工。大運河也是「三邊工程」,也不是一次性開工、竣工,哪裡亟需、哪裡好修,先解決一些局部問題,經過好幾個朝代,最後接通了,成就了貫穿中國南北的全局意義。長城也是「三邊工程」,戰國時匈奴崛起,各國修各國的,秦漢土夯,到明朝才修成今天的磚牆模樣。中華民族不會滅亡,就是靠這種精神,一個長城修了幾千年。從來沒有一個民族把一件事做這麼長時間,幾千年,不可思議,改朝換代,換了多少茬兒人,照樣接著幹,實際上都是逐次逼進,從最緊迫的眼前問題入手,逐步延伸、拓展,最終徹底改變整個全局圖景


-未完-

TOP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三>

      依託新發展方式實現現代化,是發展中國家的一次歷史性的機會。
中國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嗎?應該說,捨此我們別無出路!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

      緣於再版鄧英淘著《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 ,2011 年 8~9 月,我們在 301 醫院和鄧英淘進行了一系列訪談,根據筆記和錄音整理修改。所有標題、黑體加重和腳註,均為後來補充。


三、建設生態的發展方式躍遷

王小強
:黃河水量 580 億立方,南水北調一、二千億立方水,等於北方增加兩、三條黃河,哺育西北一望無際的平坦戈壁、沙漠、荒原,「大水漫灌」你多年搜集的新生產方式的各類生長點,勢必雨後春筍成茂密森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想這番前景,令人激動不已。

鄧英淘:這正是我們調研的另一個重點。在研究「以人就水、以水就人」和水資源利用問題的時候,我發現西部調來的水,恰恰可以用來發揚光大新的發展方式。尤其是西北平坦荒原,幾十億畝乾渴的土地,一旦有了水,極其豐富的海拔、日照、溫差以及礦產資源,足以實現一次具有革命意義的發展方式躍遷。跑遍整個西部的調研,使我選擇新生產方式的思想,有了極大的發展。

      有人提出中國只能養活六、七億人,這完全是胡扯。因為錢正英說過,我們現在是 90% 的人口和生產力集中在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平原。如果有了水,把大西北開發出來,中國會增加多少平原?1998 年,我第一篇文章用〈再造一個中國〉當標題,意思就是再造出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平原,等於再造一個中國。後來出書的時候,你擔心別人看不明白,非改成《再造中國》。33 我一想,說《再造中國》也對,因為我們不僅要再造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平原,而且要塑造新的發展方式。這個問題解決了,中國十幾億人口,完全可以實現現代化。核心概念是建設生態,不是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是要實現人類發展方式流程的躍遷

王小強:環境保護,是很多反對調水、反對西部大開發的呼聲。所以說「呼聲」,因為不少人,並未深入思考,只是從直觀上,反對過去喫不飽肚子的時候,大煉鋼鐵砍伐森林,在草原種糧破壞生態的傳統開發方式。我們贊成環境保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必須保護,長江源頭應當禁牧。但是,毛烏素沙地、科爾沁沙地,過去都是水草豐美的著名草原。如今您要保護的是沙地還是草原?「塔克拉瑪干」的意思是「死亡之海」,您去保護?您真去了,也「保護」不住,因為沙漠化還在瘋狂肆虐,沙進人退。真正保護家園的是牛玉琴、石光銀,一個寡婦,一個判刑釋放,兩個文盲治沙 30 萬畝,加起來近億棵樹34 去聽聽他們的呼聲吧!甘肅石羊河下游,我們目睹老百姓從枯井撈泥漿回家做飯,一路上遺棄的房屋、村莊比比皆是。不調水,西北現有的人口和生產力規模都維持不住35 生態環境,光靠消極防禦,四處劃圈圈,不讓老百姓進去,是不行的,必須同時解決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人家也要發家致富,也要現代化呀。今天的生態環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是沙進人退,就是人進沙退。首先在思想方法上,必須積極進取。

--------------------------------
33 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楊雙:《再造中國》。
34 詳見鄧英淘:《再造中國,走向未來》20.〈陝北生態建設考察報告〉;楊瑩:〈一戶治沙 11 萬畝!— 靖邊縣農民牛玉琴訪談紀要〉,〈聯合 190 戶貧困戶治沙 20 萬畝 — 定邊縣農民石光銀訪談紀要〉;鄧英淘等:《西部大開發調研實錄》351~361 頁。
35 詳見鄧英淘:《再造中國,走向未來》12.〈西部調水,事關全局,大有可為 — 甘、寧二省水土資源問題考察報告〉。

----------------------------------------------------------------

鄧英淘:我們提出「建設生態」是種草、種樹,不用把土地翻來覆去的多年生植物,尤其是生態見效快、經濟收益好的草,開發生物能源。

     長期以來,我腦子裡始終有兩個焦點:一個把水源調配好,一個把能源調配好。水資源調配,初始投資大,興師動眾,但可以永續利用,都江堰、靈渠、大運河等等許多古代水利設施,不僅現在還在用,而且還在不斷改進、拓展。至於說解放以來水利建設對這 30 年高速增長的鉅大貢獻,更是有目共睹。但是,單有水資源調配還不夠,根據現在的國力,全力以赴調水,也得延續幾十年時間。中國煤炭儲量豐富,我們調研了許多煤化工、清潔燃燒技術等等。油氣資源仍有開發潛力,但必須面對最大石油進口國這個現實。而且這兩項能源,早晚很快枯竭。風力屬於永續能源,分散利用提水沒問題,一併網,穩定性太差。再一個就是太陽能,也可以永續利用。從長遠說,一個水能,一個太陽能,都是多年持續利用,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中國現代化的基石就穩固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從此不可阻擋,誰也甭再想制約、遏制中國了。

      我本來還想寫一篇東西 —〈分散式的能源體系和就地城鎮化〉。太陽基本上不是厚此薄彼,雖也有差別,但基本上分佈差不多。中國以能源重化工現代化的縣,估計也就 20~30%,多數縣搞不了,因此形成現在幾千萬農民工湧向具有能源重化工體系的城市。百分之七八十的縣,城鎮化沒有產業化基礎。譬如石化基本在沿海地區,很多東西不適合長途的陸路運輸,它們集中生產出來的東西,在百分之七八十中部縣鎮根本搞不了,搞了也競爭不過。因此,在大部分地區搞城鎮化,農業基礎沒問題,缺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零售服務業體系當然沒問題,但是缺乏中間製造業或類似能源重化工形態的產業基礎。農業原本屬於分佈式,但現在也走向了西方模式,靠石化,消耗化肥非常多,已經成了最大的污染源,就是這個肥胺氧化。大部分地區怎麼解決核心產業基礎問題?— 種草,種能源。簡單的說,種植穀物,人均一年 400~500 公斤,即 0.4~0.5 噸。現代化,至少需要人均年消耗能源 4~5 噸標準煤。從價值上說,差別更大。穀物一噸才兩千塊錢,石油一噸大概要五千人民幣吧。如果種草,種能源,把農業改變成不僅提供人喫的能源,而且能夠供給大多數中小城市的能源,農業產出的空間一下就擴張了十數倍,大部分人都可以現代化了。

      太陽能發電技術突飛猛進,中國人又走在了前面。山東的太陽能瓦,鋪房頂上就能發電,便宜得一塌糊塗,和普通瓦一樣,能用幾十上百年,已經進入生產階段。36 這裡不多說,重點強調建設生態的發展方式躍遷。這裡的關鍵性技術環節是氫能源技術甲烷,我覺得將來會成為最基礎的東西。甲烷可以發電,實質是天然氣,農家產的沼氣 60~70% 是甲烷,經過提純後可以發電。汽油柴油,可以通過甲烷催化合成,還可以供居民取暖、燒水、做飯,然後可以成為不受規模經濟制約的一碳化工。甲烷分子式是 CH4,只有一個碳。一碳化工可以合成氯乙烯,在這個基礎上合成聚氯乙烯。37 最重要的是不受規模經濟制約,這個非常厲害。大工業生產,少數人現代化的基礎,說到底,在於規模經濟。小規模分散幹不了,幹了也沒效率,優勝劣汰,活不下去。一旦沒有了規模經濟的制約,就沒有集中壟斷了,想壟斷也不行了。2010 年我看到一份材料,一農民自己的沼氣用不了,不知從哪裡找來一甲烷發電機,手提式的,大概二、三十公斤,回家接上自家的沼氣,屋裡燈全亮了。甲烷發電,效率非常高。甲烷還有一個重要特點,現在調峰主要靠水電,幾十秒時間隨時啟動,甲烷十幾秒就能啟動。發達國家的調峰,水電和天然氣調峰佔 50%。你說哪兒沒有秫秸稈?有了這個技術,百分之六七十的農業縣,全能發展綠能生物化工產業,就地城鎮化,有得是活兒可幹。像我們家保姆小張,壓根兒沒打算在北京長呆,過幾年人就走。問題是回去也沒事幹,百分之七八十中西部縣沒事可做。分佈式能源體系一起來,所有縣市都能有強大產業,都可以就地城鎮化了。當年劉邦要分封諸王,後來誰建議殺誰,都分封了,誰還跟你幹呀!現在也是這樣,只有你規模化,把持壟斷著搞重化工,人家都奔你來。將來我也有,我就走了。

-------------------------------------
36 詳見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5.〈太陽能資源的開發利用〉。
37 參見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4.〈礦物燃料與交通用能〉,6.〈汽車燃料甲烷化〉。
-------------------------------------------------------------------
      這裡,一定要破除一個非常壞的觀念,中國人只給莊稼澆水,從來沒想到給草澆水。我查了一下,我們有 60多億畝草地,森林有望擴展到 40 億畝,只有十幾億畝耕地。中國其實是一個草原大國。現在 60 億畝草地,年產乾草三億噸,畝產僅僅一、二十公斤。如果搞人工草場,搞 10% 的人工草場,可產乾草六億噸;再搞 10%,就是十億噸!現在斤草的價值跟斤糧一樣,全物質利用,不得了,什麼時候咱產過十億噸糧食呀,這輩子也別想,現在才五億多噸。所以,北方這 40 多億畝乾旱草原,搞人工草場、改良草場,潛力極大。人工草場要搞些一定灌溉,改良草場有一些局部草種改良,就會成就不可想像的農業,沿著黃河,大河西的概念,那時候,中國農業問題才能叫「解決」。為什麼這樣說,需要特別強調,這裡說的種草,不局限「風吹草低見牛羊」,發展畜牧業,工廠化圈養、合成飼料、生物工程,名堂多了去了,根本用不了 60億畝草原,而是說像美國人種玉米做甲烷一樣,要的是秸稈,是生物質產量,發展綠色能源,這是「農業」這個概念的一次革命!38 我搜集了很多產草量極高的案例,譬如中國象草,多年生,每畝每年可提供兩噸生物質能。譬如從非洲引進的鉅菌草,多年生,4~5 米高,最高能長七米,在浙江坡地一年畝產 4.5 萬斤鮮草,等於五噸乾物質,而且高蛋白,可以餵魚,牛喫了上癮!譬如海蓬子,可以直接用海水灌溉,畝產乾物質 2.5~3 噸。譬如菊芋,防風固沙產量高,含有大量果糖,可以提取二甲基喃,熱值與汽油相當 ⋯⋯39

-------------------------------------
38 詳見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代序:〈三重大變局〉。
39 詳見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8.〈生物質能的開發與利用〉。
----------------------------------------------------------------------------------
王小強:這時的農業不僅是種糧喫飯、種棉穿衣,甚至不是畜牧喫肉的概念了,主要是種草產能的極大潛力。

鄧英淘: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將自己的水能源配置好、電能源配置好。火電能源現在什麼狀態?超超超高臨界了,拼命提高工作壓力,當然煤耗降低的也很多。但是,大工業必須高度大規模集中,而且有機礦物質能源,早晚用完,不可持續。用甲烷發電,幾十瓦都沒有不經濟的,完全超越規模經濟的制約。如今中國夏天的空調負荷,佔全部負荷的 30% 多。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用電峰谷差高達一倍以上。高峰時一千,歇菜時五百。這麼大的峰谷差,備用設備浪費極大。甲烷發電普及開來,家庭都可以儲電。現在就有人提倡,在超市地下室弄個天然氣罐,因為高峰時斷電了,大賣場沒有空調,裡面會很熱,每個人都相當於 200 瓦的電爐作功,沒法購物了;馬上用存儲的天然氣製冷,就不怕停電了。


-未完-

TOP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四>

      依託新發展方式實現現代化,是發展中國家的一次歷史性的機會。
中國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嗎?應該說,捨此我們別無出路!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

      緣於再版鄧英淘著《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 ,2011 年 8~9 月,我們在 301 醫院和鄧英淘進行了一系列訪談,根據筆記和錄音整理修改。所有標題、黑體加重和腳註,均為後來補充。


四、發展方式躍遷的社會進步

王小強: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說到底,就是能源加工礦產。無機礦產好說,蓋房子燒磚取土,計算機芯片硅取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還能重複利用。鐵礦砂價格毫無道理猛漲,因為發達列強多少年來的鋼材消費,80~90% 靠回收廢鋼了。能源則完全不同。煤炭、石油、天然氣,全是有機物經過地質年代形成的,分佈不均勻,必須集中規模化開採,而且只能一次性利用,用一點少一點,越來越稀缺,所以不僅要斤斤計較討價還價,而且動用政治、軍事力量拼命爭奪。兩相比較,水利屬於永續能源,都江堰用之不竭。太陽能、風能廣泛分佈,哪兒哪兒都有,用不著爭,用不著搶,用不著也沒有辦法市場交換。由此可見,發展方式的躍遷,意味著社會形態從需要市場、需要爭奪到不那麼需要市場、不那麼需要爭奪的歷史性進步。

鄧英淘:我有一個,當然是自己杜撰的,叫「GDP的能量均分定理」。當分佈不均勻的一次性能源資源用竭,各個地方都有太陽,有水源。將來,只要在資源秉賦都有一定餘量的情況下,— 隨便說中國,可能也包括印度,當然印度可能會稍差一些,畢竟國土面積小一些,而且蓄水條件極差,雖然降雨豐沛,但土壤蓄水太差,到了旱季毫無辦法。— 所謂能量均分定理,就是人口佔世界比重多少,GDP 就佔世界比重多少。實際上,能量均分定理是量子力學的概念。

王小強:你在《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這本書裡,全面深入展開分析了新能源改變發展方式的綠色前景,非常直觀。根據你那本書「蒙太奇」一下 2050 年的「死亡之海」— 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塔中石油已經開採完了,替代的是多少平方公里極低成本的太陽能瓦板發電廠,幾百米高空風力發電晝夜不停,40 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全成了灌溉和改良的大草場,森林般茂密,風吹草低仍不見牛羊,盆地四周佈滿了各種類型的都江堰,永續利用,40 家家戶戶房頂上太陽能瓦,用甲烷發電照明、取暖製冷、做飯洗衣、開動汽車和各類機械,養蠶桑基魚塘,養豬「四位一體」,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隨著陽光、水源、風力四散勻佈,處處山清水秀,自然經濟自給自足,不爭不搶,相安無事,和平共處,真老子所謂「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41


--------------------------------------------
40㊵ 詳見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10.〈塔里木盆地光熱水土資源綜合利用構想〉。
41㊶ 《史記.貨殖列傳》。南懷瑾在《老子他說續集》專列〈小國寡民就是地方自治〉一節(469~472 頁)。
http://greatsupreme.joinbbs.net/viewthread.php?tid=1146&extra=page%3D1

「本來老子的說法,在我看來,和儒家大同思想的說法並沒有兩樣,不過老子是對理想境界描寫,儒家的《禮運.大同篇》則是原則的敘述。二者都是根源一脈相承的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如果一定要以表面的文字,把他們硬分為兩派,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由此可見,想要達到『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境界,是不容易的,除非全世界、全人類,都富強康樂了,才能達到這個美好的境界。」 (南懷瑾:《孟子旁通》229~230 頁)
-----------------------------------------------------------------------

鄧英淘:「老死不相往來」不是說不聯繫了,是說互相之間再沒有那種你死我活的依存關係,沒有那種我離了你就喫不上飯、就得餓死的人際關係。你活你的,我活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需要皇帝了

王小強:這才是道的境界呢!陽光普照,雨露滋潤,以萬物為芻狗,不偏不倚,人人有份,不為堯存,不為紂亡。一次性礦物質能源越來越少,原來說石油只能再用50 年,即便沒這麼快,早晚用完。尤其核能,污染太可怕了,再嚴防死守,也是一個概率問題。一朝泄漏,污染上千年時間。就這,鈾也面臨枯竭42 只要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離不開這些礦物質能源,分佈不均勻,你有我沒有,你多用了就等於我得少用,所以必須你爭我奪。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幾乎所有的糾紛、制裁、戰爭,尤其一戰、二戰,所謂「地緣政治」、「戰略利益」等等,都和分佈不均勻的能源礦產相聯繫。兩、三代人之後不久的將來,這些能源日益枯竭,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大多數人民都用水源、風能、太陽能,就地取材,自食其力,到處都有,永續利用,無需紛爭,斤斤計較討價還價的市場交換逐步退居「二線」,世界豈不是越來越趨向天下大同的共產主義境界?

鄧英淘:這就是那句話:平物我之情,息天下之爭。43

----------------------------------
42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統計,現在全球仍在運行的 440 座民用核反應堆每年需要 1.65~1.85 億磅的鈾。按照這一消耗速度,可用的鈾 — 絕大部分集中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納米比亞、尼日爾、南非、美國和過去蘇聯地區的鈾礦和核武器之中 — 還夠支撐 40 年。」(邁克爾.克萊爾:《石油政治學》53 頁)
43 「蓋聖王所以平物我之情,而息天下之爭」(曾國藩:〈《王船山遺書》序〉,涂小馬、崔泳準:《曾國藩文選》49 頁)。

----------------------------------------------------------------

-未完-

TOP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五>

      依託新發展方式實現現代化,是發展中國家的一次歷史性的機會。
中國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嗎?應該說,捨此我們別無出路!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

      緣於再版鄧英淘著《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 ,2011 年 8~9 月,我們在 301 醫院和鄧英淘進行了一系列訪談,根據筆記和錄音整理修改。所有標題、黑體加重和腳註,均為後來補充。


五、市場、科層、互惠機制

鄧英淘:我多年一直在琢磨,人類配置資源、運營資源,廣義地說,只有三種機制:市場機制、科層機制、互惠機制。微觀組織形態的變化,取決於這三種機制應用的不同組合。人類學說的「克蘭機制」,屬於互惠機制的一個子集。克蘭是部落,原始共產主義,彼此之間沒有什麼商品交換,無需斤斤計較,計算價值。最簡單的例子是農村蓋房,直到現在仍舊沿襲著這個機制,請一些泥瓦匠、木匠,全村人都來幫忙,有當木工的,有當泥瓦匠的,有當小工的,木匠幫你設計、選材,指揮眾人齊心協力,給你上房樑,最後還有裱糊匠,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沒有人說一天給我多少工錢,或者我這個工比你那個工值錢。大家都來幫忙,作為交換,我就做些飯菜、酒水招待。但有個前提,下回別人蓋房子你也得來,而且不能要工錢,因為我沒找你要工錢。農村蓋房都這樣,典型的互惠機制。

      人類最早配置和運營資源的組織形態,就是互惠制。隨著部落增大,部群增多,科層制出現了,下級服從上級的等級制度。科層機制貶義被稱為官僚,中性的說法是科層或者層級,逐級的。早期是公推領導,酋長是公推的,不行就換了,實際上受到很多制約。

      互惠機制原是內部的,擴展到部落之間的交往,互贈禮品,你沒有的,我給你點,我沒有的,你也給我點,慢慢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市場機制。實際上,嚴格地說,每個社會的各種組織,都是這三種機制的混合體,不過比例調配得不一樣,各有側重而已。早期配置資源,運營資源,互惠制的成分比較高。比如狩獵,不能說他光管跑龍套,回來只能啃骨頭,不是這樣的,大家都盡力,如果他不盡力,獵物跑了怎麼辦?這樣演變下來,部落大到一定程度,要有秩序,有士氣,有協調性,哪些人做什麼,如果事事坐下來商量,效率太低,需要有人調度,像農村生產隊長每天給大家派活。這個領導受到大家信任,也受到很強的制約,一個部落酋長是不能為所欲為的。

      與這三個機制相聯繫的,有三個法則。

      互惠機制對應的是黃金法則。「黃金」意味著難得,屬於博弈理論中的特殊境界,企業和雇員親密無間,等於一幫哥們兒弟兄不分你我,煥發「以廠為家」的主人翁精神。44 這顯然需要人員團體的緊密關係,流動性不能高。互惠制要有記憶,今天我幫你了,下次你也要幫我。與時間軸平行,是縱向延續下來的。不像市場上找零工、小時工,不用記憶,錢多多幹,錢少少幹,沒錢不幹。今天活幹完了,給了工資就完事了,兩清「拜拜」了。

---------------------------------
44 「對於企業來說,黃金法則意味著企業經營幾乎完全是為了雇員的利益。黃金法則策略是一種合作策略。另一個極端是個人極大化,或成本極小化。在這一端,企業試圖使提供給雇員的工作條件(包括工資)極小化,而同時他們又試圖使能從雇員那裡得到的東西達到極大。這個策略是完全敵對的策略。⋯⋯ 對雇員來說,黃金法則策略就是他們像企業的主人一樣工作。也就是說,他們根據企業的最大利益工作,他們希望企業如何對待他們,他們就以同樣的態度對待工作。雇員的黃金法則策略也是一種合作策略。另一個極端是,盡可能小地『付出』努力,而工資照拿。這個策略是完全敵對的。」(羅傑.弗朗茨:《X 效率》99~100 頁)廣義地說,「黃金法則看似人類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 黃金法則在原始社會是被普遍認可的。」就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筆者黑體加重;詳見肯.賓默爾:《自然正義》九章〈黃金法則〉)。
-----------------------------------------------------

王小強:所以,互惠也等於互欠,從而伸引出具有道德含義的制約關係。

鄧英淘:對。互惠機制為什麼最初叫克蘭呢?部落內部,從小一塊長大,知根知底,誰也跑不了,立功授獎,犯錯挨罰,人人心裡有本賬,一記憶多少年,甚至好幾代人,實質上包含了某種連坐,很嚴重喲。你小子想耍滑,不僅一塊狩獵的男人不待見你,甚至你老婆串門沒人搭理,孩子出來沒人跟你玩。爸爸幹過壞事,孩子都抬不起頭來。反之亦然,後生奮勇立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臉上爭光。45 互惠制組織不僅既有激勵,又有制衡,而且激勵和制衡,在縱(時間)橫(連坐)兩個方向上最大化。所以黃金法則,從原理上說,可以達到團體效率的最大化。

王小強:我們在落後山區插過隊,清晰體驗過這種互惠機制。像電視劇《中國地》一樣,總有一兩個沒人待見的,一問,過去怎麼怎麼,甚至爺爺怎麼怎麼。更多的時候,打窯洞蓋房,娶媳婦送葬,除了各家利益比較清楚的那一塊,很多需要動用人力物力的事情,包括幫忙孤兒寡女搶收莊稼,只要有人招呼,靠的都是互惠機制。

鄧英淘:有一本書《X 效率》,調查研究了世界各國很多企業,用產權、用壟斷、用工資獎金等等,產生效率的機理全都講清楚了,結果還有一大塊效率解釋不了,只好命名「X 效率」。46 這就像現在人們可以看見的物質,無論是物質還是能源,只佔地球總質量的 20%,還有許多是暗物質、暗能源,現在科學在研究。中國也在雅礱江大壩底下,絕對沒有天空中射線的干擾,搞這個試驗。

----------------------------------
45㊺ 「沒有實施『大棒』的情形很普遍,絕大多數時候,社會的懲罰機制,僅僅是撤回一點『胡蘿蔔』,譬如,人們的態度會稍微冷淡些,或者對方問候的話不知從什麼時候變得有些生硬了,眼神也往四處游離了⋯⋯」(肯.賓默爾:《自然正義》141 頁)「把家族作為契約關係的治理機制,優勢在於這個制度在限制機會主義行為和減少交易成本與信息不對稱方面的能力。⋯⋯不忠行動所產生的負罪感限制了親屬間的機會主義行為。而且,群體成員之間的感情紐帶也說明,家族用於懲罰行為為罪行不當的成員,既不依賴於公共官員,同時也更為有力。」(奧斯特羅姆等:《制度激勵與可持續發展》76 頁)
46㊻ 詳見羅傑.弗朗茨:《X 效率:理論、論據和應用》。

--------------------------------------------------------------------

王小強:中醫的經絡、穴道、氣功等等,應當屬於這塊。像中醫廣泛應用、西醫科學解釋不了一樣,企業經營的「X 效率」隨處可見,產品、規模、技術水平一樣的企業,有的追求利潤最大化,有的側重市場份額,有的突出品牌,有的強調福利,一個企業一個樣,到經濟學,從「理性經濟人」到「廠商」,現實中的千差萬別全抽象成了一個概念。

鄧英淘:結果,到處明擺著的「X 效率」,經濟學解釋不了。市場邏輯注重資源配置的效率,一到資源運營的效率,到組織內部的行為差異,經濟人假設不夠用了。錢多多幹,錢少少幹,只在計件工資、泰勒制這種容易核算和監督的領域行之有效。因為任何人類長期組織的內部激勵和制約,都不可能像商店裡從不認識、也不需要認識的店員手裡買東西那麼簡單。就那還得講究笑臉相迎的服務態度哩。所以,「X 效率」亦稱「非配置效率」。47 其實就是日本企業強調的團隊精神,終身僱傭制、年工序列制、在職培訓、職工住房等等,通過企業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一系列長程性的互惠安排,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包括互相監督,實現企業不僅配置資源而且運營資源的效率最大化。如今,團隊精神,已經成為廣泛共識,在股權、工資、獎金、昇遷等等市場機制和科層機制的激勵之後,尤其大企業,還得花費很多人力物力,文體活動,聯絡感情,培養、弘揚團隊精神,在力所能及的層面實現互惠機制,包括激勵和懲罰,以追求企業運營的效率最大化。48

-------------------------------
47㊼ 「不知怎麼,效率被改換為只是配置效率。⋯⋯ 經濟學被定義為稀缺資源在可供選擇用途中進行配置的邏輯。市場要以它們對社會經濟資源在可供選擇的用途間作有效配置的觀點來進行研究。經濟學的進步疏漏了經營者和工程人員的效率觀念,」於是,「X 代表來源不明的非配置(低)效率。⋯⋯ X 效率理論試圖更廣泛地研究個人工作(努力)選擇的心理基礎,以及個人如何受周圍集體影響的問題。」(羅傑.弗朗茨:《X 效率》II~III、2、50~51 頁)
48㊽ 企業競爭優勝劣汰。「新古典理論選擇(但不是唯一地)分析外在約束因素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這是因為他們相信這些影響相對來說較易衡量和分析。」而在現實生活中,「在技術不變的情況下,僱用勞動的組織在勞動生產率的決定中也許是首要的因素 — 即是居支配地位的力量。」(羅傑.弗朗茨:《X 效率》239、53 頁)
----------------------------------------------------------------

      互惠機制明顯的局限是規模不能過大,外部流動性不能過高。當部落組織或者團隊,大到一定程度,外部流動性超過一定程度,人認識不過來了,記憶了半天,拍拍屁股走人了,搭便車的現象可能很難避免了。隨著群體越來越大,人們之間的親密接觸越來越少,互動頻率越來越低,能認識和熟悉的人相對越來越少,搭便車就會把黃金法則逐步蛻變成白銀法則、破銅爛鐵法則了。所以,規模和外部流動性,是互惠機制的兩大天然制約。

王小強:工業革命帶來的大機器生產,大工廠的規模效益,以及市場機制無需記憶、甚至鼓勵流動性,恰恰成為傳統互惠機制組織形態的剋星。

鄧英淘:正是這樣,一講究規模經濟,科層組織來了。科層機制的明顯優點是,組織規模可以發展得極大。社會學有個「一八定律」:一個人可以有效管理八個人,再多就可能招呼、監督不過來了。當然,這不能說是所有的事,只是就一般情況而言。我們簡單這麼想,一個人管理 8~10 人,底下的十個人再管理十個人,這樣管下去五層,組織機構就能擴大到一萬人,六層就十萬人,七層就一百萬人。所以,科層管理的組織規模可以非常大。當然,缺乏互惠機制那種誰都認識誰,橫向(連坐)縱向(時間)的強大激勵和監督,效率自然相應減弱。特別現在信息革命,「扁平化組織」出來以後,對科層機制的等級弊病也做了很多分析,包括阻礙層級間的信息傳遞,上下信息不對稱等等,導致很多低效率,但它畢竟能夠組織很大的規模,這是大機器生產,大工廠規模經濟不可或缺的。不僅如此,實際上,宗教、政黨、政府、軍隊、聯合國等類似事業機關,所有大規模組織,全都是典型的科層機制。

      規模擴張的動態過程中,垂直流動(昇遷)是科層組織蓬勃發展的激勵。這個特性有利於企業競爭優勝劣汰,尤其在規模效益決定企業命脈的大生產時代。一個企業從 8~10人發展到百人、千人、萬人的規模,無論通過招募新人或者兼併其他企業的途徑擴大規模,都相當於最初那 8~10 人的地位不斷昇遷。如果把生產過程抽象掉,這類型的垂直流動,類似傳銷、傳教、發展黨員、軍隊擴編等等典型的科層組織,雖然內部等級森嚴,只要外部尚有足夠餘地不斷擴大組織規模,牧師(黨小組長、連排長)可以不斷向地區主教(支部書記、營團長)、主教(總支書記、師旅長)等更高科層逐級昇遷。當然,規模擴張絕非人數一個度量,包括市場份額、資產總量、企業排行榜等等。同樣計委一個處長,30 年前調度資源的權限可能按萬元計,如今按億元計,「含金量」今非昔比。同理,槍斃劉青山、張子善那時候,以權謀私上萬元,非死不可。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科層機制的長處是有利於擴張,一旦擴張受阻,延緩得昇遷的激勵不足夠強烈,科層機制必然掉進「彼得原理」:在一個老化的科層機制裡,每個人最後都會上昇到他力所不能及的位置上49 換句話說,一旦通過擴張努力工作實現昇遷的成本經常大於直接拍上級馬屁,嫉賢妒能的武大郎開店就來了。企業裡有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你武大郎開店,你就死了,不存在了。軍隊裡只要有仗打,你武大郎開店,打敗仗,就淘汰了。政黨執政也有競爭可以淘汰。所以,「彼得原理」通常最典型地體現在就業和福利待遇最穩定的政府機構。政府職能部門循規蹈矩,等因奉此,簡直成了官僚主義的代名詞。過去中國有說法,說作官最容易,「哼哈二將」而已。到這時候,你會發現,這個科層機構裡面的人,官大一級壓死人,幾乎沒有稱職的。

------------------------------
49㊾ 「在層級組織中,每一個員工都有可能晉昇到不勝任階層。⋯⋯ 每一個職位最終都會由對工作不勝任的員工把持。⋯⋯ 層級組織的工作大多是尚未達到不勝任階層的員工完成的。」(彼得、赫爾:《彼得原理》7~8 頁)
--------------------------------------------------------

王小強:哈哈!我太有體會了。體改所的時候,老陳就老說我,你這個副所長怎麼總不參加委務會呀?我說他們一些人用 120% 的精力搞團結,我就是用 90% 的精力搞團結,留下 10% 的精力搞研究,到頭來肯定還是搞不好,還不如乾脆不去搞,愛說什麼說什麼,留下更多時間搞研究,我們的任務不是研究嗎?

鄧英淘:林老跟我講過,文革前他跟水利部打了幾十年交道,機構裡的人可以分成三大比例:三分之一的人幹好事,三分之一的人不幹事,三分之一的人幹壞事。當然,說他們「幹壞事」不是說他們打砸搶,搞恐怖活動,而是說他們溜鬚拍馬,撥弄是非,看上級眼色說話辦事。也就是說,幹壞事和不幹事的人佔到了七成!他舉了一個例子,水利部召開一個會議,「長辦」去了一個人。水利部長剛剛發表一個觀點,那人站起來就說:不對呀,你在某某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下來以後,部長對林老說:你們「長辦」厲害呀!一個小小技術員就敢當場指責部長啊。林一山聽完了,微微一笑,沒出聲,走了,心想,那算是客氣的。為什麼林老當時會這樣想,按照官場常規,林老這不是變本加厲嗎?我的理解是,在科學面前,「小小技術員」看到問題,提出來以後,部長居然這種態度,整個機構工作成效的走向,不問可知了。

      所以,毛澤東一生,對科層機制特別不滿意。「彼得原理」可惡至極,下級要想提出什麼東西,越有本事的人,越會更早被驅逐出去,結果自然是不稱職的留在崗位上。這是科層機制的缺點,對應「彼得原理」。

      當然,現實中,沒有純粹的科層組織,都是三種機制的組合,不同的配比。譬如軍隊必須科層,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但是軍隊的士氣非常重要。像岳家軍,那是不可以撼動的。《孫子兵法》名言「上下同欲者勝」。這其實就是互惠機制的核心。岳飛決不是單靠他武藝多麼高強可以打勝仗的,靠的是我們大家是兄弟,一起來抗擊侵略。那時人怎麼不講產權了呢?我加入你,拼命殺敵,你是不是得給我點什麼東西呀?很多特別能征善戰軍隊裡,都有這種東西。左宗棠在新疆時加入了袍哥會,利用這個,橫掃西北,把彪悍的回族人打得根本沒有辦法。互惠機制實際上無孔不入。墨家這派也是,漕幫、鹽幫都有互惠的東西。

      市場機制對應「蘭德命題」,有效配置資源的適應範圍非常有限。我在 91 年這本書裡講得比較多。它把世界上資源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可分又可專有」的。這類資源用市場機制進行分配,效率最大化。譬如一塊麵包,你多喫一口,我肯定少喫一口。這叫可分又專有,這類東西適用市場機制。相應的另外三類,「可分不可專有」、「可專有不可分」和「既不可分也不可專有」的資源,統統不同程度不適宜市場調節,或者說硬要用市場機制來配置,都不可能效率最大化,都要打折扣。市場機制僅僅適合「可分又可專有」這一類的資源配置。蘭德命題,人家可是從數學上證明了的喲。50

王小強:不用數學也能理解。譬如咱在農村把河水挑回家,倒缸裡,就成我的了,我給你喝你才能喝;譬如太陽能利用,你房頂上太陽能板大,多用了太陽能,我能不願意,和你搶太陽能嗎?一個人聽了天氣預報,並不影響他人消費天氣預報。我有想法說給你聽,可能在白給你的同時,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

鄧英淘:後來我進一步再想,世界走到現在,不久的將來,煤炭、油氣這種「可分可專有」能源徹底用完了,51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範圍,比起現在,勢必大幅度縮小。譬如一棵樹,我栽的,樹枝、葉子、根部,一切可分,都歸我,可專有。但是一棵樹木可以向周圍釋放出很好的氧氣,你怎麼專有?我路過呼吸了,你不能找我要錢吧,那不成了阿凡提的故事了?不僅如此,石光銀辛辛苦苦種的六千萬棵樹,不想一下規劃成「生態林」了,還是「可分可專有」,所有權、收益權都是你的,可是一棵也不能砍,連間苗都違犯森林法,要坐牢了!52 同樣道理,過去你專有煤炭、油氣,你可以隨便來,誰也管不著。現在不行了,你污染得繳罰款。換句話說,種樹、燒煤都吐氣,根據吐出來的分子成分不一樣,產生經濟學的所謂「外部性」,也就是市場機制調控範圍以外的東西,發言權越來越大。

-----------------------------------
50㊿ 詳見鄧英淘:《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第三章〈資源的解析〉。
51㊿「僅管科學家們在石油生產高峰到來的具體時間上各執己見,但還沒有一個預測超出 2020 年。科學家們幾乎都形成了一個共識,石油生產即將進入捉襟見肘的階段。」(浩君:《石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181 頁)「許多專家相信,石油的枯竭已經開始。⋯⋯2006 年全球利用的能源中大約 40% 是石油(二號能源 — 天然氣,只提供了 25% 的份額),並且預測到 2030 年時仍然是頭號能源,然而石油的供應卻很有可能在未來的十年內逐年減少。⋯⋯ 石油鉅頭英國石油公司利用現有的最新資料估算出全球的天然氣儲量為 6404 萬億立方英尺。如果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足以滿足 64 年內的世界需求;如果按照美國能源部所預測的 2010 年之後的消耗速度,則可支撐 40 年。」(筆者黑體加重;邁克爾.克萊爾:《石油政治學》16~17、46 頁)

52㊿詳見鄧英淘:《再造中國,走向未來》20.〈陝北生態建設考察報告〉。
-----------------------------------------------------------------

王小強: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他們強調最厲害的知識產權了。用市場機制激勵發明創造,我發明的東西得由市場份額決定多少回報,那好,你立法,你懲罰吧,實現這點產權的管理成本趨近無窮大。可以說,所謂「知識產權」是對市場機制的一個極有理論意義的現實挑戰。

鄧英淘:對,但是鼓吹市場的人不承認。我看到一篇文章寫得非常好 — 美國人在網上實現了共產主義。所有企圖收費的網站,大家馬上都走了。網站要想維持現金流,只有把廣告往我這兒弄。一旦對網民收費,人都跑了。怪在哪裡呢?有一大堆人,興趣就在這兒,採用各種措施,把好的流行音樂、視頻,用黑客技術破解,盜取下來,自己建個庫,哥們兒,全來我這兒,不要錢!一大批人在幹這種事,挺有意思。可以說,隨著石油、天然氣逐漸枯竭,市場機制適用的範圍將會越來越小,小過一個閾值,就不可能繼續佔據人類社會關係的主導地位了。

      總而言之,互惠機制、市場機制、科層機制,這三種機制不僅是人類配置資源,而且是運營資源的基本機制。這三種機制的特性、條件、局限、適用範圍,不同功能組織和組織形態變化中的此消彼長,我原來是打算每種機制單獨寫一篇的。我當時想先把這三個機制的機理寫清楚,然後再和歷史演化結合起來,所謂「經史合參」吧。這個說起來簡單,你度量一下,封建社會三種機制各自是個什麼比例,那可得從各處找史料,慢慢地摳吧,費勁著呢,誰也受不了,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

王小強:哇,太有意思了!以家庭為例,有的普通百姓家庭,男耕女織,相依為命,不分你我樂融融;有的傳統大家庭,三綱五常,男尊女卑,長幼有序;有的富商鉅賈,婚前財產,歿後遺囑,AA 制式的過日子。可是仔細想一想,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庭,全憑互惠,沒有科層、市場;或者單講市場,沒有科層、互惠;或者只論科層,沒有互惠、市場。拿你這個萬花筒望過去,家家都是互惠、市場和科層三種機制的不同組合。無非有的家庭更多這方面,有的家庭更多那方面;或者有的家庭在這些問題上這種機制多一點,在另外一些問題上那種機制多一點。在這個意義上,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假設過分單一,抽象得脫離實際,所以說服力極其有限。

鄧英淘:是這樣的,因為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你找不到一個純種的「理性經濟人」。當年我寫過一篇文章,討論兩類激勵機制,一類叫「分立式激勵」,具體講,包括資本收益,資本家得,是他的所有權,激勵資本家管好自己財產;工資獎金,是激勵工人的;再就是激勵高級職員、管理人員的,像期權。這些都是分立式激勵。此外,我說所有組織都還存在著一種複合式激勵機制,就是和這些「分立式激勵」之間的互動,包括 X 效率。你如果過分強調某種激勵,譬如說針對員工,給管理者太多權力,快成奴隸制了,X 效率為零,甚至成為負值,反過來抵銷你對管理者的那些「分立式激勵」。

王小強:太棒了!這和你關於西部調水的思想方法一樣,風電提水+隧洞涵橋=多路並進。1+1≠2,=3。這是中國文化之道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市場、互惠、科層三種機制組合變換的人際關係組織,家庭如此,企、事業單位如此,社區、地區如此,國家、國際組織如此,整個人類社會亦如此,從微觀到宏觀都適用。在思想方法上,對我啟發太大了!我寫「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系列,歷史哲學超歷史,最大困惑卡在「現代化」、「進步」、「進化」這種單線一軸歷時態的是非關係,順著西方哲學,一直搗飭到達爾文、《聖經》、「末世」、「救贖」等等概念。我現在一時還說不清楚,直觀的感覺是,如果把這三種機制的不同組合,投影到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垂直關係(縱軸),以及人類征服自然界、從落後到先進、以時間為尺度的歷史(橫軸),「社會進步」這個概念,自然而然,三維立體化了,生動鮮活了。歷史進程中的任何社會形態,無外乎,都是市場、科層、互惠,三種機制的混合體,不過有時這種機制多點,有時那種機制多點。也可以說,原始社會的時候,克蘭形式的互惠機制普遍實行;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市場和科層機制躍居主導地位,克蘭形式的互惠,甚至被當成落後傳統批判,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突飛猛進,NGO 等各種新形態的互惠組織雨後春筍!今後,《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勢必帶來上層建築的更新發展,市場交易和科層等級逐減萎縮,平等互惠機制越來越可以對應馬克思的自由人聯合體。這個社會或者叫共產主義,或者叫「後資本主義社會」,隨著油氣資源枯竭,原來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越來越不僅清晰可見,而且觸手可摸了 ⋯⋯


-未完-

TOP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六>

      依託新發展方式實現現代化,是發展中國家的一次歷史性的機會。
中國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嗎?應該說,捨此我們別無出路!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

      緣於再版鄧英淘著《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 ,2011 年 8~9 月,我們在 301 醫院和鄧英淘進行了一系列訪談,根據筆記和錄音整理修改。所有標題、黑體加重和腳註,均為後來補充。


六、共產主義遙不可及?

王小強:聽下來,作為共產黨員,你顯然更傾向互惠機制佔主導,因為它更接近,甚至可以等於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對應「黃金法則」嘛。

鄧英淘:雖然這樣說也沒錯,但還是有點「上綱上線」得生硬了。 我們不贊成那種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把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截然對立,公有制的毛病全靠私有化。 我們反對吳敬璉的市場迷信,不等於根本否定市場機制。53 我剛才說了,91 年的書裡更展開了分析了,有圖、有表、有數學推理喲,「可分又可專有」的資源配置,市場機制最有效,理論上可以達到帕累托最優。同樣道理,中國共產黨員從少到多,人民軍隊從小到大,不能沒有科層機制的規模優勢。就像你說的,每一個家庭,千差萬別,最後都能發現這三種機制同時存在、交叉互動地發揮作用。54 換句話說,即便將來礦物質能源全部消耗殆盡,大壟斷資本和今天相比,退出了主導歷史的舞臺,我相信,市場、科層、互惠,仍然是人類配置和運營資源不可或缺的機制,「可分又可專有」的資源配置,市場機制仍然有效;需要規模效益的社會組織,繼續少不了科層組織。或許這也算是毛澤東說過的,即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照樣有矛盾,有鬥爭。

------------------------
53「現在的制度分析都依賴於十分粗糙的分類,把制度安排要麼歸入公共,要麼歸入私人,即作為國家的一部分或市場的一部分。這導致了對市場失敗和國家失敗的簡單診斷:要麼需要政府的干預,要麼需要私有化。⋯⋯ 正像先前的分析已經對國家與市場間的選擇過度簡化一樣,在集權與分權之間作出唯一選擇的假設也同樣過於簡單。⋯⋯ 私有化不是靈丹妙藥。」(原文黑體小標題;奧斯特羅姆等:《制度激勵與可持續發展》25~26、242 頁)
54「沒有各種公共制度作為支持市場的基礎,任何市場都不能長期存在下去。在現實場景中,公共的和私有的制度經常是相互嚙合和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存在於相互隔絕的世界裡。」(奧斯特羅姆:《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31 頁)
-----------------------------------------------------

      有意思的是,回到你的「上綱上線」反過來說,用這三個機制的各種組合,看過去,看現實,看未來,共產主義並非遙不可及。因為互惠機制時時、處處,都在我們身邊,在我們每一個家庭,在所有社會組織,而且日益明顯地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譬如美國研究公共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的奧斯特羅姆,人家可是唯一一位得諾貝爾經濟學獎(2009 年)的女經濟學家,主要講的都是這一套,核心觀念就是「多中心治理」。55 原來人們以為只有兩類社會經濟組織,一類官方政府機構,一類民間競爭企業。奧斯特羅姆認為現在混雜得很厲害,NGO — 非政府組織,非盈利機構,既不是企業,也不是政府,各種各樣不同關懷、目的和功能,對這些組織而言,盡是自由人的聯合體。她親自調查研究各種各樣的組織和機構,瞭解他們資源的配置、資源的運營,很多書我都看過,互惠合作在許許多多地方,在人們認為根本不可能、肯定會被搭便車摧毀的地方,制度安排之精巧,相互關係之和諧,激勵與制衡匹配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有些當地的老百姓已經搞了上千年,而且可持續發展,堪稱人類組織的「有機體」。56

-------------------------------------------
55㊿詳見奧斯特羅姆等:《制度激勵與可持續發展》,尤其第九章〈多中心制度安排〉。
56㊿「我所選擇的『有機體』是人類的一種情形。我稱之為公共池塘資源。⋯⋯ 由於所涉及的個人的大部分經濟收益來自公共池塘資源,他們都有強烈的願望去解決公共問題以便能持續地提高他們自己的生產力。」(奧斯特羅姆:《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48 頁)
------------------------------------------------------------------------

王小強:其實只要不是像吳敬璉那樣仇恨共產黨搞計劃經濟,非理性鼓吹市場,到處都可以看到互惠機制在社會生活中,廣泛、普遍、不可或缺和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我在美國的山區小鎮(Boulder)和英國的郊外小村(Key)住過,和中國農村很多地方類似,甭管你外面什麼工作,掙多少錢,當地社區一年到頭,各種各樣的互惠活動。

鄧英淘:美國尤其典型,移民來的,地廣人稀,在地方上,很多事情依賴自治的準政府機構和非政府組織(NGO),甚至極大影響制度化的政府組織。奧斯特羅姆夫婦寫過一本《美國地方政府》,第一章標題就是〈美國存在一個地方政府體系?〉

      美國地方政府的特點是形式多樣、差別鉅大。的確,單就其絕對數字而言就很大: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 1987 年的統計數字,就有 83166 個地方政府。這些地方政府單位就某種意義來說是以 50 種不同的方式組織起來的,因為有關它們的建立和基本控制的法律規定,主要來自於 50 個州的憲法以及各個州所頒佈的立法。而且,近一半的州制定了《地方自治條款》,允許地方居民為特定的地方政府單位擬定他們自己的憲章。「地方自治」加劇了地方政府單位中形式的多樣性,即使在同一個州內政府形式也會有極大的不同。

      一眼望去,3042 縣、19205 自治市、16691 鄉鎮、14741 學區、29487 特別區,57 政令不統一,而且許多水電、警察、消防、教育、機場等公共事務機構與行政區劃又交叉又重疊,如果拿市場機制或者科層機制的最佳標準衡量,讓咱們吳敬璉一說,這裡面又是官僚又是壟斷,不夠公平,不夠競爭,必然導致「尋租」腐敗,不知道損失了多少經濟效率。可人家奧斯特羅姆夫婦分析,人類社會組織的激勵和效率,遠遠不是一項「向錢看」,搞好了,互惠機制煥發出經濟學不包括的各種「X 效率」,比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和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科層機制所能發揮的效率鉅大得多,可持續發展得多,廣泛適用得多!58

      當然,埃里諾.奧斯特羅姆的老公文森特.奧斯特羅姆更上一層樓,《美國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機》和《複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論》兩本書,直接理論美國的中央集權不民主,肯定拿不到諾貝爾獎了。59

王小強:有意思。過去按階段論,共產主義是天堂,是伊甸園,沒有人壓迫人、剝削人,按需分配,一切都好,老也沒實現,所以遙不可及。如果用你的三種機制當萬花筒,看世界,就像看各個家庭一樣,四處可見各種各樣互惠機制為主的溫馨案例了。

鄧英淘:可不是嗎?實際上我在看了南街以後,我的感受是什麼呢?共產主義沒有什麼遙不可及的,你到南街去看看,你再去華西看看,全都是均富呀! 60多年來,我不斷搜集了很多這類案例。譬如西班牙的蒙德拉貢,多少年了,就是一個典型,堪稱現代工人合作制。蒙德拉貢的每個工人都有自己的資本賬戶,不僅拿工資,年終還根據資本份額分紅。你走,可以,允許自由流動,但沒有外部股東,每年分期分批把你的資本賬戶兌現。職工和子女參加工作的發展到近十萬人,一個大企業集團,還有自己的銀行。在現代的聚居條件下,這是我知道的最大的一個互惠群體。 61中國今後互惠機制的發展,我感覺,應在很多企業推行現代工人合作制。每個工人都有自己的資本賬戶,這是節制資本的最好方式。

------------------------------------------------
57㊿美國「中西部的鄉鎮是在土地測量的基礎上形成的,⋯⋯其結果是,接近 55% 的鄉鎮所服務的居民不到一千人,而在 1982 年,只有 1019 個鄉鎮的居民擁有一千人及以上數量的居民。」自治市(城市、鄉村和聯合城鎮)。「超過 1.41 億的人口居住在自治市的轄區內」(文森特.奧斯特羅姆、羅伯特.比什、埃里諾.奧斯特羅姆:《美國地方政府》1、3、6 頁)。
58㊿「激勵超出了財政獎勵或懲罰的界限,它們是個人所能感覺到的在結果上的積極和消極的變化。這種感覺很可能產生於以特定的實體和社會內容為背景並在一定制度範圍內實施的特定行動。動機的其他類型包括:(1)得到昇遷、提高威信和獲取個人權力的機會;(2)對工作場所物質條件的要求,包括整潔安靜的環境或一間私人辦公室;(3)本職工作的自豪感、為家庭和其他人所能提供的服務、愛國主義情結和宗教情感;(4)社會關係的舒適與滿意;(5)與習慣行為和態度的一致性;(6)重大事件的參與感。激勵源於多種原因,個人的內在價值觀或與一個社團內的人們所共享的文化價值觀能夠起到很強的動機作用。」(奧斯特羅姆等:《制度激勵與可持續發展》11 頁)

59㊿有意思的是,得諾貝爾獎的埃里諾.奧斯特羅姆與老公文森特.奧斯特羅姆的觀點完全一致,在自己得獎的名著中專門提到丈夫的兩本書,讚揚得斬釘截鐵:「正如文森特.奧斯特羅姆曾如此充分地證明過的那樣(Vincent. Ostrom 1986a、1987、1989),當使用國家理論來作為民主的自主治理思想的理論基礎時,基本矛盾便產生了。只要有一個單一的中心對使用強制手段擁有壟斷權,就只會有國家而不會有自主治理的社會。」(奧斯特羅姆:《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68 頁)
60㊿鄧英淘、崔之元、苗壯:《南街村》。
61㊿70 年代末,蒙德拉貢具有現代化技術教育合作體系和「以 1.5萬多名合作成員為勞動大軍的 70 家合作工廠,以及有 93 家分行的信用合作銀行和 30 萬存款賬戶。」(托馬斯、勞甘:《蒙德拉貢 — 對現代工人合作制的經濟分析》1 頁)

-----------------------------------------------------------------------------------

王小強:哈哈,這個概念好,有意思。「節制資本」不是不讓資本發展,而是要讓資本大大發展!

鄧英淘:過去資本家說,我付出了管理呀,企業越來越大,資本增值,邊際貢獻都是我的。問題是,資源運營的效率裡包括「X 效率」,至少我們沒有把「X 效率」給你搞成負值吧?哈哈,由於我們很客氣,所以利潤不能全是你的,還有我們的貢獻哪,所以資本收益我們也有份兒。

      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搭便車。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主要講這個。62我給你複印的最近那篇文章,就是專門介紹反對奧爾森的觀點,認為搭便車可以克服。 63其實人類從最早開始到現在,有各種各樣對付搭便車的辦法,最厲害、最有效的就是團隊監督,難聽點的講法就是連坐法,有一整套實現形式。

      我們現在實際上混淆了很多東西,有很多錯誤觀念,把公有制等同於無主,這是不對的。奧斯特羅姆專門批這種觀點,搭便車與公有制無關。咱們以前老說人人有權=人人無關。其實,出現搭便車現象,那是你的公有制沒安排好,公有制不是無主資源。包括如何解釋有名的「哈丁悲劇」,被主張私有制的人拿來當作典型案例。 64實際上,人家西方學術界早就論證清楚了,整個中世紀,封建莊園的公有草場沒有發生過度放牧。所以,不是公地的悲劇,是無主資源,沒有界定清楚的資源,沒有規矩,所以沒有人管理,所以才亂放牧。 65公有制和私有制一樣,可以有很多豐富多彩的界定形式。

------------------------------------
62㊿也是數學公式推導加圖表,奧爾森強有力的邏輯證明,因為他人可以「搭便車」坐享其成,「有理性的、尋求自我利益的個人不會採取行動以實現他們共同的或集團的利益。」甚至毅然斷言「正如某一生產者為提高其產品價格而限制其產量是不合情理的一樣,要他犧牲時間和金錢來資助其產業的游說集團獲得政府幫助同樣是不合情理的。在兩例中,讓個體生產者承擔任何費用都是違背其利益的。一個游說集團,或一個工會,或其他任何組織,儘管它為某一產業中的企業或工人的一個大集團的利益服務,但它從那一產業中理性、自利的個人那裡得不到任何資助。」(原文黑體;曼瑟爾.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2、10 頁)在這個認識基礎上,奧爾森先後推出《國家的興衰》和《權力與繁榮》,強調政府強有力地維護市場自由競爭,才是國家繁榮的根本。
63㊿汪寧、蔡書凱:〈國家理論:一個經濟學的分析角度〉,《國外理論動態》2010 年 4 期 83~85 頁。文章介紹的是約拉姆.巴澤爾著《國家理論:經濟權利、法律權利與國家範圍》。

64㊿「自從加勒特.哈丁富有挑戰性的文章 1968 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以來,『公地悲劇』這個表述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它意味著任何時候只要許多個人共同使用一種稀缺資源,便會發生環境的退化。⋯⋯ 公地悲劇、囚徒困境和集體行動的邏輯,與一些模式中的觀點是緊密相連的。⋯⋯ 這些模式的每一個,其中心問題都是搭便車問題。」(奧斯特羅姆:《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10~11、18 頁)
65㊿奧斯特羅姆等:《規則、博弈與公共池塘資源》。

-------------------------------------------------------------------

王小強:香港土地就不是私有制,楞讓界定成極少數人佔盡了便宜。同樣道理,私有制也從來沒有絕對的。可分又可專有,容易界定。一塊麵包,你一下子全放嘴裡了,我喫不上了。但是,一涉及所謂「資源」,問題就複雜了。譬如香港新界倒是土地私有,農田只能務農,務農早就不合算了,荒廢多年,茅草沒人,只能永遠扔在那裡。宅基地私有,蓋房必須經過政府審批;住宅標準限定,不能超過三層、總共多少面積;蓋好住不了,能租不能賣⋯⋯,等等,無數詳細的行政界定。哪裡有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產權是你的,你就市場調節?

鄧英淘:對,反過來說也一樣。你要我非規定出一種共產主義什麼形態,我做不到。但是,現實社會中,處處可見,在資本主義社會,在美國,在瑞典,有些市場調節,有些行政管理,有些互惠機制,更多則是這三種機制多種多樣的不同組合,鄉土人情,團隊精神,共同利益,公共設施,絕非一個理性經濟人所能以偏概全。而且,人類社會越是進步,人際關係互動越頻繁,需要團結互惠的特徵越明顯。



-未完-

TOP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七>

      
依託新發展方式實現現代化,是發展中國家的一次歷史性的機會。中國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嗎?應該說,捨此我們別無出路!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

      緣於再版鄧英淘著《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 ,2011 年 8~9 月,我們在 301 醫院和鄧英淘進行了一系列訪談,根據筆記和錄音整理修改。所有標題、黑體加重和腳註,均為後來補充。


七、為多數人的現代化而奮鬥

王小強:過去講階段論,鐵的必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早晚爆發世界革命,實現共產主義。於是乎,東歐易幟、蘇聯解體,被說成是馬克思主義破產,社會主義失敗,共產主義理想幻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明擺著的實踐結果,成了無需討論、必須面對的現實。87 年我去德國,人家第一句話歡迎辭:我們是一個老祖宗。當時我一楞,再一想,對呀,伯恩斯坦第二國際,種種社會保障不說,德國企業董事會裡必須三分之一工人代表!於是以後,我就不斷問那些說社會主義失敗了、過去時的人們,為什麼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包括美國,社會主義取得了相當程度,甚至某些方面超過我國今天水平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到底是誰,在哪兒失敗了?我的理解是,東歐蘇聯的失敗,有點像咱大躍進,非要過分地整齊劃一、著急得一步到位不可。而你搜集的西方各種案例,奧斯特羅姆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則屬於腳踏實地與時俱進的勝利。

鄧英淘:蘇聯東歐的失敗,看怎麼說。沒有斯大林那一套,戰勝法西斯,攻克柏林,從一個落後的東方農奴國家到組成和西方列強對抗的社會主義陣營,是市場調節出來的?算失敗還是勝利?蘇聯失敗的根本是「衛星上天,紅旗落地」,蛻變成了社會帝國主義。

王小強:完全贊成。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這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抽掉這個靈魂,馬上變成狹隘的民族主義了。而後者,恰恰是西方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產物,這是我要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系列中展開的。實際上,這也是近代以來志士仁人,包括南老師多次強調的意思,中國的救亡圖存與世界向何處去,兩件事是一件事。回到你「多數人的現代化」這個主題,你算的大賬,不僅包括中國的多數人,而且說的是全世界的多數人。

鄧英淘:那時候,賬是算的全世界的,問題還是從中國的改革開放提出的。面對西方幾個發達國家把持全球大部分能源的現實,如果不能另闢蹊徑,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鬥目標,我們找誰去呀?

王小強:「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在這個意義上,你提出市場、科層、互惠三種機制的組合變換,實際上是說,人類組織面對挑戰的積極選擇,具有極大程度的主觀能動性。換言之,面對同樣的外部環境和壓力,可以選擇少市場、少科層、多互惠機制的組織形態應對,也可以選擇多市場、多科層、少互惠機制的組織形態應對。只顧眼前,得過且過,順勢躕溜,永遠比奮然崛起來得容易。你提出的這種思想方法,足以改變一種遵循階段論,等待世界革命、等待共產主義水到渠成的消極理念。因為要說「物質極大豐富」,現在的生產力水平,超級市場,比馬克思那個時代,物質豐富得難以想像。這恰恰被很多人拿來說明馬克思主義不切實際。但是,你在 91 年這本書就寫出了〈有害的冗餘度〉和〈浪費的經濟〉兩章。「按需分配」早就是「超需分配」了!衣服先磨破了再穿,手錶、傢具、汽車搶著買舊的,普遍「三高」健康惡化,健身房裡拿板凳當船划,跑步、騎車汗流浹背不挪窩兒,喫飽了撐得減肥,有忍飢挨餓眼冒金星的,有大把喫藥上吐下瀉的,有簽生死合同開膛破肚動手術的⋯⋯,都病得痛苦成這樣了,還嫌物質不夠極大豐富?

鄧英淘:所以說,人類社會進步,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哲學抽象,必須通過鬥爭去努力爭取。德國企業董事會三分之一工人代表,自然而然,容易嗎?盧森堡、李普克內希讓誰槍斃的?發達國家緩和國內矛盾的種種改良,不僅有本國工人運動的激烈鬥爭,付出流血的代價,而且有西方列強懼怕社會主義陣營席捲全球的重要因素。蘇聯解體以後,全球一體資本主義化,兩極分化空前激烈,怎麼樣?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首當其衝。所以,還是老人家那句話,「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66就算是油氣資源枯竭了,看過美國大片《血鑽》嗎?除了誇富,鑽石對一般人沒有什麼實用價值,甚至分辨不出鑽石和玻璃產品的區別。就這樣,照樣殺得你死我活。再舉一個例子,聽說富士山、阿爾卑斯山的空氣罐頭嗎? 67真事,馬上也有了中國品牌。 68由此可見,現實社會中,互惠機制、市場機制、科層機制,誰主導誰,都有既得利益。我們研究半天多數人的現代化,不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空氣罐頭還能繼續變成新時髦,大賺其錢哩,更何況越來越稀缺的油氣資源。

--------------------------------
66㊿《毛澤東選集》四卷 1131 頁。
67㊿美國人洛克「在富士山半山腰開辦了一家工廠,名字叫『富士山空氣罐頭廠』。他們用極便宜而又美觀的包裝材料做成罐頭盒,裡面充滿新鮮清潔的富士山空氣,再印上富士山美麗的風景。這種新產品一投入市場,對於那些在大都市污染空氣中生活了許久的人們相當有吸引力。這種罐頭很便宜,銷量非常大。『富士山空氣罐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整個日本。洛克又把銷售矛頭指向海外,出口到美國、歐洲和赤道國家。洛克指定了一個助手管理富士山空氣罐頭廠,又派了幾個助手去開發新產品,如湖面上的空氣、原始森林中的空氣、著名雪峰的空氣以及阿爾卑斯山那優美風光中的空氣。」(《經營謀略全書》
http://www.lantianyu.net/pdf30/ts057019_8.htm)
68㊿〈「空氣罐頭」成張家界旅遊最新特產〉
http://www.citure.net/info/2010726/ 2010726101952.shtml。
-------------------------------------------------------

王小強:換句話說,你覺得這三種機制在一個社會裡如何組合,決不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

鄧英淘:不是,絕不可能。那些大壟斷財團能答應嗎,是不是?像比爾.蓋茨一個人富可敵國,將來要和大多數百姓的 GDP 平均分佈了,要你,你能幹嗎?這不可能的。發達國家如此,發展中國家更甚。殖民地、半殖民地算不算現代化?對少數官僚買辦來說,當然是進步,當然算現代化,各種既得利益和享受揮霍,甚至比發達國家的富翁還過癮,活得更滋潤。多數人繼續相對貧窮=勞動力物美價廉,招商引資求之不得,有什麼不好?所以,GDP 增長,餅做得再大,和多數人的現代化,並非自然而然的一回事。共同富裕,在發展中國家偏偏比在發達國家阻力還大,必須有各種各樣的鬥爭,各種各樣的努力奮鬥。

王小強:完全贊成。香港住房是個很好的例子。媒體成天和新加坡比較,都是海港國際大都市,都是英國過去的殖民地,人均 GDP、人均國土面積幾乎相等,房價也差不多,從來不比人均住房面積。香港 2000 年人均 14 平方米,新加坡 1997 年人均 25 平方米。「一國兩制」說香港繼續搞資本主義,北京住房都私有化了,香港至今三分之一人口住公屋,人均僅僅 11 平方米!論 GDP,香港人均 4.5 萬美元(全球第七),早超過英國、瑞典,屬於現代化發達前列了。 69看住房的生活質量,比北京一般中產差多了。根本區別無非在於住房制度。GDP 再多,餅做得再大,香港安排成了少數人佔便宜的現代化。 70要問,哪個香港普通居民不想住得寬暢點?不行,碰都不敢碰。

鄧英淘:不僅如此,我的感覺是,隨著油氣資源越來越少,各個方面的爭奪,各種形式的衝突和鬥爭,會越來越激烈。從國際大環境看,這個問題大家早都意識到了。 71羅馬俱樂部成天左一個報告右一個報告,還有多少年,油氣資源就枯竭了。我在 91 年這本書裡用了《科學美國人》1989 年的預測,按當時技術和可開採儲量,石油35 年就沒有了。算下來是 2024 年,多快呀!當然,隨著勘探技術發展,這些年的石油儲量還在不斷增加;隨著石油價格猛漲,過去不合算開採的也開採了;但是,消費需求的增加趨勢更猛烈。發達國家也很有緊迫感,不斷開發新能源。趕這時候中國實現了小康了還要現代化,你說我走出去,不去中東去非洲,去你們勘探過沒油的地方,還不行嗎?不行。因為無論如何,西方現在的現代化,生命循環流淌的血液是石油。只要你找到油,無論天涯海角,她都會看成是維繫自己現代化的戰略儲備。美國在全球建了八百個軍事基地,可不是學雷鋒的。 72除非咱在國內發現新油田,那還得中國足夠強大到列強打不進來、分裂不出去才行。

---------------------------------
69㊿美國財經雜誌《全球金融》公佈 2010 年全球 182 個國家和地區的 GDP 調查,前十名為卡塔爾、盧森堡、挪威、新加坡、文萊、美國、香港、瑞士、荷蘭和澳大利亞(〈香港人均 GDP為 44840 美元,全球排第七〉http://www.stockfans.net/viewthread.php?tid=17947)。
70㊿詳見中信泰富政治暨經濟研究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71㊿「我們可以預見,圍繞著能源的爭奪將凌駕於其他所有事務之上,各國的領導人將最大限度地確保本國得到充足的能源供應,而國家的權力將在國內及國際能源事務上得到擴張。石油將不再是一種國際市場上買賣的貿易商品,而將成為這個星球上首要的戰略資源。石油的開採、生產和分配將越來越多地佔據高層政府及軍事官員的時間和精力,成為他們關注的目標。」(邁克爾.克萊爾:《石油政治學》8 頁)
72㊿「非洲目前提供了美國進口石油中的 20%,隨著安哥拉和尼日利亞的海上油田陸續投產,這一份額將在 2015 年提高到 25%。」2007 年 2 月,美國總統宣佈成立非洲司令部(AFRICOM),「這是自卡特總統在 20 世紀 80 年代組建負責保衛波斯灣石油線的中央司令部以來美國的首個境外司令部。儘管石油不過是促使布什政府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之一,然而『非洲石油屬於我們的國家戰略利益』這一信念無疑是一個關鍵因素。」(邁克爾.克萊爾:《石油政治學》145 頁)

------------------------------------------------------------

      最近有法國評論家剖析美國的 21 世紀戰略,分析為什麼美國近年來,在產油或油氣儲量較大的地區發動連串顏色革命,不惜用軍事手段搞亂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因為她想把 21 世紀的世界分成兩半:美國為首的穩固中心和落後混亂的地區。「在這個模式中五角大樓的作用是,保障文明世界可以獲得落後世界的資源,因為前者需要它們,而後者沒有能力使用它們。⋯⋯ 何況混亂地區對穩定國家來說將是貯藏自然資源的地方。」 73換句話說,就剩下這點兒油氣資源了,要麼主要唯我所用,譬如美國精心呵護的幾個古代酋長國;要麼鬧獨立性,企圖和他人「雙贏」,我就說你不民主,把你搞亂,資源留給我日後可持續享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邊界,原本都是帝國主義殖民,按照分而治之的原則劃定的。家家都是種族、民族、宗教、部落、貧富矛盾重重,歷史恩怨苦大仇深,銘心刻骨,想捏都捏不到一塊兒。一個民主旗號,反對派,禁飛區,空中打擊,再不行出兵掀翻個強勢政權,然後凱旋撤軍,油氣資源就儲存起來了。

王小強:這個大環境貫穿到中國的改革開放,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中國富翁數目超過美國了,有 13 億人口墊底,少數人很快按照西方現成的模式現代化了,其實並不難,真正難的是多數人的現代化。最近習近平寫了,經過 30 年改革開放,「中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接下來,「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74這個方向,這個決心,令人振奮,令人鼓舞!這就回到《再造中國》這個問題上來了。十幾億中國人民的現代化,共同富裕的能源從哪裡來?當然,油氣資源,無論內外,和平方式能拿多少是多少。但是肯定不夠,而且早晚用完,所以必須考慮創新發展方式,考慮(1)調水(2)種草了。在油氣資源爭奪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環境下,沒有《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中華民族振興無望。問題是,一部分先富起來的日子過得很舒服,沒覺得西方模式有什麼不好,你現在要調水,要種草,與國際慣例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不搭界,勢必會有人不贊成,心存疑慮。道理非常簡單,這是一條沒有前人走過的路嘛。沒有人走過,你憑什麼說有路?這讓人想起魯迅關於「路」的名言來。

---------------------------------
73㊿〈改造世界 — 美國 21 世紀的超級計劃〉,《參考消息》2011年 4 月 21 日 10 版。2005 年,美國眾議院舉行聽證會,議題包括:「石油與天然氣資源是有限的,而且很可能不足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美國及國際需求;在保護世界上未開發油氣儲備的爭奪戰中,中國正在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對手;中美能源爭奪戰有一天可能會導致武力衝突。這些議題後來成為美國公眾討論國家能源政策的熱門話題。五角大樓顧問 Frank Gaffney 作證時說:『在這樣一個(能源)資源毫無疑問是有限的、並有可能是逐漸萎縮的世界上,我們將不可避免地發現自己身處與共產黨中國的持續衝突之中,尤其是當全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長在 20 年後逼近預測中的 60% 時,更將是如此。』」(邁克爾.克萊爾:《石油政治學》7 頁)
74㊿習近平:〈致亞洲政黨「發展與社會共享」專題會議的賀信〉,《人民日報》2011 年 9 月 5 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1-09/05/nw.D110000renmrb_20110905_1-03.htm?div=-1)。
----------------------------------------------------------------

鄧英淘:國際慣例有路呀!德國、日本後進崛起,爭奪市場能源,一次兩次世界大戰,摔原子彈,可是記憶猶新哪! 75這不是一個誰看著誰發展高興不高興的問題。油氣資源就剩那麼多了,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溫飽了,小康了,撩蹶子奔現代化了,汽車銷量第一了,石油進口第一了,非洲也好,中亞也好,也來油氣資源分一杯羹了,我們的現代化原本沒剩幾年了,你再說「和平崛起」,北京成了「首堵」,明明白白十幾億人口也要用西方模式來消耗油氣資源,不遏制你,我的好日子找誰去?76如今《為石油而戰》, 77已經越來越成為「遏制中國」的觀點、言論、政策、措施的公開理由。別說走出去了,東海、南海的緊張局勢,已經逼到咱家門口了。面對這種嚴峻形勢,「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多數人的現代化,史無前例,咱也得自己闖,大張旗鼓,奮力創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的躍遷。我在我的範圍內,自己嘗試新能源,我大象先行一步,想方設法繼續喫草,中不?如果你連這個都不答應,不依不饒,硬要把一個藏水、一個新疆平原分裂出去,硬要把我大象喫草的兩條腿咬斷,弄成七零八落,使中華民族無從立足,站都站不起來,那我就只能跟你拼命!

王小強:我對現在的形勢很擔憂。《投機賭博新經濟》玩成脫韁野馬,馬失前蹄一跤摔得不輕,嚇得人民幣幾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都不敢可兌換了。現在的核心問題是,沒地方大把捲錢,美國經濟趴窩,走不出來了。 78金融海嘯到如今,已經「量化寬鬆」之三了。蓋特納心知肚明,他現在每天貼現的壞賬,比當年雷曼兄弟的還差。即便如此,美聯儲沒法直接給冰島、希臘、西班牙的政府和銀行發錢呀!而它們的壞賬和美國金融企業的壞賬全連著。美國製造業只剩 17%,大部分是不讓轉移出去的高科技軍工。只要不能大賣軍火,股市暫時撐得再高,沒法增加就業。她就是把轉移出去的製造業再拿回來,重新生產彩電、冰箱、洗衣機、自行車,逼迫人民幣昇值再多,也沒法跟 Made in China 競爭。Made in USA 的優勢是高科技軍工產品。譬如 2010 年賣沙特,必須淘汰的武器,一單六百億美元。 79媒體愛說增進雙方理解。中美雙方產業結構的「比較利益」還用理解?明擺著的,誰都看得見:只要最後一個共產黨大國分裂成七塊、八塊,像阿拉伯分裂成許多主權國家,各家都靠買西方武器維繫少數人的超級現代化,到那時候,美國就能像賣臺灣軍火一樣,來到中國這塊地方,調解糾紛,主持公道,七、八條「小龍」一方面繼續血汗工廠,出口廉價日用百貨,改善美國人民生活;一方面落實「臺灣經驗」,維護「地區」和平,爭先恐後購買美國昇級換代的淘汰軍火;東亞 GDP 持續高速增長,美國的貿易逆差、失業率迎刃而解,美元債券評級得昇到四 A、五 A、八 A 級了。80

--------------------------
75㊿「1932 年,偽『滿洲國』進口的全部石油中,有 55% 是由美國石油公司提供的。」1937 年 77 事變以後,「日本大規模侵華戰爭的頭三年,其侵略軍消耗的四千萬噸汽油中,有 70% 是由美孚和德士古等美國石油公司供給的。⋯⋯ 從 1931 年 918 事變到 20 世紀 40 年代初,美國始終是日本的最大石油供應國。日本的石油年需求量約五百萬噸,90% 依靠從美國進口。」(江紅:《為石油而戰》140~141 頁)直到 1941 年,日本與德國、意大利簽約「軸心國」,美國不得不禁運石油,「扣動通向戰爭的扳機。」(王豐等:《石油資源戰》72 頁)
76㊿「中國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強,但是其石油的儲量卻不到世界石油儲量的 2%。」1990 年以來,中國「石油總產量每年的增長率在 2% 以下,而對石油的需求量卻以每年 7% 的速度增長。⋯⋯中國給世界的提示是鉅大和令人擔心的。為了產生足夠的能源供應,我們的能源體系已經不堪重負。從石油本身和政治雙方面來講,石油都是越來越難找到的。」(保羅.羅伯茨:《石油的終結》148、133 頁)
77㊿江紅:《為石油而戰》。
78㊿參閱王小強:《投機賭博新經濟》五章〈迫近中國的金融危機〉和中信泰富政治暨經濟研究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79㊿〈賣沙特六百億軍火,美國想幹什麼?〉《人民日報》2010 年9 月 1 6 日(h t t p : / / n e w s . x i n h u a n e t . c om/ w o r l d / 2 0 1 0 - 0 9 / 1 6 /c_12573964.htm)。
80㊿參見王小強:《史無前例的挑戰》附錄:〈哀莫大於分裂〉。根據美國商務部 2011 年 2 月 11 日的統計,2010 年美對華貿易逆差2730.7 億美元(〈2010年中美貿易情況〉,
http://mds.mofcom.gov.cn/aarticle/date/201102/20110207409467.html?723069832 =39327266)。「據美國軍備控制和裁軍署估計,1992~94 年中東的武器進口量佔世界武器總進口量的 43%,八個海灣國家佔整個中東武器進口額的 70%。」(安維華、錢雪梅:《海灣石油新論》401 頁)
-------------------------------------------------------------

      可悲的是,如果說市場、互惠、科層三種機制的匹配都是各種力量較量的選擇結果,現在無論國外國內,與國際慣例接軌,繼續選擇市場、科層為主導的力量,比你鄧老漢躺在醫院裡,說話沒人聽,力量大得太多了!

鄧英淘:選擇成這樣的可能是會有的。他們會想搞出這麼一個,推翻共產黨,分裂中國。可他那是一廂情願,他做不到!就像互惠機制,咱們很難想像,奧斯特羅姆書裡舉了那麼多案例,如果先拿塊布把答案擋住,只把搭便車、產權不清晰等等難題擺出來,然後問:這些難題,老百姓會怎麼解決呀?如果是咱們吳敬璉,一定毫不猶豫地搶答:按市場,按股份 ⋯⋯。可是,把布一拿開,一看,嗯?傻眼了,人家搞了成百上千年,還是互惠機制,激勵獎懲的各種制度安排,設計精巧,效率奇高。 81所以我說奧斯特羅姆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不是發明了什麼原理,人家是拿「活物」實證,深入鮮活的調查研究。在這個意義上,我相信,毛澤東思想有五條公理,是站得住腳的。

      一是「世界是我們的,做事要大家來。」 82這是毛澤東的所有觀。有了這個所有觀,就有第二條: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是毛澤東的效率觀。第三條:人多了出聖人。注意了,這裡說的聖人,不是消極企盼堯舜之君,而且包括治水的大禹 — 林一山,治沙的愚公 — 石光銀、牛玉琴,撞掉美國飛機的王偉,上太空的楊立偉 ⋯⋯。有人說中國愛出漢奸,其實更是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毛岸英、雷鋒、王傑 ⋯⋯,幾千萬烈士拋頭灑血前赴後繼!「六億神州盡舜堯」,就是第四條: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好漢。第五條: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毛澤東說過,老虎會喫人,怎麼是紙的?現在不是老說國民黨抗日死了多少將軍嗎?當然不是被紙老虎嚇死的,是死打硬拼壯烈犧牲的。可是,為什麼一路敗北潰不成軍呢?兩、三萬關東軍打幾十萬東北軍,如虎驅羊,因為大日本皇軍武器裝備精良嘛,連後來轟炸華北的許多飛機,都是繳獲張學良的。把真老虎變成紙老虎的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只要有了前四條,再強大的敵人,小米加步槍就幹掉了。所以我說,只要有了這五條公理,他們那些戰略,如意算盤,都是癡心妄想。

---------------------------------------
81㊿「本章所分析的制度中,存在時間最短的超過一百年,歷史最長的已超過千年。這些制度已經接受了多次旱災、水災、戰爭、鼠疫和各種重大的經濟和政治變遷的考驗。⋯⋯ 瑞士和日本山區的公地一直被密集地使用,但是許多世紀以來,公地即便沒有擴大,也維持下來。在一個充滿雪崩和不可預見的降水的脆弱世界裡,生態的穩定和經濟增長對任何一個在那裡工作了許多世紀的佔用者群體來說,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西班牙和菲律賓群島的複雜地帶上保持秩序並維護大規模灌溉工程的正常運作,也同樣是十分突出的成就。⋯⋯ 一代又一代的瑞士和日本村民,認識到與各種類型的土地和土地使用有關的私有財產制度及共有財產制度相對成本與收益。他們選擇了共有財產制度作為土地使用和鄉村經濟中其他一些類似的重要領域的基礎。」(奧斯特羅姆:《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93~97 頁)
82㊿毛澤東早年為湖南第一師範附屬小學題寫的楹聯(http://www.ysyfx.com.introduce.jieshao.html)。
--------------------------------------------------------------------------

王小強:我當然贊成你,可如今第一條就是私有化,廣大工農,包括當代愚公 — 石光銀、牛玉琴,理論上、概念上、現實中全成「弱勢群體」了,所以紙老虎又成真老虎了。

鄧英淘:你說的現實,必須面對,不能迴避。但我還是愛說「形格勢禁」,形勢比人強。曾國藩說人生成事,一靠激,二靠逼,大多都是靠逼出來的,沒退路了,搞不下去了。少數人作威作福的現代化,在中國「公天下」文化傳統這塊地方,不可能長治久安,萬壽無疆。上次我和你說過有一本法國人的書,還得找,他說的是,在人人都能寫會算的當代 ⋯⋯

王小強:不用找他說的了。如今,非洲大饑荒,每天餓死多少人,看著彩色電視,看著貓狗罐頭廣告,減肥藥、減肥手術廣告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夢想。您讓我手裡攥著手機餓死,個別心氣兒高的,精神頭大的,不認命的,容易鋌而走險,所謂「民欲與之皆亡」也。 83肚子餓得頭昏眼花,誰分得清你穿的是什麼制服?最莫名其妙的是媒體總說伊斯蘭的自殺炸彈,圖的是昇天堂有 72 個處女伺候。怎麼不想想,一家企業連續十幾位跳樓的民工,反正一死,萬一風雲際會,有機緣湊一塊兒,開個碰頭會,結果恐怕就不會像今天這麼消停了。

鄧英淘:這就是最基本的「形格勢禁」。不把多數人的現代化安排好,少數人現代化了,也不得安生。市場、科層、互惠三種機制,說到底,是如何處理、擺平少數人和多數人的關係。互惠機制更是這樣。譬如企業效率最大化,必須全體員工都包括進來。但是,有一條限制性的東西,就是當官的、當領導的以身作則。雖然分配時,你得到的比別人多。比如蒙德拉貢,原來實行的差別是三比一,最高領導拿得比較少,後來放寬到五比一,因為競爭很激烈,經常有「獵頭公司」挖他們牆角。 84靠什麼挖掘出黃金法則的最高效率呢?有一個無名氏定理,就是講領導者,假設所有效率都算出來了,按邊際你應該分十份,然後其他人再分。但是有可能,這樣分配,均衡就打破了,團隊激勵就瓦解了。必須有這麼一個人,我情願分九份,不拿第十份,另外的是大家的,才能實現團隊激勵。85

王小強:你的意思是說,無論企事業單位、國家、社會,即便互惠機制,實現黃金法則的效率最大化,對領導者、幹部,有特殊要求。按勞分配,貢獻大可以多得,但必須適可而止,因為有一個閾值,一個度,過了這個閾值、這個度,X 效率就不一樣了。

鄧英淘:對呀,激勵無非是正的和負的,正激勵就是獎,負激勵就是罰嘛,是不是?無名氏定理證明了這點。然後我就想,他們總說大家都有理性,誰願意少拿多付出呀?我說那多了,像岳家軍就是這樣。中國人講所謂仁人志士,孟子的另一句名言是「無恆產而有恆心者,唯士唯能。」老孟說的是兩句名言,「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無恆心。」是一句,還有第二句呢! 86然後你去看看,幾十人團體裡,絕對有雷鋒,而且不止一個。所以,互惠機制的約束條件,經濟學不成立,在實際生活中多了,幾乎可以說是俯拾皆是。

------------------------------------------------
83㊿《孟子.梁惠王上》。
84㊿詳見托馬斯、勞甘:《蒙德拉貢》六章〈報酬和剩餘的分配〉。
85㊿博弈理論證明,理性的利他主義產生公平互惠。「但沒有人知道這個觀點究竟應歸功於誰,因此就被稱為無名氏定理。⋯⋯ 無名氏定理告訴我們,有許多有效率的均衡是可以選擇的,它們都可能成為社會契約。」(詳見肯.賓默爾:《自然正義》18、25 頁,一章〈道德科學〉,五章〈互惠〉)
86㊿《孟子》〈梁惠王上〉和〈滕文公上〉,朱熹:《四書集註》202、255 頁。
-----------------------------------------------------------------------------------

王小強:說到這兒,問題就成了一家庭、一團體、一地方、一國家,有什麼辦法、機制、制度安排,不斷能使這樣的「士」,願意為多數人服務,能夠體現多數人利益的人,位居各級領導崗位。

鄧英淘:這是今天關係到我們紅色政權能否繼續的根本問題。我認為毛澤東曾經想實現三個飛躍:第一個工業化的飛躍,實現了。這是中華民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也是 30 年改革開放高速增長,從溫飽到小康的物質基礎。毛澤東他們那一代人,推翻三座大山,民族獨立,沒收官僚資本加 156 個大項目,在一個不可思議的短時間裡建成國有為主的工業體系,自主搞出兩彈一星,第一個飛躍實現了。第二個,改朝換代的週期率也被他打破了;再一個就是多數人的統治,這個飛躍他沒來得及完成。

王小強:好像後頭這兩個可以合一塊兒。只有多數人的統治能夠實現,長治久安,週期率才算真正打破。現在腐敗蔓延,很多方面非常嚴重,為人民服務變成了為人民幣服務。所以才有你撲騰了小 30 年,調水,種草,即便有人聽得有道理也不幹,因為想幹也幹不成。西部大開發,口號振天響。新疆維族跑廣東打工,打架鬧出事來。今天重讀你 20 多年前一段話,令人百感交集,至堪浩嘆!

      目前,中國在物質限制和「消費示範」的雙重壓力下推進現代化的進程,面臨著深刻的選擇。擺在我們面前的,有三種可能的圖景:第一,始終徘徊在高度現代化的門口;第二,由於選擇了缺乏遠見的、被動地應付眼前事變的政策,在近中期內繼續沿襲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道路,但在不遠的將來又不得不做出倉促而急劇的調整,並為此付出十分沉重的代價;第三,從現在起就開始準備,逐步做出適應性的富有遠見的調整。
      

   中國能夠成功地實現第三種選擇嗎?87

---------------------
87㊿鄧英淘:《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32 頁(見本書 34 頁)。
---------------------------------------------------


-未完-

TOP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八>

      
依託新發展方式實現現代化,是發展中國家的一次歷史性的機會。中國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嗎?應該說,捨此我們別無出路!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

      緣於再版鄧英淘著《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 ,2011 年 8~9 月,我們在 301 醫院和鄧英淘進行了一系列訪談,根據筆記和錄音整理修改。所有標題、黑體加重和腳註,均為後來補充。


八、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改革

王小強:互惠機制的許多典型再好,南街村、華西村等等,類似當年的大寨,無名氏定理,必須一位高度自覺的強人領導。再下來,接班人就成了問題。放大了說,朝鮮的「金三代」,古巴的親兄弟,形式上無論什麼政體,有沒有選舉,總得一個強人大權獨攬。我們黨在接班人的問題上,也屢犯重大錯誤。當今世界的民主潮流,在中國過去和現在很多發展中國家,造成災難性的動亂和國家分裂,最典型莫過於生活水平曾經接近發達國家的南斯拉夫。但是,民主不簡單是一個西方化的潮流問題,也是一個權力需要制衡和監督的極大現實問題。如今,貪官污吏割韭菜一樣越貪越猛,廣大民眾和社會輿論強烈呼喚民主。多數人的現代化,不能沒有政制體制改革保駕護航,因為這又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探索,中國共產黨必須像當年推翻三座大山一樣,發動、團結多數人共同奮鬥,才有可能成功。

鄧英淘:我對政治改革的理解,可以概括成 2 0 個字:「堅持名分、員主固基、期限責任、系權制衡、兩體互動」。

王小強:理解。毛澤東強調過《資治通鑑》為什麼從三家分晉開始?即便有些地方有人掛羊頭賣狗肉,名實不符,名分一動搖,違規胡來合法化,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城頭變換大王旗了。

鄧英淘:你說的是一般道理。我說的(一)「堅持名分」就是理直氣壯地堅持紅旗不倒。中國共產黨執政 60 年了,取得偉大成就,也有過重大失誤,犯過重大錯誤,人民群眾付出過鉅大代價。如果與國際慣例接軌,57 年人家就提出過多黨競爭,輪流執政,憑什麼你共產黨沒完沒了?我們不答應,為什麼?有人說共產黨執政是靠日本侵略,沒有經過民主選舉,不合法。28 年武裝鬥爭,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毛岸英等幾千萬烈士獻出生命,人民群眾推小車送軍糧,抬擔架,救傷員,不比一張選票份量更重,更能說明問題?

王小強:在這點上,楊松林說得好。堅持共產黨繼續執政,因為只有共產黨的黨旗是鐮刀錘頭,每一個黨員入黨,都必須宣誓為多數人服務。 88如果今天有哪一個黨,也標榜多數人的現代化,謀求均富,黨旗也是鐮刀錘頭,那好呀,輪流執政吧,那不就是共產黨嗎?所以,政治改革的目的,是看誰為人民服務服務得更好。

--------------------------------
88㊿楊松林:〈重建歷史文化觀,重溫新民主主義〉中「共產黨執政合法性來自哪裡」一節,《香港傳真》No.2011~59(http://www.hkstrongwind.com/pdfs/HKFax/No_HK2011-59.pdf)。
-------------------------------------------------------------

      蘇聯解體,東歐易幟,人們自然產生「顏色革命」的擔心,求穩怕亂。然而,改革開放 30 年,發展市場經濟,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各種利益階層必然要通過各種形式,頑強表達改革上層建築的政治訴求。國際大環境,國內小環境,樹欲靜而風不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為共同富裕而努力奮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消極、被動、妥協、防禦性的修修補補,不能解決問題,必須與時俱進,積極、主動、進取地開展政治改革。

鄧英淘:發揚民主的政治改革,首先應當以黨內民主為主軸。道理很簡單,中國共產黨是領導的核心力量。核心力量不改革,除了被推翻,重新變成少數人作威作福,從哪裡動起來?共產黨的改革,「堅持名分」,為人民服務的綱領不變。改革開放,搞市場經濟,與國際慣例接軌,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怎能不受影響,產生腐敗並不奇怪。要害的問題是缺乏權力制衡,尤其是涉及發展方式、道路選擇、執政方針這樣的大是大非,如何保證為實現多數人的現代化而努力奮鬥,堅持這個大方向不動搖,必須探索建立健全有監督、有制衡、有糾錯機制的制度安排。

      既然多數人的現代化是大方向,政治改革的核心自然是發揚大多數黨員的民主。非此不能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基礎。我把它稱作(二)「員主固基」。我給你複印的這篇文章,就是專門介紹〈國外政黨是如何維護黨員主體地位的〉,如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各種政黨、包括資產階級政黨的發展趨勢。 89發展市場經濟,整天和金錢、資本家打交道,勢必出現貪污腐敗。但是,應當看到,金錢美女可以腐蝕一小撮掌握權力的幹部,腐蝕不了八千萬黨員。你沒有那麼多錢嘛!如果真的八千萬黨員統統都被金錢美女腐蝕了,均富的社會目標,也就實現得八九不離十了。反過來說,道理也一樣,社會主義陣營瓦解 20 年了,信仰危機確實嚴重,如果中國整個都是貪官污吏當家,共產黨早完蛋了。紅旗之所以能夠堅持到今天,就是因為行行業業,都有共產黨員在第一線,和人民群眾一道,堅持韌性的持續奮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之後,每天都會介紹一個典型,我相信,絕大多數都是真實的。因為我們在基層調研時,到處都碰到這樣的幹部和黨員。這就是魯迅說的,有埋頭苦幹的,有拼命硬幹的,有為民請命的,有捨身求法的,他們是支撐中國的脊梁。 90發揚黨內民主,就是要發揚多數黨員的民主,中國脊梁的民主,讓他們有發言權、監督權、決策權。有人會說,憑什麼先給黨員這樣的特權?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都面對鐮刀錘頭宣過誓。你只要宣誓為多數人的現代化,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你也可以有「員主」權利。根據這個誓言,五年一次黨的代表大會,應當開成民主的大會;代表大會代表按地區,逐步擴大基層黨員選舉的比例,逐步減少上級指派;重大路線是非和方針政策,利用當代發達的信息技術,不用集中開會,完全可以率先試行實名制的全體黨員公投!時代不同了。電視、手機、互聯網,普及到這樣,過去無法想像。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更應當與時俱進。

--------------------------
89㊿代金平、唐海軍:〈國外政黨是如何維護黨員主體地位的〉,《北京日報》2010 年 7 月 5 日。
90㊿「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 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魯迅:《且介亭雜文》94 頁)

---------------------------------------------------------------

      改革開放 30 年以來,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政治改革,其實不斷取得重要成果,譬如逐步實現了(三)「期限責任」,制度上廢除了終身制,主要領導不超過兩屆,各級幹部按年齡到點退休,等等。這些重要成果,需要補充完善,尤其是隨著人均壽命提高,「到點退休」以後的大批幹部,如何繼續積極參與決策研討和監督執行,這方面,過去的顧問委員會,本來可以成為一個發育的契機。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的職能建設,也是值得探索的途徑。堅持「期限責任」不動搖,圍繞這些已經取得的成果,需要建立、健全法制化的參政、議政和監督行使權力的制度。

      (四)「系權制衡」是借鑒自民黨長期一黨執政的經驗,黨內有派,三權分立。有一本書叫《自民黨戰國史》,很值得看。黨的總裁、總務會長和政調會長,三權分立,分別由三個派系領袖通過黨內選舉和協商產生。91毛澤東說過,「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 92「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93即便都是宣誓效忠多數人的現代化,大方向一致,在很多問題上,必然會有人激進一點,有人保守一點,有人持中間態度。日本自民黨總裁出任政府首相執政,負責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總務會長負責黨務;政調會長負責方向路線的研究和把握。三個關鍵性崗位,分別由黨內左中右三派領袖擔任。有了執政「期限責任」的基礎,黨內有派,三權分立,可以實現有效的權力制衡,通過派系更迭,不斷自動糾偏,形成既有互動、監督、制衡,又能「輪流執政」的穩定結構。94

-------------------------------
91㊿「幹事長、總務會長、政調會長稱謂『自民黨三役』。將此三職分派給這三派,叫做『三派三役』。」(伊籐昌哉:《自民黨戰國史》4 頁)
92㊿「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萬年以後還會是這樣。」(《毛澤東選集》五卷 428 頁)
93㊿「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我們這個黨不是黨外無黨,我看是黨外有黨,黨內也有派,從來都是如此,這是正常現象。我們過去批評國民黨,國民黨說黨外無黨,黨內無派,有人就說,『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我們共產黨也是這樣,你說黨內無派?它就是有,比如說對群眾運動就有兩派,不過是佔多佔少的問題。」(毛澤東:《在中共八屆 11 中全會閉幕會上的講話》1966 年 8 月 12 日,中共中央文件刊印)

94㊿「欲當選總裁∼總理,必先成為一個派系的領袖。⋯⋯ 總裁的產生有兩種辦法,一是按黨的規章選舉,一是通過協商。但不論何種情況,都取決於黨內多數的承認。⋯⋯ 當選的總裁經過『首班指名』(通過在眾議院選舉獲得承認)便成為總理,出掌政權。總理∼總裁『二位一體論』即來源於此。在國政的難題(如經濟苦於尋找對策,外交出現棘手問題,國會上難於過關等)堆積如山時,內閣便會受到報紙、電視、雜誌等宣傳機器的抨擊,一年工夫便會讓人們望而生厭。黨內便會出現互相牽制的現象,這種情況與在野黨的攻勢匯合起來,便導致政局危機。一個內閣只要遇到一次這樣的情況,其力量就會迅速削弱。總裁的任期為兩年。屆滿時要重新確認是否得到黨內多數的支持,由此而決定蟬聯還是下臺。在換人時,多是他派的領袖當選。」(伊籐昌哉:《自民黨戰國史》5~6 頁)
-------------------------------------------------------

      既然多數人的現代化是一個需要探索、試驗和反復實踐的創新事業,歷史進程中,路線、方針、政策上,必然產生不同意見。戰爭年代,黨內鬥爭時常具有極端環境壓迫下的特殊殘酷性,傷害了不少一心為黨的好黨員。和平執政,尤其是在全球一體妖魔化共產黨的今天,必須深刻汲取過去的沉痛教訓,徹底改變動輒扣上「反黨」帽子錯誤做法,真正允許、認真聽取不同意見,正面承認人以群分,承認黨內不同傾向和派系的客觀存在,實事求是,開展有紀律約束的正常的黨內鬥爭。

      (五)「兩體互動」指的是黨內民主逐步展開,發揚光大,必然產生鉅大而廣泛的社會影響,極大改變共產黨與其他政黨以及社會團體之間的關係。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勢必越來越走向名符其實。同樣道理,面對嚴重的兩極分化,廣大工農成為「弱勢群體」,保障勞動者權益,工會、農會的改革和建立,已成當務之急。真正為工人農民說話的工會、農會,集中體現新時代,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聯盟。發動黨內政治改革,黨內民主與社會民主之間,加上香港一國兩制和臺灣統一,政體與國體之間,必然產生一系列的錯綜複雜的交叉互動。高屋建瓴,審時度勢,積極穩妥地探索和駕馭這些挑戰,都屬於建立健全多數人現代化社會制度的創新進程。

王小強:難怪你反復看了八遍,敢把南老師 78 萬字的《論語別裁》按主題分類改編成 12 萬字的《中國傳統文化導讀》。 95一個權系制衡,一個輪流執政,哇,又讓人不禁聯想到中醫「治未病」的哲學 — 治病不如養生,隨環境、節氣變化,不斷隨時調理,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相生必須相剋,相剋才能相生。

-----------------------------------
95㊿參見鄧英淘改編(南懷瑾原著):《中國傳統文化導讀》。
---------------------------------------------------------

鄧英淘:不僅中國文化,西方控制論研究得很清楚,一個系統如果只有正反饋,領導人愛聽什麼,底下人報告什麼,領導人越相信自己對,自己能⋯⋯,結果只有越走越遠,加速崩潰!

      總而言之,我的想法是,要想「堅持名分」,紅旗不倒,必須積極進取,展開一個「名在實歸」的「中興」進程,奮進多數人的現代化,引領中國率先走出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谷底。發揚黨內民主,高舉民主大旗的方向一以貫之,「堅持名分、員主固基、期限責任、系權制衡、兩體互動」,相互之間交叉互動,緊密聯繫,這是我對中國政治改革的一種理解,核心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改革。要想實現多數人的現代化,要想堅持紅旗不倒,核心力量必須充分自信、大刀闊斧地政治改革。當然,風險很大。但是,要有信心。核心是「堅持名分」和「員主固基」。決定改革成敗的關鍵,還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只要能夠大膽發動全體黨員,鞏固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基礎,政治改革就能像過去所有成功的經驗一樣,立於不敗之地。可以說,依靠八千萬黨員的政治改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13 億中國人民,實現多數人的現代化的制度保證。

王小強:電視劇《劉羅鍋》一首歌詞唱的好:天地之間一桿秤,秤砣就是老百姓。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八千萬宣誓效忠鐮刀錘頭的共產黨員就是秤砣。在涉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多數人還是少數人的現代化這樣的大是大非,值得黨員公投,直接拿秤砣來稱!

鄧英淘:需要強調指出,我們不是為改革而改革,也不是理想主義追求公平正義,這裡不是一個簡單的價值取向,而是一個非常現實、非常直白從而非常艱難的選擇。奧斯特羅姆說過,「制度經濟學家假設,制度安排的績效取決於要解決問題的特定類型。」 96多數人的現代化,史無前例。十幾億中國人民共同富裕,地球油氣資源承受不起。所以,(1)國際經濟、政治和戰略格局,(2)發展方式和(3)經濟體制、政制體制乃至政體、國體,始終三位一體,必須從最基本的水資源調配與國土整治,《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在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意義上,統籌考慮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如今,「全世界大約有 15 億多人(約佔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現在還沒有用上電或者任何礦物燃料」。 97如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條超越西方經典的、多數人的現代化道路能夠走通,如今世界 70 億、2050 年上百億人口,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就可以有一個不需要再次世界大戰,以分佈式可再生能源為基礎,因地制宜,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努力方向了。

-----------------------
96㊿奧斯特羅姆等:《制度激勵與可持續發展》52 頁。
97㊿「有 25 億人口的生活做飯、取暖或者照明用的幾乎所有能源仍然依靠木柴、牲畜的乾糞以及其他所謂的生物量。⋯⋯ 全世界共有 30 億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一半)所依賴的能源體系就連人類最基本的需要都滿足不了。因為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最快,所以,在未來的幾十年中,能源貧窮問題註定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保羅.羅伯茨:《石油的終結》XVIII、227 頁)

-------------------------------------------------------

王小強:「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現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和份量了。沒有免費的午餐。從 80 年代初你提出「三體問題」到今天,實現現代化,人均消耗能源,美國 11 噸標準煤、日本六噸、中國 1980 年 0.6 →2005 年 1.7 噸, 98這道簡單的算數題,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費盡心機小 30 年時間,先知先覺走到了形格勢禁!不是欣羨瑞典的民主社會主義嗎?社會民主黨也信恩格斯主義。按你的三種機制「鉤兌」配比,互惠機制的比重、濃度比「以民為本」的香港政府多多了,真正值得認真學習 —瑞典政府鄭重宣佈 2020 年建成無油國家!如今首都公交和政府車全用生物燃料或沼氣了。 992007 年,歐洲可再生能源委員會和綠色和平組織預計,到 2050 年全球一半的能源需求將通過可再生能源來滿足100美國金融海嘯以來,黨中央已經反復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斗膽冒叫一聲:倘若中國從現在開始也認真算算大賬, 101調水 + 種草,用實際行動鄭重承諾 2050 年油氣資源基本自給,至少不繼續增加進口,和平崛起,實現現代化,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就有希望了!

--------------------------------
98㊿鄧英淘:《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27 頁表~2(見本書28 頁)和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7 頁。
99㊿2007 年上半年,瑞典使用替代能源的汽車銷售量兩萬多輛,佔新車銷售總量的 15%。「最近 5~10 年,瑞典開始推廣生物乙醇的工業化生產,目前瑞典生物乙醇汽車比比皆是,⋯⋯ 據歐盟統計,可再生能源目前已佔瑞典能源消耗量的 28%,比歐洲平均值高四倍多。現在該國只有 32% 的能源來自石油,比 1970 年的 77% 大幅降低,⋯⋯ 瑞典能源局每年贊助四五百個研究計劃,一年經費約 15 億克朗。在整個瑞典境內,各種能源開發項目如雨後春筍。像北方極地的恩舍爾茲維克小鎮,就投入了近百億資金,計劃在十年內研發出用木屑生產車用燃料的技術。⋯⋯ 目前,瑞典 5% 左右的電能來源於生物質能源,2020 年將增加到 20% 左右。」(趙華:〈瑞典邁向「無油國家」底氣何在〉,《中國石化雜誌》2010 年六期,
http://monthly.sinopecnews.com.cn/shzz/content/2010-07/23/content_840441.htm)
100㊿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11 頁。
101㊿詳見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12.〈中國能源經濟的未來〉。

----------------------------------------------------------------------

      舊的發展方式和工業化之路是以點塊聚集的不可再生能源為基礎,它是從減弱生物圈質能循環中獲「利」,這是少數人發達和現代化之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條死路。新的發展方式和工業化之路則要從加強生物圈質能循環中獲利,它是以分佈式可再生能源為基礎,是中國及世界大多數人發達和現代化之路,此乃數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或可謂之。102

                                                                     楊瑩 錄音、整理
                                                                  王小強 訪談、查書

-------------------
102㊿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215~216 頁。
-------------------------------------------------------------



涉及和引用書目:
安維華、錢雪梅主編:《海灣石油新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
(美)曼瑟.奧爾森:《權力與繁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美)曼瑟.奧爾森:《國家的興衰 — 經濟增長、滯脹和社會僵化》,上海三聯書店 2007。
(美)曼瑟爾.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上海三聯書店 1995。
(美)埃里諾.奧斯特羅姆:《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聯書店 2000。
(美)埃里諾.奧斯特羅姆、拉里.施羅德、蘇珊.溫:《制度激勵與可持續發展 — 基礎設施政策透視》,上海三聯書店 2000。
(美)埃里諾.奧斯特羅姆、羅伊.加德納、詹姆斯.沃克:《規則、博弈與公共池塘資源》,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1。
(美)文森特.奧斯特羅姆:《美國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機》,上海三聯書店 1999。
(美)文森特.奧斯特羅姆:《複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論》,上海三聯書店 1999。
(美)文森特.奧斯特羅姆、羅伯特.比什、埃里諾.奧斯特羅姆:《美國地方政府》,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美)約拉姆.巴澤爾:《國家理論:經濟權利、法律權利與國家範圍》,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6。
(英)肯.賓默爾:《自然正義》,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長江水利委員會宣傳新聞中心編:《林一山與長江人》,武漢出版社 2001 。

陳吉元、鄧英淘、薛玉煒、劉建進:《中國農村的變革與發展》,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香港)大風出版社 2011。
鄧英淘:《再造中國,走向未來》,(香港)大風出版社2010。
鄧英淘: 《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 中信出版社1991。
《鄧英淘集 — 求實.發展》,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1989。
鄧英淘改編(南懷瑾原著):《中國傳統文化導讀》,南海出版公司 1999。
鄧英淘、何維淩:《動態經濟系統的調節與演化》,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鄧英淘、崔之元、苗壯:《南街村》,當代中國出版社1996。
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編著:《西部大開發調研實錄之二 — 再造中國四編》,自印 2002。
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編著: 《西部大開發調研實錄 — 再造中國三編》,中央編譯局出版社 2001。
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西部大開發方略 — 再造中國續編》,文匯出版社 2001。
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楊雙:《再造中國》,文匯出版社 1999。
鄧英淘、姚鋼、徐笑波、薛玉煒:《中國預算外資金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0。
(美)羅傑.弗朗茨(Roger Frantz):《X 效率:理論、論據和應用》,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3。
(美)邁克爾.克萊爾(Michael T. Klare):《石油政治學》,海南出版社 2009。
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1984》,中國統計出版社
1984。
國務院農研中心發展研究所:《走向現代化的抉擇 — 關於中國長期發展問題的報告》經濟科學出版社 1987。
浩君:《石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臺灣)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 2005。
黃河水利委員會《當代治黃論壇》編輯組編:《當代治黃論壇》,科學出版社 1990。
江紅:《為石油而戰 — 美國石油霸權的歷史透視》,東方出版社 2002。
李周、李誼青、張玉環、尹曉青:《西安生態養殖場》;
陳吉元主編,鄧英淘、唐合儉副主編:《全國百家鄉鎮企業經濟典型調查》,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8。
林一山:《河流辯證法與沖積平原河流治理》,長江出版社 2007。
林一山:《中國西部南水北調工程》,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1。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頓:《1 9 0 0 年以來的美國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3。
(美)保羅.羅伯茨(Paul Roberts):《石油的終結》,中信出版社 2005。
盧躍剛:《長江三峽:半個世紀的論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3。
魯迅:《且介亭雜文》,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3。
《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 1991。
《毛澤東選集》五卷,人民出版社 1977。
南懷瑾:《老子他說續集》,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
南懷瑾:《論語別裁》,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0。
南懷瑾:《孟子旁通》,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1。
農村經濟年度分析課題組:《經濟綠皮書:1992 年中國農
村經濟發展年度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3。
農村經濟年度分析課題組:《經濟綠皮書:1993 年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年度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
農村經濟年度分析課題組:《經濟綠皮書:1994 年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年度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
( 美) 勞倫斯. 彼得( P e t e r , L . J . ) 、雷蒙德. 赫爾(Hull, R.):《彼得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7。
漢克.托馬斯(Henk Thomas)、克里斯.勞甘(ChrisLogan):《蒙德拉貢 — 對現代工人合作制的經濟分析》,上海三聯書店 1991。
涂小馬、崔泳準選註:《曾國藩文選》,蘇州大學出版社 2001。
王小強:《投機賭博新經濟》,(香港)大風出版社 2007。
王小強:《史無前例的挑戰 — 讀美國近來戰略研究》,(香港)大風出版社 2006。
王小強:《「文明衝突」的背後 — 解讀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復興》,(香港)大風出版社 2004。
Wang Xiao-qiang 1998:China's price and enterprisereform, 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中文版:王小強:《「摸著石頭過河」:中國改革之路 — 對薩克斯和科爾奈的批評》,(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6。
王豐、劉洪義、李建華:《石油資源戰》,中國物資出版社 2003。
(美)托比.謝利(Toby Shelley):《石油紛爭地圖》,(臺灣)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006。
徐笑波、鄧英淘、薛玉煒、劉建進、胡斌:《中國農村金融的變革與發展》,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4。
楊世華主編:《林一山治水文選》,新華出版社 1992。
楊世華主編:《葛洲壩工程的決策 — 林一山治水文集之二》,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姚鋼、鄧英淘、薛玉煒、徐笑波:《發展.變革.反思— 中國體制改革的進程和趨向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日)伊籐昌哉:《自民黨戰國史 — 權力的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 1984。
中國社科院經濟文化研究中心:《三網合一:中國電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國審計出版社 2000。
中國社科院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家電世界:中國家電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國審計出版社 2000。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文化研究中心主編:《林一山縱論治水興國》,長江出版社 2007。
中信泰富政治暨經濟研究部: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香港)大風出版社 2009。
朱熹:《四書集註》,(臺灣)文化圖書公司 1997。




-全文完-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道家上品丹法《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南老師說:最上乘大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清淨經》原文: 《常清靜經》(又稱《清淨經》)是《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的簡稱,大約成書于唐代,收錄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