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再造中國》縂序

南老師說:《再造中國》縂序


鄧英淘先生於2012年3月11日晨,逝世,終年61嵗


懷才不遇千古英豪同浩歎
胸襟坦蕩百年世事等空花
                   南懷瑾敬挽


天縱聰明 壯懷激烈 英雄無用武之地
高瞻遠矚 興邦長策 一腔熱血化宏圖

               小強、木生、培慧、琪元哀挽


特別提示:鄧英淘老父高齡,只知道獨子作爲訪問學者遠赴美國,切記。

zaizaozhonguo.jpg

作者: 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楊雙
ISBN: 780531649x
出版社: 文匯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9年7月
價格: HK$20.00


旱鎖巨龍﹐環境危機空前嚴峻﹔沙臨城下﹐距京畿僅17公里之“遙”。已有50%以上的國土資源遭受侵食和沙化。人與地的矛盾﹐主要的問題是缺水……沙漠南侵﹑黃河斷流﹑水土流失﹑長江變黃﹑生態污染﹐威脅與日俱增﹐已成心腹大患!4億新增人口往何處去﹖所需5000億斤糧從哪裡來﹖水資源調配與國土整治是刻不容緩的燃眉之急。


“拯救黃河﹑南水北調﹑再造一個中國”﹐本書將探討中國未來發展的這些重要問題。


序言:南懷瑾談調水問題

導論:民以食為天,食從水土生

第一篇 環境危機 空前嚴峻

第一章:旱鎖巨龍

第二章:母親江河的憂患

第三章:流失著的祖國

第二篇 南水北調 勢在必行

第四章:供求缺口愈益嚴重

第五章:南水北調勢在必行

第六章:南水北調諸家談

第三篇 重整河山 千秋功業

第七章:大西綫的可調水量

第八章:「大時空」的調水框架

第九章:南水北調十綫概覽

本篇附件一:再造一個埃及 — 埃及啓動世紀工程

本篇附件二:世紀之夢 — 亞馬遜河水灌溉撒哈拉大沙漠

結語:再造一個中國

附錄:挑戰與希望

附錄一:艱苦卓絕的戰鬥

附錄二:科技進步的希望

附錄三:艱難的體制探索

後記

後記附件:南懷瑾老師關於南水北調的一次談話



《再造中國》縂序

-南懷瑾


調水問題

      “拯救黃河、南水北調、再造一個中國”,這三個驚心動魄的響亮口號,初聽起來,好像就是一件事,再經反復三思,卻是三個不同的內涵,雖然可以混為一談,但在事功的行動上,卻有三個不同的理念,因此,在論證上,須從各個不同的觀點出發,正如國內各位高明水利專家和學者們的意見一樣,必須集思廣益、求同考異、慎重行事。

拯救黃河

      先說拯救黃河這個問題。其實,這也就是從漢、唐、宋、元、明、清直到現在三千多年來的老問題。尋找歷史文獻的主要研究資料,從《山海經》、《水經註》與(公元初)漢儒賈讓的“治河三策”以及康熙時期(公元1680)畢王孫的“治河三議”,仍然不失為最有參考價值。古代所謂的治河的意義,也就等同我們現在所說拯救黃河。希望大家不要認為那是古書古文,缺乏科學論證而輕易放棄,其實,這些古書和古文中,正有許多有關中國古代科學的重要關鍵,不可因看不懂便認為是迷信,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尤其有關治河問題,在清初康熙親政的少年時代,他在宮廷的殿柱上,便寫上“三藩、治河、漕運”是他當務之急的三件大事。所以在治河的歷史上,也以康熙、雍正數十年間最重要、最繁重的政略大事,更值得反思參考。但從公元前廿三世紀開始,大禹治水,固然可說是代他父親治水無功而贖罪,事實上,他是完全無私的貢獻,他的治理黃河,導流入海,是為拯救萬民的心情而從事。至於由漢初到清初兩千年來的治理黃河,乃至隋開運河,以及明初的治河而兼治淮等作為,從廣義來說,固然也可說是為國為民,但事實上,由漢唐到明清歷代治河的主要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統治政權,用來運糧到京畿和財貨上的轉運。那和我們現在所提出拯救黃河的基本理念和目的,似乎相同,但卻大有不同的意義。

      因此我看到的另一個資料,認為黃河斷流、黃河淤塞並非就是大害,只要先從西北高原調水北流,然後分流灌溉華北、華中地區,其利豈非更大於弊。他的構思是從水土流失的長遠處著眼,希望能夠覆地翻天,變黃河下游為耕植生產的農田,這實在​​大大出人意外,應該算是現代中國的奇人奇思,不可等閒視之。但理想歸理想,事實歸事實,把理想變成事實,還要經過許許多多方面的科學論證,大膽的設想,不是完全沒有他的理由。這是附帶在此一提,屬於將來後代的預言。

南水北調

      再說南水北調這個問題,其中也有古今兩者相同而又不盡同的意義。從漢代賈讓“治河三策”的上策開始,他就是主張治河要循大禹治水的故道,引河北流入海。清初畢王孫的“治河三議”,也是主張恢復大禹治水的故道,要使南徙的黃河,重歸引入北流的故道。

      清初有關治理黃河北歸故道之議的還有多人,如說:“禹後無水患七百餘年。”“漢武時期,導河北行,复河舊跡,八十年無水患。 ”其他如劉獻廷說:“西北乃先王舊都,二千餘年未聞仰給東南,何則?溝洫通,水利修也。”“自劉(淵)石(勒)雲擾,以訖金、元,千餘年未知水利為何事,不為民利,乃為民害。故欲經理天下,必自西北水利始矣。”“不知水道之當詳,正在西北。”諸如此類有關古人南水北調的意見,他們所說歷史上有關河患的數據,雖然並不完全精確,但其目的是主張引河北流,比較可以保障減少黃河水患的觀念是一致的。至於我們現在所說的南水北調,不只是為了減除黃河中下游決口的水患,同時為了徹底解決華北、西北、東北的水旱災害,而且要變黃土高原和廣袤的沙漠為綠洲。所以要調動西南高原長江源頭的水量,迴流上引而注入現在的黃河,既可有利用於農林產值,並且有利於其他種種水利資源,豈只是減除黃河水患和沿河地區的干旱,甚之擴而充之,提升上引,開發西北,使沙漠變成綠洲,形胜江南,不是只為拯救黃河斷流的干旱而已。這便是古今南水北調同而不同的觀點,這一理解,大概不會離題太遠吧。

再造一個中國

      至於當今現在所提出再造一個中國的理念,與拯救黃河、南水北調,似乎就是同一個問題。事實上,再造一個中國的呼喚,並不是只為黃河斷流和黃河決口的水旱問題。我們必須要知道立國之道;首先須要著眼於千秋萬代,然後才是考慮確定百年大計。環觀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在這個時空範疇以內求得生存,隨時隨地都包藏有內憂外患的隱憂,這是只能預防而無法避免的事實。大處著眼,從宏觀來講,我們中國現代開始的最大內憂,就是缺水和沙漠的擴展問題,極其緊迫地跟隨我們的現代和後代。

      因此,便有一群有心之士,和研究水利專家學者們提出拯救黃河和南水北調的呼聲。如果我們綜合理解了這些重大的觀念以後,便可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就是缺水。換言之,中國人和世界上其他有些地區的國家一樣,水的資源相當缺乏。水是養命的重要資源之一,水也是農耕生產和許多財富產值的根本資源,所以便有西線、中線、東線調水等呼聲迭起。甚之,要從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調水的構想各個方案的提出,當然不要誤會這些方案是同於古代治河治水的“奏議”一樣,其實這些提議都是學者、專家科學性的論證,聽者有心,言將無過,真正行動起來,那是靠智、仁、勇具備的大德者來推動,才能完成一代千秋不朽的事功。

天一生水問題

      當我隨筆寫這篇亂談文章的開端,同時也在仔細研究現在埃及、以色列,甚之,南非等地引水調水的問題。忽然又接到英淘、小強的電傳催促說,書已完成;要我寫序。這可為難了,我是個老頑童,胡吹可以,要我來真的,那就要我出“佯相”了!因為我正在想,世界上水從那裡來?根據一般自然科學的說法大約有兩種,一是說水是從大氣圈與光合作用變化而來;一是說火山爆發岩漿冷卻以後變成水。我不懂科學,更不是研究科學的人,但對這種說法,好像就是我在十二歲左右的童話知識。據我讀中國古書的所知,水、火、風、雷(電),都是從自然界真空動靜變化的化合所產生,這方面的傳統科學舊理論,其實不少,而且相當深刻,只是現代人盲目地揚棄古老傳統的科學理念,並無深入的運思研究。現在世界上人們爭說調水,都是從地面上現有水量多的地方來打算。為什麼自稱已達到精密科技時代的現代人,不用重賞資金鼓勵科學家們去研究大氣層的溫室效應,改變地球物理的內在地熱,變更地面環境和大氣層的溫差,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做到“雲騰致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卻仍然和古人差不多,在靠天吃飯,靠地喝水呢?我想調水果然重要,趕快成立一個“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向天調水的科技機構,設法徹底解決全人類不被水的貧困所困,那是更為重要的事。中國人才濟濟的科學家們,決不會比別人差,因為國家社會並未為這個課題而高懸重賞,登壇拜印,所以沒有科學家出來向天調水,敢為天下先吧!

附註:“天一生水”是易經像數學對天地自然物理變化的基本科學原理。所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等等。



後 記

      1998年11月,南懷瑾老師看了我們寫的一篇關於南水北調的文章,十分重視。後即邀我們面談,詳詢有關的各種問題,​​並囑不可淺嚐輒止,應當把研究的深度推進一步,並且要與實地考察、諸家卓見相互印證;老師還慨然應允對本項研究給予資助支持。

      之後,我們遵照南老師的意見,於1999年1月邀請有關同道籌組“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考會”,為了便於深入研究,成立了“水利資源調配與國土整治課題組”,開展了專家訪談,資料收集,編輯錄入,編寫訪談紀要,情況綜述,研究報告,編印《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考會:工作通報》,召開各種研討會,拍攝編制影像資料等等調研活動。在此基礎上,我們徵得南老師的同意,於4月底將課題組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修訂整理,是成此書。項目研究經費係由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和粵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資助。

      在整個研討過程中,南懷瑾老師始終非常關心,多次給予指教,課題組還得到了“參天水利資源研考會”諸位同仁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他(她)們是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李真吾女士,香港大學教授趙海英博士,台塑美國公司楊定一博士、王瑞華,彭馬會計事務所彭嘉恆、馬有慧女士,南亞投資管理公司南國熙,(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侯承業博士,比利時銀行朱守正,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秦曉,中國光大總公司孔丹,粵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康典,《中國稅務》雜誌社張木生,北京惠泰國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李三友,中央電視台劉靖、廉耀,《經濟體制比較》雜誌社肖夢,《瞭望》周刊姬斌,海南航空公司陳峰等等,在此一併致以誠摯的感謝。如若沒有這些關心中國水資源調配與國土整治事業的前輩、同仁的熱情支持,本項研究要想取得任何一點進展,都是不可想像的。

      全書的整編、撰寫分工如下:謀篇佈局的策劃設計由鄧英淘、王小強、梁中鋒負責,導論由鄧英淘、王小強撰寫,第一章由鄧英淘、楊雙撰寫,第二、三章由楊雙撰寫,第四章、第五章由鄧英淘撰寫,第六章由鄧英淘、王小強整編,第七章、第八章由崔鶴鳴撰寫,第九章由鄧英淘整編和撰寫,第三篇附件一由張木生撰寫,附錄的有關材料由鄧英淘提供、王小強整編,結語由鄧英淘、王小強撰寫。最後由鄧英淘、王小強編校全書。

      全書的資料錄入、打印及部分編輯工作由課題組成員薛玉煒、楊瑩、王穎琦、吳寧完成。

      這本書只是一個初步的成果,還有大量的問題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調查研究,我們希望在前輩、同仁的支持鼓勵下,發揚艱苦奮鬥的民族精神,與戰斗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人民一道,繼續探索。

後記附件:

南懷瑾老師關於南水北調的一次談話

時間:1998年12月19日下午四點
地點:香港堅尼地道36B 四樓
參加人員:南懷瑾,鄧英淘,王小強,李素美,趙海英
談話記錄和整理:趙海英

小強:上次老師對我的談話,我已經向英淘傳達了。老師講的要點是:應該籌辦研究考察會,叫作“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考會”。 “參天”二字源於《中庸》的“參天地之化育”。意思是說,天地有所缺撼,人生的真正​​意義,就是要參與彌補天地的缺憾。因此,“參天”二字可以成為我們​​的標誌。這個標題將來還要請老師親自動筆寫出。

懷師:今天英淘來了,可以當面談,太好了。我知道你們都主張要快乾,實幹。

小強:我們對這件事是認真的。英淘從1991年就開始關心這件事情了。

懷師:前段時間,小強把你的這篇文章寄來。我一看題目是“再造一個中國”,心裡想:你們這些小朋友又吹牛了,再加上當時正患感冒,就隨手放在一邊了。大約兩、三個星期前,小強到這裡來,問我看了那篇文章沒有,我說還沒有看,他就給我大概講了一下,我回去馬上就看,看後拍案叫絕!而且認為勢在必行,非做不可。我心中已有數,此事非干不可!我知道你們沒有錢,所以馬上叫小強來,我願意個人先出一部分錢,做為活動經費。後來,秦曉和康典都來過,他們也很興奮,都說要盡力支持這件事。

         先問一個問題,你們怎麼會想起寫這麼一篇文章。

英淘:這些年來,我們到西北地區做多次調查,對水的問題感受甚深。老師啊,您是南方人,又久居嶺南之地,很難體會這些無水、缺水地區人民之苦,那真是一個苦旱之地啊!然而,這個地方的光、熱、土、草、能、礦資源極為豐富,只要有了水,這裡絕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例如,號稱塞外江南的石河子市,就是王震將軍當年帶領新疆建設兵團,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建立起來的。

懷師:噢,這倒使我想起一首古詩:“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片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看來王震將軍真是不輸古人。

英淘:老師說得是,王震將軍就是開發大西北的當代先驅者。要想對大西部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就必須把西南的水資源與西北的光、熱、土、草、能、礦資源結合起來。我記得1991年的時侯,《光明日報》曾經發表過一條消息:中國科學院綜考會青藏高原考察隊隊員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即在青藏高原上,沿等高線把雅魯藏布江的水以自流的方式引入黃河,經青海調蓄,輸水到柴達木盆地,解決西北的水資源短缺,再經黃河進入內蒙古,輸水到華北和東北,徹底改造西北、華北和東北的沙漠。我當時看到這條消息,為之感奮不已。從此,就一直關注和留心這方面的進展。今年二月,讀了《當代思潮》第一期“南水北調的宏偉構想”之後,便斗膽寫了“再造一個中國”一文。

懷師:噢,原來是這個樣子。前兩天,一位好朋友來,談到到這個工程,也很支持這件事。他說,原來水利部老一輩水利工程人員各執一說,見仁見智。我馬上問,這些有代表性的專家大概有多少,他說不到二十人吧。那我們就抓緊向他們請教,了解他們的意見,同時盡快成立一個參天水資源工程研考會,開展研究和實地考察。現在,主要的分歧在哪裡?

小強:目前看來,對於以自流的方式,每年調雅魯藏布江及藏南諸河近兩千億的水入黃河,爭議最大。看來,這確實是一個十分困難的問題。

懷師:“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天下的很多事情,僅靠打筆墨官司,可能永遠不會有結論,必須精思和力行。

英淘:老師說的是,這使我想起了林縣人修紅旗渠的故事。林縣地處太行山東麓,那里以往也是極度缺水的地區。有的人洗衣服,只能用積存下來的尿來洗。苦旱至此,可見一斑。當時,林縣人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於絕境中奮起,要修一條千年不壞的好渠,把在崇山峻嶺間奔流的漳河水自流引入林縣。當時不少人說這是異想天開,祖祖輩輩幾千年都是這樣苦熬過來的,要能修,早就乾成了。楊貴為了讓修渠的民工能多吃點糧食,不得已動用了戰備糧,這在當時可是擔了殺頭的風險啊。有人對他說,這個渠要是通不了水,你可就成了千古罪人。為此,他給自己準備了一個刻著“千古罪人”四個大字的石碑。時值1962年,正是三年困難時期,全國的工程都在下馬。但林縣人和林縣的水利工程人員一起,勒著褲腰帶,餓著肚子,硬是憑著原始的工具— 鐵鍬、鎬頭、錘子、鋼釬、籮筐和土製炸藥,用了十年的時間,在崇山峻嶺之間修渠三千華里,完成了這項林縣亙古未有的水利工程— 引漳水入林。國際友人稱之為“人造天河”。

         前些天,電視台裡播放了紅旗渠的八集電視劇,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血性之人,觀之淚下,心神往之。這又應了一句古話:“天下事或激或逼而成者,居其半。”那些人不正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麼!

懷師以一縣之力,幾乎赤手空拳,積十年之功,成千年之業,壯哉,偉矣,善哉!佩服!佩服!三十六年過去了。今天以一國之力,總不至於一百年還乾不成一件關乎全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千秋大業吧?現在最要緊的是要行動起來,應該地不分南北東西,人不分黨派出身,關心這個事,思考這個事,拋棄一切狹隘的學術門戶之見,團結盡可能多的力量,來促成這件事。我們這個研考會,由我出頭比較好,我這個人無黨無派,一個老文人。中華民族,中國的讀書人、知識分子們,幾千年來始終想做、但又很難成功的一件事,就是水利工程!幾千年前,有大禹治水九州,奠定以農業立國的基礎。到了秦朝,有李冰父子造都江堰,使四川成為天府之國;後來又有隋煬帝開運河,貫通南北,遂促盛唐之業。今天有三峽工程,要等到以後看出效果。南水北調這是第四件,非做不可!舉世譽之而不計,舉世毀之而不顧。

         這件事做得好,可以再造一個中國,對中國是大有利;即使困難再大,做不好,退一萬步講,還是可以利益黃河以北;再退一萬步講,也有利於西北;實在不行,再退一萬步講,可以改善西北高原地帶和沙漠,可以利益整個青藏高原。此事有百利而無一害,即使出些差錯,也不會造成大禍害,對國家其他方面沒有大的影響,而且又沒有移民的負擔,所以是非做不可!

         自滿清以來,金溫鐵路一直沒有修成,我牽個頭,把它修成了,金溫鐵路現在已經通車。功成身退,還路於民,這點我也做到了,做這種事情我是有前例的。這件事即使不成功,也是一件好事,一年以後,把這些材料都整理出來,也算是一個好故事。而且後面的人還可以根據這些材料接著做下去。

         你們先回去籌備這個研考會。研考會要把各種反對意見都列上去,詳加討論,兼聽則明麼!這樣將來有別人反對的話,一看他們的意見已經討論過了。所以,研考會一定要集思廣益,克服門戶之見,博採各家之長。第二,要展開研究,從民族大義,從中國長遠發展的角度,把這件事的意義研究清楚,講清楚。第三,要實地考察,一定要實地去看,不要弄成少數書生關起門來,坐而論道,紙上談兵。這件事情做起來,即使一無所成也是成功,畢竟開了個頭,以後別人可以跟上。

          英淘、小強啊,我送你們兩句話:當時只是尋常事,過後思量倍有情






-1AA


相關主題

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全文
http://greatsupreme.joinbbs.net/viewthread.php?tid=1120&extra=page%3D1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道家上品丹法《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南老師說:最上乘大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清淨經》原文: 《常清靜經》(又稱《清淨經》)是《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的簡稱,大約成書于唐代,收錄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