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普說準提·《當修大人法》/首愚和尚

普說準提·《當修大人法》

首愚法師峨眉夏安居自策勵他法語錄

釋首愚


修行如開車直行,才有一點懷疑,前頭即時出現叉路

      聲音是我們報身的一部份,四大不調,身體有毛病的,講起話來就有氣無力的樣子。依中醫望、聞、問、切的看病程序,望是首先看看你的氣象、你的氣色;聞是第二聽聽你的聲音,從聲音中,曉得你的身體那個地方有毛病。我們準提法是一個從音聲入門去轉化報身的法門,報身不圓滿當然初修時咒語會念得不好,不過如果你能以金剛念誦,持之以恆地將咒語念到很純熟,那返轉回來,你的報身便可得到很大的轉化,你念誦出來的美妙的咒語音聲,證明了你四大報身調和的越來越理想,而將全身的細胞、筋骨、筋絡都鬆解開來。這是什麼功夫啊!這是一個真修實證的功夫,你只要好好來作實驗,必能得到這樣的結果。


      能把咒語念得好、念得順暢,不容易了。咒語要念到不懷疑,則與佛法的見地有關。所謂佛法的見地,是見到生命的本來。什麼是生命的本來?徹底見到諸法實相,即見到空性,見到法性。不但要見到生命的本來是空性,也要看到生命現象的法性,法性就是緣起之性。整個合起來叫做[性空緣起,緣起性空]。

      整個生命緣起的過程我們清楚嗎?那是空有多深邃,緣起就有多廣大,我們可不要以為現象好了解,現象是極為不可捉摸的。有的羅漢們見到空性了,但是對緣起法不一定透底地了解。明悟緣起要觀察入微,要發心去行菩薩道,整個在現象中去摸索,去仔細觀察,才有可能。比如人性方面的所謂八十八結使的心理活動,其來龍去脈,跟一個人的因果輪迴和修證的因緣際遇一直牽連推演著,這就是緣起的境界和事理。我們弄清楚了,那才會對佛法真信不疑。

      佛法見地達到相當程度的人,便能明理而不疑,那修起法來遇到障礙便容易突破了。一般人在修法過程中,常常還在問:[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啊?有沒有效果啊?這對或不對啊?]你才有這麼一點懷疑,便有如一部汽車本來在路上跑得好好的,忽然出現了雙叉路乃至三叉路,向左右中三個方向轉去都不是,那就永遠停在那裏了。修法無疑者,自然修得一路通暢,通到底。而疑者自生障礙,自己無事生事,找自己的喳,廢了自己的功夫,這多可惜啊!

      事實上,佛法又有幾個人是全弄清楚才來修的?有那幾人敢講這個大話?大家都是一邊修一邊學習,好像邊開著車,邊走邊問路,而路在嘴上,你就慢慢開、慢慢問,重點在一路行去,別半途而廢。所以能夠老實念咒不容易,老實念咒你就容易得到利益,邊行邊問路,但別被紛紜不清的事理擾亂了信念,雖然對一些理念還未領會,但你的信心十足,毫不懷疑,這叫信行人,這種人非常可貴喔!

從《大乘起信論》了解舉心動念影響命運的嚴重性

     《大乘起信論》中有個比喻,法性是體,法相是用。法性好比海水,海水以濕性為它的體;法相好比波浪,風吹浪起。波浪跟海水看似兩種,但彼此有分離嗎?沒有,波海本來一體。我們凡夫在生死煩惱的流轉中,有時在地獄道,有時在畜生道,有時在餓鬼道,有時在人道,有時在天道。這六道是相,眾生的貪瞋癡慢疑也是相,乃至種種的善念、惡念一樣都是法相的相。

      法相從什麼地方起來的?從法性中展現來的。所以學佛人修行需要明白所謂六道輪迴的因緣果報,它是由法性所造出來的法相,因緣果報的法相就在個人細微的舉心動念中形成,如海上起風生波。懂了這一點,那麼他便不再隨便動念了,而縱有所念,所起的念頭都是善念。一個人的內心波濤洶湧,或是命運起伏不定,這都是自己在困擾自己。你沒有真切地了解法性,便常常自亂陣腳,把人生的現象都變成一個一個不可收拾的亂象,這是不知因緣果報的嚴重性的人。你一旦只其非同小可,那自然會去把因緣果報的現象照顧好,心平氣和地持心,如果沒這麼做,你說你明白法性,那騙人!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我們千萬不要一直陷在無明的妄起、妄見中啊!

修專一是讓自己先好好喘一口氣再說

      佛法不同於其他宗教,主要是在般若方面。其他宗教談布施,談持戒,談忍辱,談精進,談禪定,這大都有的。還有,一般宗教大都認為宇宙之間有個主宰,也就是創造宇宙的神,但佛法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佛法的宗旨是將一切歸於無我、無人、無眾生的無相之空,透過無相之空去觀察宇宙人生是幻化的,是無常的,了解一切現象都是緣起。這就是佛法不共他教的般若智慧。

      我們一般人是很難想像得到般若空性所示一切本來具足的境界,那種境界乃無修無證,萬德莊嚴的大圓滿。這個大圓滿對平常心散亂得很、煩惱得很的眾生而言,真的是莫測高深,聽也聽不懂。因此談佛法的修行,一下先不要談得那麼高遠,首先怎麼樣讓自己能夠在人生勞累的旅途中歇歇腳,找個飯店,洗洗澡,把衣服換乾淨,休息一下,好好吃一頓飯,讓體力恢復。這是我們一般凡夫初步所需要的修持。

      這道理以另一事為喻。我們修行好比在找醫生,先要打聽那個醫生比較高明,有不少人都說他被某醫師看了有效果,病就慢慢好起來了,這有口碑的,其他人就找來了。找到一個可靠的醫生,你就不用擔心他給你把脈把得對不對,藥方開得合不合。但你要曉得處理對不對,除非你也懂得醫學,且比他高明。本地在醫學院學醫最起碼要七年,出來還要見習累積經驗,而每一個當上醫生的,後來要成為明醫,數目不會多。我們修學佛法也是一樣,自己煩惱一大堆,等於一個人生了重病一樣,很需要醫療,有幾個人能夠把醫治煩惱的道理弄清楚,讓自己對佛法產生信心?要能夠完全理解到,除非上根利智。普通一般人都很難理解生命的複雜現象,現象都搞不清楚,當然本體更不用講了。所以我們接觸佛法也要找有口碑的,先感受到修得有效果,這樣就夠了。

      那麼這個能讓你安心服用的佛法是什麼呢?就是做到初步使心專一的繫心一緣之法。再高的理論,什麼無修無證的大圓滿,你做不到繫心一緣,做不到專一,免談!你路走累了,不先找個地方養精蓄銳一下,你不可能走到終點。剛開始,再高再深的道理,對你有用嗎?但是只要一專一,你就可以得到休息,喘一口氣,得到些許輕安的法喜,這有益於你最後的大徹大悟。

      這輕安的法喜,深入了,那就是所謂禪悅為食的境界,等到你品嚐到這一味,那麼那趨向沒有雜染的出離心起來了,無修無證大圓滿的向上事,這時才有契悟的份。

修行的功夫是從零星的生活片段收集而來

      談到修持佛法,好比龜兔賽跑一樣,千萬不要做那一頭聰明狡猾的兔子,一開始衝得快,然後找個地方睡大覺。我們倒不如學那隻笨龜,慢慢走,慢慢爬,以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一點一滴去下功夫。你修法用功絕不能玩小聰明,那等於作賤自己一樣,開自己的玩笑。所謂作功夫,那一定是要很耐煩的。這種耐煩的功夫,往往最不惹眼,看起來很普通平常,就在你最普通最平常一步一步走時,功夫的底子就無形中打起來了。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小細節,喝水、穿衣或與人對談時的心念反應,這些都是我們做功夫的一個起跑點。這些生活的起承轉合的任一片段,雖是零零星星的,只要你懂得去收集它們,懂得去配合法門的應用,那加乘起來,功夫的力道就會很強。如果你這裏也馬馬虎虎,那裏也馬馬虎虎,那你這一生就會馬馬虎虎地過去了,然後另外找時間來修,善其名為用功,其實卻是一個很不用功的人,就像那兔子一樣,只在一時一處奔躍,其餘時處都在睡覺,真是兔不如龜啊!

      還有,修行不但要能耐煩,還要能吃苦。修佛法總會遇到最艱難的階段,像各位不怕熱,這就已經了不起了。你怕冷、怕熱、怕辛苦,這些都是做功夫的死角,會被卡住的。所以學佛,意志力要比別人強,這個是最基本的條件。我們讀高僧的傳記,發現每一位高僧的共同點在於他們的意志力超人一等,他們的信仰特別堅定。我們看《虛雲老和尚年譜》,虛雲老和尚一生有所謂的四十八難,那麼多的苦頭有些他根本不需要吃的,但他都一一經歷過來,也都毫無怨言。還有,他自己每用功過一段時候,總要出來替某個叢林做事,重修復興祖庭,這工作裏面的艱辛,非具大意志力莫辨。而更了不起的是,把寺廟整頓好了就交給別人,毫不留戀,屁股一拍就走了,那種淡泊,成事不居功,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大和尚,不是偶然。

      所以大家想要有大成就,就要有大意志力,小成就也要有小意志力。並且你真要行道,則默默做去便是,也沒有什麼好敲鑼打鼓的。

不會說法的羅漢其實以他的修證成果說了法

     《了凡四訓》上寫得很清楚,雲谷禪師只是教袁了凡持誦準提神咒,並沒有傳他準提法,只要他老老實實念準提神咒,當然還配合改過遷善的修養功夫,做好人做好事,就這樣把整個命運都改變了,這對社會正面的影響有多大啊!此例就告訴我們學佛不需要好高騖遠,老實即是。

      在《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裏頭也告訴我們,一個修行人好比生了重病一樣,為了醫療,你並不用去讀醫學院,你也不一定需要研究藥理方面的書籍,硬要知道藥裏頭到底有什麼成分。只要有善知識的良醫告訴你這是好藥,你吃下去一定會有益的。所以也許你佛理尚不很了解,但你肯老老實實地念咒,那一定可以治得了你的生死大病和種種業障。當然你若有智慧、福報,懂得法理,那便如虎添翼,功夫的進境更順,修得更貼心、安心。另外《大智度論》裏頭也有類似的比喻,它說這好比一個人中了毒箭,要趕快把箭拔出來,服藥祛毒,如果你非要找到射毒箭的人,了解他的動機,和箭頭到底塗了什麼毒,就在你還沒找到問清前,你老早就翹辮子了。

      佛法為大家開了一個修行的大方便門,聽經聞法當然很重要,薰陶多少,就算多少。但看經歸看經,看了有沒有懂,也不曉得,只能先聽多少算多少,懂多少就算多少。這之間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個方法,直接來淨化自己、轉化自己的煩惱。這方面主要在你肯相信,你肯老實,那你就得救了。所以基督教、天主教特別受講信我得救,這可很有道理的。當然學佛你最好能夠問為什麼要信?能夠探討清楚是很好。只不過一下找不出答案來時,並不代表你就沒有希望。我們看有些羅漢尊者們,你問他道理,他講不出所以然,但是他卻已經證得空性,你不能說他沒有解脫。他們在後來要入涅槃時,往往就只講四句話。那四句話?[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皆辦,不受後有。]就這四句話,就是大學問,可別只以為他們不會說法。

咒語念一、兩百萬遍不算多,大意志力可不能少

      所以禪門祖師常告訴我們:[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如果我們說的是一套,做得又是另外一套,這樣就與佛法不相應了。道理的理解,只是修行的一個起端,了解以後,正好實踐。實踐很難,你要能夠貫徹始終,這要多大的意志力啊!所以你一開始,準提咒念得好不好,不重要,最重要的要問自己有沒有大意志力。這就牽涉到[信願]的問題了。只要你有了正信,發了大願,便能一路行到底。你有強大的一個信願基礎,你的號召力就很強了。就在這信願的無疑中,可以讓自己解脫,那怕十年二十年一直修下去,都無怨無悔。各位!大家有沒有這樣強大的信願基礎呢?

      你來參加一個安居,兩個安居,又算得了什麼,那只是個開始而已。參加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不算多,你修行有沒有這份耐力,就從這裏看出來了。所以修行的過程中,堅忍不拔的精神極為重要,再怎麼艱難,你都要克服它。比如說準提咒念一百萬遍、兩百萬遍還不算多,你念個一千萬遍、兩千萬遍看看,你有這能耐,那你就行了,也才稱得上廣大行,體會到普賢行願的妙處。

      修準提法當然要配合廣大行願,有些人得少為足,稍有一點氣脈動,就以為不得了了,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啊!你這一得少為足,那後面將變成起不了了。所以,在氣脈發動以後,你應準備這一生幾十年就是這麼持續用功下去。一個真正的學佛者,他的修行是生生世世盡未來際的,能這樣發心的人,那可真是[初發心即成正等正覺]了,令人肅然起敬,也必然常為十方諸佛所護念。

      希望大家都在佛的護念中,突破一切修法的障礙,直趨無上菩提去。






-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下面就開始講淨土之行。大家看到淨土就很容易聯想到流行的淨土宗,念佛法門。道理是相同,可是原則不同。一切佛法都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