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標題: 關於禪修|古國治 先生 [打印本頁]

作者: 性海身    時間: 2015-10-28 00:17     標題: 關於禪修|古國治 先生

江村市隱主樓0001.jpg
2015-10-28 00:14

關於禪修

古國治 先生 (2015-10-27)


    目前国内各地修建了许多禅堂,也有很多人加入了禅修的队伍,从积极面来看,这是好事,表示中国文化正在复兴之中。

    禅是中国文化的特色,自魏晋南北朝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传法于神光之后,达摩成为中国禅宗初祖,禅宗经过二祖神光,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到了六祖惠能之后,禅宗在中国唐代文化上大放光彩,上从皇帝宰相文臣武将,下至文人士子平民百姓都在学禅,禅宗祖师们和禅师们融合了印度的佛学和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他们悟道之后,深深领会了楞伽经的「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教育法从直指人心发展到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学佛法,影响了佛教其它宗派,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诗词,更以此影响产生了宋明理学。

    南怀瑾先生说禅宗教育法自宋明之后的参公案、参话头,已是末流了。到了近代把机锋转语、分析公案、冥思默照视为禅,更是末流的末流了,可说是外道禅、凡夫禅。目前流行的禅修,还有所谓的禅茶一味,估计接近于默照禅,这是我猜的,因为我没参加过,希望我是猜错了。这些现象多多少少都受到日本禅的影响。还有内观,那是标准的佛法小乘四念处修法,规规矩矩很扎实,很好,那是由缅甸比丘葛印卡推广,受到西方欧美重视,再流传到国内,也是禅修的一种,但是不可与中国的禅宗混淆。

    现在流行的禅修,参加者的目的何在?为了身体健康,为了治疗高血压、肥胖等各种疾病,为了降低生活压力,为了减少烦恼痛苦,禅修的确有此功效,西方人甚至用来治疗忧郁症,也起到很好的疗效。只是我们要了解,中国文化正在复兴的今天,中国禅宗的修学目的不是这些,中国禅宗的目的,是在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相,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烦恼,为何有烦恼?如何解脱烦恼?(不是透过禅修暂时压制烦恼)甚至如何解脱生死?这是人生的大问题,这才是佛法的大宝藏,这才是禅宗的真正价值所在。

    对中国的禅宗而言,打坐修定是很重要的,而且修定不限于打坐,要求行住坐卧都须在定中,必须透过四禅八定去求证去了悟。但是,禅定只是共法,中国文化的儒家道家都讲求定静修养,《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老子》讲「致虚极,守静笃」;佛法的般若才是不共法,中国的禅宗以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让人触及佛法的核心,禅宗因此又称为佛教的心宗。禅宗是悟与修并重,理与行并重,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目前许多人学禅修就联想到悟,对佛学经典或人生问题不肯深入去探求,心中没有半点疑问,也想来个悟,悟乃因疑而来,没有疑,何来悟?这是很奇怪的事。现在很多书籍甚至乱用禅宗开悟之辞,把一个道理想通了,固然也是悟,但这不是禅宗的悟。也有人把悟当成是一种境界,以为进入空灵的境界就是悟。现代人因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习惯用思维推理分析研究来解决问题,也以为透过思维推理可以悟道,殊不知佛法乃不可思议。这些问题在南怀瑾先生书中皆有提示,只是一般人不重视而已。

    讲到禅修,不能不提到已经辞世的南怀瑾先生,怀瑾先生自幼求仙访道,二十五岁于四川成都袁焕仙处悟明心性,又于峨嵋山大坪寺闭关阅完佛教大藏经,更远赴西藏参证佛法心要,多次闭关专修,除融通显密教理之外,自言尽其一生均在求证实践佛法,探索体验生命之奥秘,走真修实证之路。到台湾之后,举办多次禅七,有时怒目金刚,有时慈眉善目,接引学人不拘一格,真乃法无定法。一九九四年应厦门南普陀寺住持妙湛老和尚之邀主持禅七,订名为<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暂居香港及定居国内之后,亦举办数次禅修。除此之外,怀瑾先生也讲述《易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以及《老子》《庄子》《列子》《参同契》等道家学术,他用经史合参,以佛以禅入儒入道,儒释道三家融会贯通。佛家则讲述《心经》《金刚经》《圆觉经》《维摩诘经》,译述《楞严经》《楞伽经》。这些讲述均已结集整理出书,其它有关佛法修证部分还有《如何修证佛法》《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定慧初修》等等,另外比较难懂的大作《禅海蠡测》,也已由刘雨虹女士语译为白话文,方便阅读;厦门禅七视频也以<南禅七日>之名在网络流传,以上这些是南怀瑾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也是怀瑾先生对当今禅修者的贡献。

    如今南怀瑾先生走了,庆幸的是他的讲述留下来了,他的经验留下来了,他的心得留下来了,他的智慧留下来了,每当我有疑问时,翻开他的书都会有答案,都会有新发现,都会有新的领悟。对有禅修者而言,对于学佛者而言,至少是走实修的路线,而不是高谈阔论玩弄聪明,也不是搞学术,把佛法或禅当思想研究,但是禅修须先把禅修的理论搞清楚,把禅修的方向搞清楚,把禅修的方法搞清楚,而南怀瑾先生这些书都是宝贝,都是指路明灯,舍此而不用,实在很可惜,不仅可惜而且有风险,假如不幸碰到古人所谓以盲引盲,有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亦危哉!险哉!

    南怀瑾先生在《禅与道概论》(简体版书名为《禅宗与道家》)中说:「研究禅学,若不全面了解佛学大小乘的学理,遍览经、律、论三藏的精典,明白中国各宗佛学的大意,以及不通佛教修行求证定慧的方法与工夫,只取禅宗的机趣而言,必然不能触及其中的宗旨与道果,至少,会落在愈走愈偏,愈学愈仄的情况。况且现代印度瑜伽术等类似禅定的工夫,已经普遍展开在世界各国传布,如果讲禅宗毫无实际的修证经验,恐将被人唾弃,认为是清谈欺世的谎言而已。倘是一个立志学禅的学人,应抱遯世不见知而无闷,确乎而不可拔的宗旨,决不要因为举世谈禅我亦谈,不肯真诚向学,只图屈学阿世,以博取一时的虚誉,那就于人于己,都有莫大的损失了。总之,千万不要忘记,禅宗以证取涅盘妙心,了脱生死而超然物外的主旨,岂可离了佛学的教理,而徒托空言而已。」希望这段话对禅修者有所启示,有所警醒。

    再说,南怀瑾先生提倡的佛法或禅,在《如何修证佛法》中总结三个要点,见地,修证,行愿,三者缺一不可,三者互相影响,三者互相促进。其中尤以行愿为重,其中尤以行愿为难。他把佛教、佛学、佛法分开,主张走实修实证之路,这是他与近代国学大师不同之处,甚至提出脱去宗教的外衣,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西方科学家已经将脑神经科学、生命科学、认知心理学与禅修结合研究探索,在此,也寄望于国内有志于禅修者能迎头赶上,对中国文化有所贡献,对世界人类文化有所贡献。

(讀聞轉載 20151027 古國治先生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kukuochih

圖片附件: 江村市隱主樓0001.jpg (2015-10-28 00:14, 248.67 KB) / 下載次數 125
http://greatsupreme.joinbbs.net/attachment.php?aid=1273&k=6ef0532e725946f4be19cc42ae5d8292&t=1711663625&sid=Of2IC2






歡迎光臨 尚南論壇 南懷瑾書友會 (http://greatsupreme.joinbbs.net/)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