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標題:
南老師說:一個人爲什麽要讀書
[打印本頁]
作者:
性海身
時間:
2014-1-6 04:32
標題:
南老師說:一個人爲什麽要讀書
下載
(56.52 KB)
2014-3-21 04:24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
南公懷瑾 先生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為“香港天平專業學院”成立所作)
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有一個重要的老問題。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傳統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明個什麼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本來生來就是人,個個自然會做人,那裡還要有什麼另外一種做人的道理呢?
不錯,人本來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靈長”的生物差不多。但人類的老祖宗,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開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們後代子孫怎樣才能懂得“人倫”的基本道理,然後才擴充到怎樣去為“生活”,怎樣好好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完全不同於一切“靈長”生物一樣的原始狀態。當然,其中還包含了“科學”的、“哲學”的、“宗教”的、“藝術”的等等文明。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素來的教育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不是為了“生活”。因為“生活”的意義,是人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怎樣設法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同時,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過得很舒適快樂的一生。這都是在“讀書明理”以後,因為“智慧”“智識”的開發了,就容易懂得了“謀生”的“技術”,和各種有利“謀生”的“智識”。也都屬於“讀書明理”,明白了“人倫”之道以後,那是當然、必然的事。
但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差餉),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甚之,有的人,還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託希望在孩子們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學讀書。
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性向”個性的所好和興趣,也不了解孩子們的腦力和健康,一味的迫孩子們讀書學習,不知道“愛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後果。尤其是現代化的學校和課外補習等的教育方法,簡直是“竭澤而漁”的辦法,使一般還未成年童子們的腦力健康,受到過分負荷的傷害,最為嚴重。
其實,一般的人們,太過年青現代化了,根本不知道過去傳統的教育方法,是有多麼的輕鬆愉快,使兒童們在歌唱舞蹈的氣氛中,達到文化教育的水平。古人所說“弦歌不絕”,就是這種境界。
尤其是所採用的古書,都是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智識”的結晶,所以後世的人,就很尊敬它叫做“經典”。而且所謂這些“經典”的古書,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學”的“藝術”,一定可以朗朗上口,便是很有韻律的歌唱。
無論古文和現代的白話文,這個道理都是一樣的。因此古人把最難記的“算術”,和其他“天文”、“地理”、“物理”等學識,都編成“歌訣”來唱,聲聲“朗誦”。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使兒童不用絞盡腦汁去背記,自然而然地進入記憶,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而且猶如現在的電腦一樣,意識一動,就在嘴上背誦出來了。只要有內行的好老師,懂得這種不是“注入”式的教育法,就可很自然地達到“啟發式”的“注入”效果了。
我是從幼少開始,親身經歷新舊各種讀書的教育法,現在已經活到八十年了。從十二歲起,一邊做學生,一邊代老師上課。以後又經歷過文的、武的、在世的、出世的、中國的、洋式的各種教育方法,都做過學生,也都當過老師,一直看到現在,深深感覺到現代的學校教育法,以及家長們對兒女的教育要求,都有很大的偏差,應當“反求諸己”,不可再來自誤誤人了。
不過,文化教育,是國家民族全民的大問題,我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可以補救。但很高興看到了香港陳鴻遠先生、 和台灣的王財貴先生、陳履安先生等,能夠領先嘗試傳統文化的教育法,為後一代的民族幼苗,培養文化的讀書種子,使他們懂得“人倫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藝術,懂得人生進入“文學”化的境界,不禁使人倦眼頓開,欣然樂為之介。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圖片附件:
一個人爲什麽要讀書 (A1).jpg
(2014-3-21 04:24, 56.52 KB) / 下載次數 344
http://greatsupreme.joinbbs.net/attachment.php?aid=1057&k=c7b3ca9e0c3e779016dcd86a1c5b0872&t=1753046262&sid=iIi72D
作者:
haibok
時間:
2014-3-6 20:10
拜读,认真研究。
作者:
幺幺
時間:
2014-3-6 22:55
回復
1#
性海身
谢谢分享!
作者:
瑜珈
時間:
2014-3-11 13:45
谢谢分享!
作者:
当下
時間:
2014-3-13 19:42
出自南师的哪本书呢
作者:
iwillwin789
時間:
2014-3-14 08:53
谢谢师兄。
歡迎光臨 尚南論壇 南懷瑾書友會 (http://greatsupreme.joinbbs.net/)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