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標題: 南老師說:文學與修養 [打印本頁]

作者: 性海身    時間: 2013-7-5 22:04     標題: 南老師說:文學與修養

談文學與修養

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

(二○○九年十一月廿八日,人保資產管理公司成員)

第一講

      失心瘋的社會
      學習文化  注意文學
      韋應物的詩
      劉克莊的詞
      談性情


第二講

      文化的重要性
      談思想
      什麼是直正的學問


第三講

      初學靜坐的要點
      不要怕思想情緒
      修養仍須配合文學



第一講


      諸位請坐,對不起,因為最近眼睛不大舒服,看諸位有點模糊。我自己覺得很好笑,為什麼呢?我一生有點玩遊戲的態度,所以輕易就答應跟大家碰面,雖號稱上課,但我自己覺得是跟諸位在聊天。這個事情是周立成先生跟周瑞金先生發起的。周瑞金先生在新聞界很有名,他寫信給我,說周立成先生與諸位要到這裏來看看,要我講點話,我說好啊,就這樣答應了。

      答應以後,我非常後悔,要講什麼呢?對保險公司好像該講保險,保險我很內行,當年為了保險的事業,也專門研究過,那個時候是抗戰時期,所謂社會福利的課題剛剛出現。當年抗戰的時候,被日本人佔領了的地方叫做淪陷區,那時候每一所大學都遷到後方,避難到了重慶、成都。在這個階段,金陵大學成立了一個研究院,那時的教育長專門研究社會福利。我說這個很好玩啊!聽到這個翻譯的中文名字叫社會福利,對社會有幫助,我心想大概就是中國人講的做善事、做好事。那時候我是中央軍校負責政治的教官,也是主任。我說我要去聽課,只聽了很短的一段時間,我就說我知道了。
   
      社會福利牽涉到銀行,還有現在流行的基金會、保險事業等等。說到保險兩個字,我是研究哲學的——很喜歡哲學,不是真研究哲學,我說人生哪裏有保險?譬如一個人生出來的時候,從媽媽肚子裏爬出來是光屁股來的,什麼都沒有,而且來了以後毫無保險的活了一生。我經常跟年輕的朋友們說笑話,八十歲以下的老朋友我都叫他年輕人,我說人生只有三句話,「每個人都是莫名其妙的生來,無可奈何的活著,不知所以然的死掉」,就是這麼三句話,沒有保險的,人生一點保險都沒有。我提到這個是因為你們現在的工作在保險事業的範圍裏頭,當時你們周立成先生提出來,我們這裏馬主任就問我,老師你要講保險嗎?他聽我平常的談論聽了很多,他的意思是你最好不要講這個題目,因為這個題目講了很深刻。世界上沒有保險的。

失心瘋的社會
   
      因此我就想,今天跟諸位碰面,要貢獻些什麼呢?剛才我提了人生三句話,我平常也講過,現在整個人類文化是個大問題,過去十九世紀威脅人類的是肺病,像我們年輕的時候最怕了,因為我們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出生的,還沒有脫離這個環境,一染上肺病無藥可救。二十世紀最可怕的毛病是癌症,到現在還沒有辦法完全脫離癌症的威脅。我說二十一世紀有個病比癌症還厲害,就是精神病、心理病,大家都會茫然了。以我對這個社會的觀察,尤其我們的國家、社會,現在統統走入了瘋狂的狀態。在中醫有個病叫做失心症,忘失了心,發瘋了,今天全世界以經濟金融決定政治的方向,使全人類知識份子發瘋了,尤其像銀行界同諸位,每天困在數字和錢堆裏頭,忘記了自己的心了,很茫然。
   
      從八○年以後到現在,我看這二三十年的發展,我們中國的社會太安定了,我們如果研究自己的歷史,中國歷史幾千年來,從沒有像這二三十年的太平日子。這是真的,我可以拿很多的証據告訴大家。這個太平時代,大家都很平安,可是大家變成給經濟金融矇住了,走入一個精神狀態,在古代的醫學叫失心瘋。
   
      現在可以說有兩個病態很嚴重,一個是過度依賴經濟金融的心理病態,一個對科學迷信的心理病態,什麼是科學?也搞不清楚。我常提醒學經濟和學會計的朋友,從幾十年前就這樣告訴他們,我說我也做過生意,什麼都玩過、經歷過,跟銀行打交道算是熟練了,我對於金融界的朋友一生有幾句話:「圈子越畫越多」,開始由簿記出身,做個小會計,幾百塊、幾千塊,萬把塊就是大數字了,以後地位越來越高,圈子越畫越多;「房子越住越大」,因為職務上升了嘛,「車子越坐越新」,可是人呢?「人越來越渺小」,茫然了。

學習文化 注意文學
   
      如今我年齡不小了,幾十年來看了很多金融界的朋友,發現他們已經玩到進入精神失常的狀態,但自己的人生卻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所以我常常勸金融界的朋友,勸他們多學習文化。什麼叫文化?文化是空洞的名稱,下不了定義的哦!譬如說我們常常提中國文化,請問中國文化是什麼?有人說中國文化是儒家、道家等等,我說你們都講錯了,文化是總體的,政治、經濟、教育、社會、文學、藝術、軍事,沒有哪一樣不包含在內,總體有個空洞的名稱叫做文化。我說你不要拿大的來說,文化是什麼?文化的基礎在文學,這是基礎啊!很基本的。
   
      我今天與諸位朋友碰面,首先勸勸進入金融界的大家。我算算大家的時間,上班八個鐘頭,早晨起來到晚上,中午跟晚餐的應酬大概要兩三個鐘頭,吃吃飯,聊聊天,喝喝茶,抽抽煙,講些空話,然後根本沒有時間辦公了,考慮的就是這個錢字。十個杯子一個蓋,到底要怎麼蓋?這就是說你們玩弄精神,回來茫茫然,自己的人生沒有方向。尤其碰到我們這二三十年真正的安定,如果研究歷史,這樣的安定前所未有,但是這個安定是非常空虛的,真的很空虛,沒有根基的。因此我發現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有個通病,問到前途都很茫然,沒有方向,一切都不敢信賴,因為知識太淵博了,所見所聞太多。我們這一代啊,像你們諸位這個年齡,我拿六十歲來計算,受這個時代的文化教育影響,沒有真正學問中心,可是知識又非常淵博,各方面都知道,都很清楚,也很茫然,整個的茫然。我勸大家學金融的要多學文學,最好每天抽時間學一點,少去應酬,聽說現在北京現在應酬一餐可以吃到一萬,我們覺得很好笑,這種生活我們年輕時都經歷過了,可是自己沒有人生宗旨是很可憐的。
   
      現在我先跟大家講一點文學的重要,後面再向大家報告如何找到自己,這個是哲學的問題了。現在的哲學系是怎麼樣研究哲學的,我不知道,這個先不管。所謂哲學涉及幾個方面,哲學跟科學連在一起叫生命的科學,生命怎麼來的,全世界都在尋找,還沒有找出答案。這個宇宙怎麼開始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男的還是先有女的,整個社會同物質世界究竟是唯心還是唯物的,這一切都還搞不清楚,東西方整個人類文化還很幼稚,根本找不到生命的答案。第二個問題,人生下來生命的價值究竟在哪裏?生命有沒有價值?生命有沒有目的?生命有沒有方向?站在諸位現在的立場看,當然就要問:生命有沒有保險啊?誰也做不了結論,這是一個哲學問題,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方向。

韋應物的詩
   
      那麼現在我同大家講,希望多注意一下文學,你們每天抽一兩個鐘頭讀書,多看看唐詩什麼的。我隨便舉一首唐詩來作例子,你們諸位年輕時應該背過,這個我們在十一二歲就背來的,出自唐詩三百首,裏頭有兩句話,我想大家聽了都會有感受,「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現在的社會,我所接觸到的人,不管男女老幼,談到實際的問題,談到自己個人生命的問題,我想都有這個感觸,自己不曉得方向,究竟該怎麼辦?這個社會的前途會怎麼樣演變?世界的大勢轉變又如何?「世事茫茫難自料」啊。「春愁黯黯獨成眠」,春天這個時候,尤其到晚上回來,酒喝多了,一覺睡起,問題還是存在,很痛苦。
   
      這一首詩的內容很好,我們耽擱一點時間來講講。作者韋應物是中唐時代有名的詩人,他同你們諸位一樣也是做官的,不過他不是金融界的,是行政官。他這首詩是寫來寄給一個朋友的,全詩是:

      去年花裹逢君別   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   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錢
      闻道欲束相問訊   西樓望月几回圓
   
     「去年花裏逢君別」,去年花開時跟好朋友分別;「今日花開又一年」,過了一年了,非常想念這個好朋友。「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心里頭很憂悶,是悲觀嗎?不是,是傷感,這個人生的前途究竟怎麼辦?一個人很孤單的入睡,心里很難過。「身多疾病思田里」,他說自己的身體很弱,像現代的公務員也是一樣,隨時要去檢查身體、看醫生,外表看起來很健康,內在可能一身都是病,他也是這個感受,身體多病,很想退休回家安養自己。「邑有流亡愧俸錢」,他做地方官,大約是市長、書記這個地位,甚至更高一點;雖想退休,可是自己反省,我對於這個地方有貢獻嗎?沒有貢獻,「邑有流亡」,很多人都跑出去,不想住在本地,社會有變亂,我慚愧拿這個薪水。做官的責任太大了,拿到每個月的薪水都在難過、慚愧。
   
      他心裏頭很苦悶,是時代的苦悶,跟我們現代一樣,沒有一個知己的朋友可以談。所以下面兩句講個人的感情了,「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圆」,聽說你要來看我,我很高興、很期待,天天等著你。上個月等你,你沒有來,這個月又等你來,等了幾個月,看到月亮不知圓了幾次,你還沒有來,無限的感慨。
   
      我們的唐詩宋詞裏頭,很多像這樣的心境描寫,同現在諸位的心境是一樣的,可是古人的教育呢?從小學中國字,辦公下來退到自己的書房,所有的牢騷都在詩文上發揮,而這些詩文後來則流傳千古,非常了不起,這一首詩就是個例子。

劉克莊的詞
   
      下面還有一首是宋代的詞。詩以後演變為詞,這些都可以唱的。我們當年讀書不像你們現在這樣,從書本上硬記下來,記了沒有用,沒有進去。我們小時候是用朗誦的,雖然意思不完全懂,背下來以後一輩子忘不了,隨便到哪個時候碰到哪件事,讀過的那些東西就從裏頭翻滾出來。所以自己辦公也有好處,一個人坐在書房,鼻子裏就哼出來了,這個朗誦有方法的。我這是勸你們金融界的朋友最好接觸一下文學,不要再鑽研科學或哲學了,再搞思考,腦子會崩潰的,走文學的路子可以調整自己的感情。
   
      我們現在引用宋代劉克莊的詞。詞跟詩不一樣,是用唱的,填詞用的曲調叫詞牌,每個詞牌配哪首曲子有一定的規則。這個詞牌名叫沁園春,一提到沁園春大家就會想到毛澤東,他做了一首沁園春,就是根據這個詞牌做的。我們來看看劉克莊《沁園春》的下半闕:

      飲酣鼻息如雷,谁信被晨雞輕喚回。
      嘆年光過尽,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来。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
   
     「飲酣鼻息如雷」,他說自己晚上喝醉了睡覺打鼾,他描寫自己的氣魄,打鼾的聲音像打雷一樣。這首詞的上半闕講了很多心裏的煩惱痛苦,酒一喝醉,睡著了,打鼾打得很舒服,心里無憂無慮,把所有的煩惱丟開了,可是「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偏偏聽到了雞叫,醒了。
   
      提到喝酒想到李白的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我們這個思想情緒的煩惱、痛苦像流水一樣,拿把刀想切斷它,是做不到的;拿酒或安眠藥來解決自己的煩惱,也是解決不了的。我岔過來引李白的兩句詩來解釋他的心境,回來再講劉克莊的詞。
   
      「飲酣鼻息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早上的雞叫,一下把我叫醒了,這一醒來以後呢?心裏痛苦馬上來了,「嘆年光易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自己年紀大了,才剛剛坐上現在這個位子,可是再過幾年就要退休了,一輩子的學問抱負想要發展,好像沒有機會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這兩句不仔細解釋,是引用歷史上的故事,說李廣命運不好,沒有碰到漢高祖,如果他年輕碰到這個機會,那起碼做一番大事業。「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劉克莊這個時候不過五六十歲的人,心中那麼多痛苦煩惱,要靠喝酒當安眠藥來麻醉自己,麻醉完了醒過來以後呢?不行,還是煩惱。我看了社會上很多朋友,有錢的、做官的,早上起來也是這樣,酒醒了、睡醒了,「披衣起」,衣服一穿,想想這些事,「慷慨生哀」。心頭永遠不痛快,永遠是痛苦的。
   
      我為什麼引用這個呢?剛才前面提過,現在的時代,大家對國際的情勢、整個社會環境、個人的前途以及手邊的事業等,都很茫然。世上眾人追求的往往只有兩個東西,一是權力,一是金錢,也就是古人講的名利跟權勢。你們現在玩弄金錢,又兼帶一點權力,在政治上則是玩弄權力兼帶金錢,都是這兩樣。權力和金錢,就是這兩個東西困住了自己。想建功立業,想探究這個人生的機會、前途究竟怎麼走,都是大問題。

談性情
   
      我們周立成先生要大家到這裏來玩一天,找我這個老頑童開玩笑,我想大家要追尋的目標,就是中國文化中所講的「性」「情」,這是兩個大題目。生命究竟哪裏來?我們現在活著的這個思想情緒,究竟是由腦裏頭還是心裏頭來的?這個思想情緒如何去調整?如何配合思想情緒,跟著時代社會的演變,做一番有貢獻的事業?就是這些問題。
   
      我今天提到,希望大家搞金融的人回去多讀書,最好學一點文學,文學中這一些詩詞歌賦裏頭,有很多指導人生方向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可惜你們現在時間上沒有辦法讀書了,一天被工作及應酬塞滿,尤其應酬比工作還累,這樣下來自己一點時問都沒有,等到想抽一點時間,研究一下東西,那也同劉克莊的詞一樣,「飲酣鼻息如雷,誰信被鬧鐘吵醒了」,時間又沒有了。
   
      現在我們在這個主題之下,研究性情的道理。人的思想從哪裏來?情緒從哪裏來?這也是科學哦,為了找出這個東西的究竟,有個新興的科學叫認知科學,想要認識這個生命,找出知性從哪裏來。我們現在不介紹西方,只介紹中國自己的文化,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把性跟情當作是教育的基礎。
   
      如果有人問中國文化的根本中心是什麼?只有一個字,「道」,不是道家的道,這個道是中國原始的,五千年以前就有了。代表什麼?宗教、哲學、科學,一切文化、藝術、政治、經濟都包括在內,給它一個總體名稱叫道。我們後來研究自己的歷史,發現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演變,一開始是道的階段,慢慢人口變多了,社會繁華了,但不能說社會進步了,因為所謂的「道」退步了,變成了「德」,道以後才有德。如果我們把幾千年的歷史畫成一個表格,什麼時間是道的階段,什麼時間是德的階段,很難劃分開來。德過了以後,社會的演變、人類的發展,對於性情的道理更找不到目標了,同我們現在一樣,一路茫然下來,這個時候開始有仁義。儒家孔孟之道講仁跟義,社會再接著發展下來,到後來仁義也不行了,就變成禮治,由禮而形成法治,也就是政治體制。社會的風氣就是這樣演變,禮法以後一直延續到現在。我們中國曾是所謂的禮義之邦,如今沒有了,講求法治,但我們現在的法治究竟是哪裏來的?是中國自己的,還是西方的?這個問題也太大了,我們不討論,一討論到這個,牽涉到的問題很多很多。總之這一些演變的結果,都是人的思想出來的。
   
      再回過來講性跟情的問題。我們中國文化講性就是生命的根本,人性的根本追尋起來是個大問題了,生命究竟是從哪裏來呢?人性天生是善的還是惡的?東西方到現在都還沒有結論。
   
      我們五六歲就開始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四句,我想大家就算沒有背過,也應該都聽過,這是根據中國儒家文化著的教材,給小孩子背的。
   
     「人之初,性本善」,他說人的本性本來是善良的,這個人性就在我們本身身上,不是向外面去找的,「性相近」,本身就在我這裏,一個孩子生下來一直到老,他的本性沒有變過,「習相遠」,可是後來受教育、生活習慣以及社會的影響所熏習,慢慢變成錯誤的行為,離開了善良的本性。
   
      儒家也有一派荀子,認為人的天性是惡的,認為人性天生就愛鬥爭,都是自私自利的。另有一派叫告子,他認為人性非善非惡,善惡是後面加上的觀念。另外還有墨子,他認為人性像一張白紙一樣;為什麼長大了知識越多,煩惱越深呢?因為這一張白紙上面染的顏色太多了,所以墨子主張人性是不善不惡的。西方文化則較少有類似的爭論,基本上認為人性是善的,惡是後天的錯誤行為。



第二講

文化的重要性
   
      剛才休息階段,我自己檢討反省了一下,你們遠道而來,如果光聽我這樣亂七八糟亂講,沒有什麼用處的。我一生做任何事,都想要有點貢獻,像這樣扯開很遠,好像到學校或者黨部聽人家上課、講話一樣,越聽越難受,我們改變方式,討論一下就好。
   
      你們在座諸位都很優秀,而且運氣很好,站在金融界的最高點上。過去我們認為,一個知識份子讀書出來,進入銀行界、金融界是鐵飯碗。剛才講過的,搞金融的人,一切都很滿足了,就是覺得自己很渺小,不曉得怎麼辦。那麼剛才我講了性情這個方向,是想為大家貢獻一點修養自己的方法。
   
      這一百年來的演變,東西方文化的衝突,我們現在的金融經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大。我曾經為金融界的人講話,問他們「你們研究西方的經濟金融,這些東西中國幾千年來沒有嗎?」我的學生很多都是海外留學回來的,我說你們學那個沒有用的,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經濟是怎麼發展的?碰到時代困難的時候,它的金融經濟是怎麼樣挽救過來的?你們有沒有研究啊?你們又不懂歷史,中國人要翻開中國書來看。
   
      四十年前,哈佛大學有個教授到台灣來問我,說他有一個問題解決不了。他說根據歷史發展的法則,一個國家民族一旦滅亡就消失了,在西方歷史上看了很多,可是你們中國人幾千年來亡國了好幾次,你們的國家民族卻永遠是這樣蓬勃發展,這是什麼原因啊?我說你問得真好,原因是統一。他問「是政治上統一嗎?」我說不對,是文化統一。他說我明白了。
   
      接著他又問我一個問題,他說他讀過《大學》,還用中國話背給我聽,「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聽了就說你真了不起,這裏有什麼問題?他說他對《大學》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非常佩服,認為完全對,可是還差一條。我問是差了哪一條?他說沒有社會的觀念。我告訴他,中國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就是社會問題;中國過去講齊家,這個家就是社會耶!譬如南家、李家,幾代下來都不分家的啊,所謂五世同堂,一個家族的成員有上百口,再加上姻親也是上百口,擴展開來就連結成社會了。所以齊家是很難的,這個「家」講的不是兩夫妻小家庭的觀念。我也常常告訴現在的中國人,現代人幾乎沒有家庭制度,連小家庭制度都快沒有了,男女關係也是需要討論的問題。

談思想
   
      這是我剛才臨時想到的,再回過來講金融保險。我說你們學的經濟金融都是西方文化過來的,中國有沒有?有,幾千年前就有。東方文化同西方文化不同,中國文化從儒家、道家乃至諸子百家,都有一個傳統的觀念:只要政治安定清明了,經濟的問題不必考慮,經濟問題是政治的一環,等於一隻手的一根指頭。而西方的思想剛好相反,十六世紀以後,尤其從十九世紀到現在,西方思想多半認為經濟問題解決了,社會就安定了。
   
      今天整個國家的前途是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你們在金融界權力蠻大的,在政府機關的黃金殿堂裏工作,與社會的距離很遠,眼前的路越看越窄。所以剛才我首先提出來,希望大家多讀書,注重文學方面;再講到個人修養以及人性、心性的問題。周先生的意思是要我告訴大家心性修養的方法,等一下我們有需要再談。   
   
      我們還是繼續先前講的性情的問題。剛才我們提到唐代詩人的詩,「世事茫茫難自料」,現在大家也都茫茫然,尤其你們諸位在這個職業環境之下,一切都很好,但是對個人生命或者整個社會的前途卻有茫然之感,這都牽涉到性情的問題,也牽涉到思想的問題。人性的問題就是思想的問題,這是專屬於人類的學問。我們現在普通人都是講「思想」,而思跟想是什麼東西?在中國文化裏頭,思跟想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到了唐代以後,儒釋道三家綜合起來,這個思想有個代號叫念頭,念頭代表了思想、情緒跟性情,總名叫做念頭。
   
      思和想有什麼不同呢?先說想,譬如諸位聽我講話,你們真的在聽話嗎?沒有,大家自己看一看就知道。我講了一句話,你們聽到了,心里頭開始分析同意不同意,或是想到別的事情,在亂想,不會專門只坐在那裏聽人家講話的。又或者在辦公室拿筆準備寫東西的時候,雖然在寫東西,但你腦子裏的思想是亂飛的,那個就叫想,在中國文化裏頭有個名辭,叫做妄想。
   
      思呢?不同了,思比想細得多了,深入的叫思。思是什麼東西呢?剛才我說我在這邊講話,你們諸位耳裏聽到,但心裏頭各有各的思想,同時在想很多事,話聽進耳裏能夠知道這個老頭子講話對不對、好不好,這是想的作用。思呢?我現在講話你們聽到,假定你心裏有個重要的事,不管是金錢、前途、功名、地位,或者愛情親情等其他情緒,即使你沒有去想它,心里頭就是有個東西,那個叫思。思等於文學上你們諸位讀過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剪不斷,放不掉,你沒有去想它,但是在心裏頭放不下,這是性情這個情的問題了。尤其是兩個談戀愛的人分開了,念念不忘的在想他;又譬如說父母把孩子送到外國去讀書,遠在重洋,心裏頭永遠記掛著,那個都是思。
   
      我再引用蘇東坡的詞來補充。蘇東坡在山東當太守的時候,有天夢到他過世的太太;他的太太很年輕就去世了,埋葬在四川眉山一帶。蘇東坡夢醒以後,非常懷念亡妻,想到她孤零零的埋葬在遠方的荒郊,心里很難過,寫了一首詞,其中愛情很深。這首詞開頭是這樣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其中這幾句「不思量,自難忘」,就是思的道理。我們現在引用這個東西,是要說明思跟想兩個是分開的。

      剛才講到性情跟思想有關係,像我們讀的書,你們諸位也是人到中年了,去過很多國家,知識很淵博,但這些進來的知識不是學問,中國講的學問不是指知識,這些知識是妄想,它浮在水面上,東飄西蕩的,知識愈多,煩惱就愈深。所以莊子講過一句話,「巧者勞而智者憂」,聰明人因為太能幹了,所以很辛苦;而知識愈淵博的人,痛苦愈大,煩惱愈深。所以莊子又說「無能者無所求」,最好是作一個無能的笨蛋,沒有知識,也無所求,人無所求就沒有煩惱。人有所求,求官、求名、求利、求健康……有求就皆苦。我現在只是引用這一點說明思想的問題,不是要討論《莊子》哦。

什麼是真正的學問
   
      思跟想是這麼兩個東西,而我們平常的思想被情緒所左右,情緒又是什麼呢?什麼叫情呢?中國文化裏頭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愛惡欲,這七種叫七情,六欲是唐代以後加入的,這個是佛家的文化,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個叫六欲。那麼思想呢?我們這個時代知識混亂,人的年紀愈大,思想愈亂,情緒也愈不穩定,一般講學問啊、修養啊,就是講怎麼樣解脫這些思想束縛,把綑住自己的繩子解開,脫離情緒的困擾;在佛學叫做解脫,解脫情緒思想煩惱,恢復到心性的本來的清淨和平,這是中國文化修養的功夫,這就叫學問,不叫作知識了。
   
      學問是什麼?要廣博多聞,孔子早就提出了幾個步驟:「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內容很多,要懂得一切宗教、哲學與科學等知識,叫做窮理,窮理是知識面的,而盡性是真正內證的修養,把性情兩個東西搞清楚了,自己做一點功夫,這個叫學問。窮理盡性之後「以至於命」,最後學問到家了,就曉得個人及物理世界的生命是怎麼樣一個道理。現在西方文化受東方文化的影響,尤其受喇嘛教、道家的影響,新興起研究生命的學問。過去西方的宗教不碰這個,也不大討論,現在討論得很熱烈,是受東方中國印度的影響。這個生命有沒有前生?有沒有來世?人死了這個生命是不是還存在?有沒有靈魂?這個不是情緒問題了,那這個又是什麼?中國文化在這一方面有很豐富的資料和學問,可是這一百年來,受白話教育的影響,一般人對古書古文沒有下過功夫,一點都不知道了。所以今天我個人覺得最悲哀的是,所有的中國人,談到中國文化都是一片茫然,自己倉庫裏頭有太多寶貝,可是卻把鑰匙搞丟了。這是教育問題了,受白話教育啟蒙的人,打不開這個倉庫,這是一個很大的悲哀。「世事茫茫難自料」,像我們這個年齡,講起文化前途,真是覺得很難過、很悲哀,這個棒子交不下去,不曉得怎麼辦。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我在這幾十分鐘以內,想貢獻大家,講講思想跟性情的問題。你們在金融界打滾的,在我看來是玩火,在火山上玩,雖然你們不是點火的人,不過你們很老練了,就像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裏頭,被熏出了火眼金睛,不怕火了,忘記了火的危險。在我看來,現在大家都在玩火,這一把火將來怎麼平息,怎麼走上一條正路,我已經聲明多次了,現在不去討論金融的問題,討論起來很長的。在這一個環境裏頭談修養,你們諸位要認識思想和情緒問題,尤其大家到了中年了,至少都是四十以上的人,講句中國的老話,「人到中年萬事休」,已經開始準備定下坡路了。一個人假使生命活到六十歲,以每十五年至二十年做個單位,一到中年就是四十了,差不多太陽到天頂,要開始向下沉了。人中年以後的思想,往往就是下坡路的思想。那麼個人要如何走修養的路線?又要如何安定自己的情緒?我們先從這一個方向入手。等一下就休息吃飯了,吃過飯以後再告訴大家如何做修養的功夫。
   
      明朝有一個才子講了一段話,很有意思,他說每個人的一生只做了三件事就走路了,哪三件事?「自欺」,自己騙自己,「欺人」,騙人家,結果呢?結果是「被人欺」,被人家騙。人生誰都逃不過這三件事。我們這一堂下課,我心里對諸位有點抱歉,遠道而來卻沒有好的收穫,我變成在這裏自欺欺人,你們則是被我騙了。我們晚上再說。



第三講

初學靜坐的要點
  
(李老師指導學員七支坐法與呼吸法門)
   
      剛才由李老師教大家靜坐的姿勢,普通稱為打坐,在佛學裏頭叫坐禪或禪坐,其實不只是坐,睡覺有睡覺的方法,走路有走路的方法,坐著,站著,睡著,有各種方法。剛才李老師教大家的是坐禪基本的姿勢,是屬於跏趺坐,實際上坐禪姿勢有九十多種。跏趺是印度的梵文,翻成中國文字叫跏跌。這兩條腿盤起來有很多種姿勢,有雙盤、單盤、散盤等等,兩條腿與生命息息相關,這就牽涉到醫學了。
   
      你們諸位都是公務員,在現代生活的浪潮中浮沉,就是茫茫然的吃喝玩樂,被這個環境包圍了,運動方面比較少。我們請一位同學教大家做簡單的運動,在房間就可以做的,梵文叫YOGA,中文翻譯叫瑜珈,很柔和的運動。某某你到前面示範一下,這個禮拜的姿勢在印度流傳了幾千年。我最近看到外國人寫的文章,說西方文化很快就要被東方文化吞掉了,由兩個東西開始,一是飲食,中國、印度的館子遍及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曉得吃中國菜、印度菜;另一個是修定,中國的禪定和印度的瑜珈,吞沒了西方文化。這篇文章講得很實際,這個趨勢確實如此。我幾十年前在美國的時候也講過,我說三十年前全世界的人如果不懂英文就到處碰壁、吃不開,但是三十年後,要是不懂中國文化、不懂中文,換你們吃不開。
   
      現在示範的這個姿勢叫拜日式,可以在室內做,不過不可以在沙發或床上做,一定要在平地進行,最好鋪一張蓆子或毯子。你們靜坐起來後,可以藉此調整身體,比練太極拳還簡單,都不要用力的,全身放開、放鬆,現在還不用管呼吸,初步就是這樣。拜日式在印度仍很流行,等於每天早晨太陽出來的時候朝太陽禮拜,就是那麼簡單的動作,全身都運動到了。你們現在工作繁忙,做運動的機會太少了,身體這樣調整,不必用力的,最好再配合一呼一吸。
   
      瑜珈的動作很多,都是鍛鍊身體、配合呼吸的,在印度認為可使自己保持長生不老,也就是中國求仙道的辦法。這個比太極拳還簡單、還柔和,一共有幾十個動作,都是練身體的,有些人內在的病因此而康復了。
   
      回來講到靜坐,剛才叫大家放了腿,因為你們是初學者,最好每天上座的次數多一點,時問短一點,這兩句話怎麼說呢?第一次自己盤腿靜坐時,最好看一下時間,譬如坐到十五分鐘,腰開始有問題,或是兩腿發脹,或者煩躁,身體不行,你就先坐十五分鐘就好。開始練習坐禪的時候,每次最多十五分鐘就夠了,差不多覺得身體不對了就下坐,做一下運動,引導氣血的流通,這個在中國道家叫導引,現在反過來講叫引導,你的意識引導自己做運動。譬如這條膀子不舒服,我就專門對付它,越是不舒服的地方越要運動它,你不要逃避,不要害怕那個不舒服,否則長久下來就變成病態了。你就慢慢動,讓身體活起來,病也就治好了。
   
      剛才講初學的人上座時間不要太久,等到你功夫熟了以後,也許盤腿一坐三五個鐘頭過去,卻覺得只有幾分鐘,很快就過了,破了時間的觀念,也打開了空間的規律,自己也不曉得自己坐在那裏,好像在虛空中坐著一樣;到了這一步,就很替你高興了;不是說你得道,而是在身心健康方面有了幫助。所以初學打坐的人次數可以多,但時間不要過長,如果說只能坐十五分鐘,不要硬熬到半個鐘頭一個鐘頭,這樣不對,會把身體搞壞了,要細水長流。譬如像你們白領階級,早晨起來坐在床上,最好不要睡沙發床,起來先不洗臉,也不要刷牙,被子一圍,先靜坐,坐個十幾分鐘再下床刷牙洗臉。像這樣慢慢練習,早晨這一堂坐下來,你一天的精神就夠用了;晚上睡覺以前再坐一下,坐到自己想睡覺了就躺下去睡,絕不失眠,早晚兩次。世上所有的功夫都是方法加上練習,再加上時間與恆心,這叫功夫,功夫就是先有一個方法,慢慢去練出來的。靜坐的姿勢還有很多,這是講外形的部份。

不要怕思想情緒
   
      剛才李老師教了大家打坐的方法,怎麼聽呼吸,目光怎麼擺。不管什麼坐禪、修道,現在全世界很流行這一套,所謂印度的冥想、密宗的觀想,各種花樣多得很。實際上這在中國文化講修養方面是很普通的家常便飯,可惜現在反而不受重視了;這是修養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希望大家多注意。
   
      我們下午講到思想的問題,剛才講了靜坐的外表姿勢,裏頭的思想怎麼得到寧靜則是另一個問題。我們現在靜坐起來,不管叫禪定也好,叫做功夫也好,這些都不管,反正是身心修養的方法,你把它簡化一點,把宗教神秘的外衣脫掉就很簡單了嘛!我這個生命活著,想要寧靜下來,就是安詳而已。可是閉起眼睛打坐,真能安詳嗎?不安詳,心里頭的情緒與思想亂跑,很鬧熱的。我們讀古書,《莊子》裏頭提到,外表靜坐在那裏,裏面的思想念頭停不了,他說這個是白坐了,以為自己在修道、做功夫、做修養,其實完全錯誤,他給了一個名稱,叫「坐馳」,等於打坐起來,表面上說自己在打坐、修道,其實心裏頭卻在開運動會,煩惱、情緒、思想統統停不了,都在亂跑,靜不下來。你做一個功夫,或者練氣,或者觀想,這些內在修養的方法,在佛學裏頭有八萬四千個法門那麼多,但不管用哪一種方法,只要念頭靜不下來,坐在那裏就是在裏頭開運動會。
   
      我們人有個知性,這個知性是很普通的。我們從媽媽肚子裏生出來就曉得肚子餓了會哭,有感覺與知覺。感覺與知覺是怎麼來的?就是這個知性,知道的這個功能沒有變過。知性是一個問題,譬如我們靜坐起來,覺得心裏頭的思想停不了,你怎麼知道自己的思想停不了?就是因為自己的那個知性知道,「哎呀!好煩,我不要去想它」,你的知性知道,希望不去想它,可是又阻止不了這個思想。若是偶然給你碰著了,思想不動,可能是清淨,也可能是糊塗,有一下很安靜,在這剎那之间,哦!我得道了!其實沒有得道,因為自己天生這個知性還知道這個時候是安靜的,所以這一知就很重要了。
   
      平常譬如你辦公時,處理一件公文,尤其你們從事金融保險的業務,這個生意要做不要做,批准還是不批准,除了思想的作用外,思想後面還有個東西,自己認為有問題,還是不敢做決定,向上面報告吧?這個就是知性的作用。這個知性是什麼東西?這要另外研究了,至少要曉得思想後面有個知性。講了半天,其實靜坐起來,你不要怕思想,思想本空,媽媽生下我們到現在幾十年,我們每一個念頭、思想、情緒,想過多少事,喜怒哀樂經過多少次的演變,一個都留不住。喜怒哀樂也好,感覺知覺也罷,有一句話叫自性體空,它的本性是空的,你不要怕它。你說我因為家庭和工作,心里煩得很,我雖然知道自性體空,可是空不了啊!你已經知道了自性體空,那個「知道」它沒有煩惱,我們自己知道,所以你上座一靜下來的時候,一切煩惱思想不要去管它,不要想去找一個辦法把它弄掉,你知道這沒有用的。
   
      譬如我們都曉得,不論你是科學家、藝術家,或是寫文章的,專門想一個問題時,想讓一個思想釘在那裏不動,做得到嗎?做不到的,它自己會跑掉,不過前一個思想跑了,後一個又追上了,連綿不斷,像一股流水一樣。我們看到流水永遠在流動,實際上學科學的人就知道,流水跟電流一樣,比如說電燈的燈光,我們看這個燈好像永遠在亮,實際上不是,你開關一打開,前一秒鐘這個光明已經散了,沒有了,但是下一個光明又接上來,看起來永遠是亮的;流水也是一樣,我們看到一股水在流,實際上是一個一個水分子連結起來的。換句話說,我們的思想情緒也是一樣,它是流動的,只有知道自己在煩惱的那個知性沒有動。你靜坐起來只管知性,不怕煩惱,不怕情緒,這是第一步。
   
      如果這樣做不到,就照剛才李老師所講的,先管呼吸,利用呼吸替代這個妄想。但也不要故意去呼吸,先吸氣,再哈氣哈出去,這是調整身體的。要曉得我們從娘胎生下來前,本來胎兒在媽媽肚子裏沒有用鼻子呼吸,只靠臍帶跟母親的呼吸相連,生出來以後,嘴裏一坨髒東西被護士挖出來,臍帶一剪斷,孩子就開口「啊」的一聲,這不是哭哦,是氣的問題,這一張口,空氣進來了,然後開始呼吸了。我們呼吸是自然的,不要故意去做它,所有生物包括植物都在呼吸,其實礦物也有呼吸,這是大科學了,生命的科學。
   
      呼吸為什麼一定是一進一出?因為吸進來的是氧氣,到了身體內部就變成二氧化碳,所以要交換,這是很自然的,不需要你特別加力量去練這個呼吸,那是另外一個功夫。剛才也講過了,你靜坐的時候,若是怕自己體認不到自性的這個妄想情緒本來是空的,就只好利用呼吸,把雜亂的思想慢慢清理干净,這個呼吸等于是吹风一樣,把我們的思想灰尘吹干淨。這些理論很容易聽懂,做起功夫比較難,先休息一下。

修養仍須配合文學
   
      中國有幾千年的文化,好的壞的都存在,五四運動把中國文化攔腰砍了一刀,接下來文化大革命更是把中國文化連根都剷去了,可是中國文化沒有斷絕,我覺得非常好玩。年輕時我擔心中國文化在五四以後怎麼辦?現在自己看來很好笑,因為即使經過文化大革命,中國文化還是存在著,近來甚至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出籠了。可是大家不要迷路了,現在亂七八糟的東西很多,因為失去了傳統,大家抓不到重心。尤其你們這個年齡更亂,自己沒有方向了,這是很嚴重的一個階段。
   
      講到靜坐修道這一方面,現在外面很流行、很普遍,各種各樣的方法都有,千萬不要亂相信。我們看了幾十年,什麼稀奇古怪的多得很,像我們這裏,不管禪也好,道也好,密宗也好,你看這一班年輕的同學跟著我,每個人各有一手,都有一套的。你們來到這裏,我總想對你們做一點貢獻,可是時間那麼短,一個下午,一個晚上,很快就過去,等一下你們就回去了,我心裏覺得很抱歉,所以想多講一點東西。現在大概貢獻大家修養身心的方法,主要是心法,內心的心法,思想、感覺、知覺要怎麼辦,我今天想要講的是這個,請大家注意。
   
      那麼我有一本書叫《楞嚴大義今釋》,把很深奧的佛經,配合西方思想哲學科學的道理,翻成白話講出來。書裏講到我們靜坐的時候,心性雜亂,知覺與感覺去不掉,我有一首詩,用文學的境界來表達:

      秋风落葉亂為堆   掃尽還来千百回
      一笑罷休閒處坐   任他著地自成灰
   
     「秋風落葉亂為堆」,秋天到了,掉下來很多樹葉。我們在鄉下住久了,所以曉得落葉在秋天是掃不乾淨的,你剛清理好環境,一回頭又是一堆落葉掉下來。我們的感覺知覺,煩惱思想,這些念頭一起來,你要它靜,是靜不了的,「掃盡還來千百回」,這些樹葉落下來,才剛一點一點掃乾淨,新的一批落葉又下來了,跟我們的思想情緒是一樣的。「一笑罷休閒處坐」,算了,不掃了,兩眼一閉、兩腿一收、兩手一放,靜坐吧,「任他著地自成灰」,這些情緒、煩惱、思想,你不理它,它就沒有了,何必費功夫去忙著掃它呢?如果你做到這一步,差不多了。
   
      但是有人學佛看佛經,看了《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或是知道過去空、現在空、未來空,就覺得自己念頭空了,已經悟道了——你真悟了嗎?你怎麼曉得悟了?這不是又有了嗎?這一知又有個東西,又是一片落葉了,而且是很大的落葉啊!不要這樣認為,不是這個道理。
   
      这里是舉這首詩作為例子,說明思想情緒。要學中國的文化、做功夫,是離不開文學的。所以下午我除了貢獻大家之外,也請求諸位,像你們這個職位,環境太好了,有空多注重文學方面,可以調劑自己的身心情緒。尤其是中國的唐詩或宋詞,甚至於清詩裏頭,很多關於修養的東西,大家都沒有接觸到,這裏面的財富太多了。                     

(整理:趙培珍)



(來源 網路)
-





歡迎光臨 尚南論壇 南懷瑾書友會 (http://greatsupreme.joinbbs.net/)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