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前敍

《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前敍

南懷瑾

      佛教秘密一宗,初傳入於西藏之時,適當此土初唐盛世。開啟西藏密宗之教主,乃北印度佛法密教之蓮花生大師,據其本傳,稱為釋迦如來圓寂後八年,即轉化此身,為密教之教主也。當其初傳之佛學概要,已見於拙著《禪海蠡測》中之<禪宗與密宗>一章。其土自蓮師初傳之密宗修持方法,即為西藏政教史上所稱之「寧瑪派」,俗以其衣著尚紅,故稱為「紅教」。紅教修法,除灌頂、加行、持咒、觀想等以外,則以大圓滿等為最勝。此後傳及五代至宋初期,有因紅教法久弊深,嫌其雜亂者,又分為噶居派,俗以其衣著尚白,故稱為「白教」。迨元代時期,又有分為薩迦派者,俗以其衣著尚花,故稱為「花教」。復至於明代初期,西寧出一高僧,名宗喀巴,入藏遍學顯密各乘佛法,有憾於舊派之流弊百出,乃創黃衣士之「黃教」。遞傳至現代為達賴、班禪、章嘉等大師初祖也。大抵舊派可以實地注重雙修,黃教則以比丘清淨戒律為重,極力主張清淨獨修為主。此則為藏密修持方法分派之簡略觀點。至於所謂雙修,亦無其神秘之可言,以佛法視之,此乃為多欲眾生,謀一修持出離之方便道也。苟為大智利根者,屠刀放下,立地成佛,又何須多此累贅哉!如據理而言,所謂雙修者,豈乃徒指男女之形式!蓋即表示宇宙之法則,一陰一陽之為道也。後世流為縱慾之口實,使求出離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之方便法門,反成為沉墮於三界之果實,其過只在學者自身,非其立意覺迷之初衷也,於法何尤哉!

      民國締造之初,對於漢藏文化溝通尤力。東來內地各省,傳紅教者,有諾那活佛。傳白教者,有貢噶活佛。傳花教者,有根桑活佛。傳黃教者,有班禪、章嘉活佛等等。各省佛學界僧俗入藏者,實繁有徒,指不勝舉。密宗風氣,於以大行。上之所舉,亦僅為犖犖大者。活佛者。即“呼圖克圖”之別號,表示其為有真實修持,代表住持佛法之尊稱,實無特別名理之神秘存焉。大陸尚未變色之時,紅教徒眾,集居於西康北部者為多。白教徒眾,集居於川康邊境者為多。花教徒眾,亦以散居於西康及雲南邊境者為多。黃教則雄踞前後藏,掌握西藏之政教權,以人王而兼法王,形成為一特殊區域之佛國世間矣。

      因漢藏佛教顯密學術之交流,密宗修法,亦即源源公眾。而且於近六十年來,傳布於歐美者為更甚。大概而言,紅教以大圓滿、喜金剛為傳法之重心。白教以大手印、六成就法、亥母修法等為傳法之重心。花教以大圓勝慧、蓮師十六成就法為傳法之重心。黃教以大威德、時輪金剛、中觀正見與止觀修法為傳法之重心。當其神秘方來,猶如風行草偃,學佛法而不知密者,幾視為學者之不通外國科學然,實亦一時之異盛也。

      要之,密宗之側重修持,無有一法,不自基於色身之氣脈起修者。只是或多或少,揉雜於性空緣起之間耳。大圓滿之修法,例亦不能外此。所謂「大圓滿」者,內有「心性休息」一法,即如禪宗所云明心見性而得當下清淨者。又有「禪定休息」一法,即為修持禪定得求解脫者。又有「虛幻休息」一法,即以修持幻觀而得成就者。今者,自由出版社蕭天石先生,先取禪定休息之法疏通之,即其中心之第二法也。其修法之初,勢必先能具備有如道家所云:法、財、侶、地之適當條件。尤其特別注重於擇地。一年四季,各有所宜,且皆加有詳說。至於擇地之要,當須參考《大藏經》中密部之梵天擇地法,則可互相證印矣。至其正修之方法,仍以修氣修脈,修明點,修靈能,如六成就法之第一法也。其中尤多以注視光明而定,與註視虛空平等而定之法。道家某派,平視空前之法,其初似即由此而來者。最後為下品難修眾生,又加傳述欲樂定之簡法。此即《大圓滿禪定休息車解》一書之總綱也。造此偈論者,乃蓮師之親傳弟子,名無垢光尊者所作。解釋之者,乃龍清善將巴所作。譯藏文為中文者,乃一前輩佛教大德,意欲逃名,但以傳世為功德,故佚之矣。本書旨簡法要,大有利於修習禪定者參考研習之價值。唯所憾者,蓋因藏漢文法隔礙,譯筆失之達雅,良可嘆耳。但有宿慧之士,當參考六成就、大手印等法而融會之,自然無所礙矣。如能得明師之口授真傳,了知諸法從本來,皆自寂滅相,性空無相,乃起妙有之用,則尤為難得之殊勝因緣。至於譯者稱此法本,名為《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此皆為直譯之筆,故學者難通其義。如求其意譯為中文之理趣,是書實為《大乘道清淨寂滅禪定光明大圓滿法要釋論》,則較為準確。其馀原譯內容,顛倒之句,多如此類。今乏藏本據以重譯,當在學者之心通明辨之類,是為敘言,南懷瑾敍於

中華民國五十年嵗次辛丑臘月時客臺灣
〔一九六一年臘月,臺灣〕





相關主題:

《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


-1AA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淨念相繼與如何往生淨土

淨念相繼與如何往生淨土 懷師 開示 2012年2月29日晚飯後    (大眾念佛,師拍案,佛號聲嘎然停止) 這個時候沒有佛號,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一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