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懷瑾大師的辦學理念--林秀姿

南懷瑾大師的辦學理念


南懷瑾 反中國教育「硬體制」


--天下雜誌 501期 2012-07-11
--作者:林秀姿




上海太湖旁,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以國學大師南懷瑾的理念辦學。台灣薇閣團隊選派中外籍老師,跟大師一起力抗只重升學考試的大陸教育。

在上海西南邊的太湖旁,有所面積九十公頃、相當於四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又泛稱太湖大學堂)。
學校不算太大,卻頗有威儀,連天子腳下,北京來的官員都曾被擋在門外。六月二十一日,《天下》記者遠赴上海郊區,走進學堂校園,一窺它的神祕面貌。
之所以神祕,是因為大學堂是由國學大師南懷瑾所創辦。而大學堂附設的「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幕後出資者,則是台灣貴族學校、薇閣小學董事長李傳洪。
從二○○八年創辦至今,薇閣團隊每年都選派十餘名老師前往大學堂教學,移植台灣私立小學教學模式到中國大陸,進行南懷瑾的私塾教育實驗。
第一屆共二十九名畢業生的畢業典禮前夕,被稱為「太老師」的神祕人物南懷瑾,提前一晚現身,為全校兩百名學生演講。
六月二十一日當晚八點,晚餐後,原本昏昏欲睡的小學生,精神抖擻地走入大學堂的大型演講廳。每個人坐在椅子上,屏氣凝神,等待「太老師」。現場安靜得連呼吸聲都聽得見。
九十五歲的南懷瑾,一身長袍,拄著拐杖,卻步履輕健地走向講台。孩子們瞬間全體肅立,直到南懷瑾坐定後,才安靜坐下。
「我實驗什麼?就是反對中國一百多年來的教育方法,」南懷瑾口齒清晰,依著麥克風,徐徐講述自己的辦學理念。
他每講一個段落,工作人員立即以毛筆寫出他的談話重點,並投影在講台後方左右兩側螢幕上,這也是「太老師」給畢業生的臨別贈言。

反抗百年教育「硬體制」

兩百多個孩子大概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因為有許多人想見南懷瑾,卻怎麼也見不到。
南懷瑾鮮少曝光。在七○年代引領台灣漢學風騷十餘年,李登輝核心幕僚蘇志誠、劉泰英,與企業家尹衍樑都是他的門下弟子。南懷瑾一九八四年離開台灣,移居美國,直到九○年代末期才回到中國大陸。
他在二○○六年,先設立太湖大學堂,由他親自講課,學生以政商名人為主,一般人無法入堂聽講。
太湖大學堂採取私塾方式講學,以儒、釋、道、佛教貫通古今的講學內容,一時間大陸政經學界趨之若鶩,紛紛拜至門下聽課,成為中國高知名度的國學大師。
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孫家洲、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都曾帶學生前往聽課。中國銀監會也曾帶領經濟界人士齊聚大學堂。
銀監會副主席郭立根,稱南懷瑾是「貫通東西文化、學識淵博的國學大師。」
除此之外,南懷瑾幾乎不公開講課、談話,只有每天五點四十五分晚餐時間,才會出現在餐廳。
用餐時,身旁都坐著來自兩岸三地不同批的求見弟子,有經商的企業家,也有一身道袍的方士。南懷瑾總閒適地抽著菸、喝著粥,聽他們說話。
二○○八年起,南懷瑾將辦學重心,從大人轉到小孩身上。他在大學堂的校區內創辦「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專門招收小學生。自己不再講學,而是開啟基礎教育實驗計劃。
這所另類的「體制內私塾」,外界也泛稱為大學堂,就是為了抵抗中國現行的「硬體制」。
中國現行教育體制的最終目標是「高考」,培育出一批可以考上大學的人才。從小學開始,白天上課、晚上補習的情況十分嚴重。

導正一胎化政策下的嬌貴氣

「一百年來,中國學習西方教育方式是錯誤的選擇,」南懷瑾批評,「小學是生活教育的一環,只教導學生如何考試,卻不懂做人,才會導致國家混亂。」
因此,大學堂的學生,從幼稚園中班到六年級,住學二十四小時在一起,採取師徒制,大小孩帶領小小孩。
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先打拳健身,然後開始上課:中英文讀經、書法、陶藝雕塑等。每週五則是戶外教學一整天,小學生們要學習紮營與野炊,回到宿舍還要自己洗衣、打掃。
現任校長郭姮晏,十二歲起在台灣拜師追隨南懷瑾。她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就隨南懷瑾到中國大陸推廣中英文經典。
過去六年,郭姮晏協助設立太湖大學堂及實驗學校,看到許多小學過度保護小孩,不僅關閉操場,連剪刀都不讓學生碰。
南懷瑾對此批評,「中國一胎化政策,養成新一批嬌貴子弟,不懂吃飯、睡覺、洗衣、蓋被子。」所以在大學堂裡,學生必須文武合一,以生活教育為主。
每年約有四十名中外籍的老師進出大學堂授課,教授書本學問和生活學問。教導學生砍竹子、製作器具的日籍老師二名良日說,「學生透過網路認識世界是不夠的,必須親自去驗證,這也是戶外教育最大的意義。」
大學堂重視動手學習,讓學生捏陶土、雕刻、繪畫,就是沒有「電腦課」,學堂裡看不到一台電視、電腦。
這裡強調傳統私塾教育方式,一年學費要十二萬人民幣,是薇閣小學的六倍之多。完成六年學業就要七十二萬人民幣,但家長認為這是一筆值得的投資。

沒有電視、電腦 沒有考試

主要原因是,南懷瑾對於中國教育「硬體制」的反抗,深受家長認同。
在上海外商公司工作的夏小姐,從第一屆招生,就把孩子從公立小學轉到大學堂,而且打定主意不再回「硬體制」。準備讓孩子讀國際學校至高中,然後出國讀大學。
她說,「硬體制」教育重視學科、考試,孩子學習得不快樂。但她也坦白說,國際學校是一條長期投資的道路,「大學堂含住宿一年十二萬人民幣很便宜,上初中一年還要二十一萬人民幣。」
大學堂畢業典禮這一天,二十九位畢業生穿著彷彿電影《哈利波特》裡魔法學院的服裝。他們來自中國大陸十七個省分,還有兩個台商子女。
參加畢業典禮的家長穿著時尚,開著雙B汽車入校,人手一台DV拍攝畢業生朗讀《大學》、打拳、唱英文歌的表演。
長相討喜的畢業生張思翰,是台商之子。他和幾個大陸同學在中餐時間,唱著台灣歌手伍佰、SHE的流行歌。
張思翰的父母在上海經營電腦周邊產品生意,已定居上海十年。母親張小姐觀察,大陸小學雖然免費,但「公立小學師資差,課本太艱深,和台灣較活潑的教育方式相反。」只好把小孩往國際學校送,張思翰從大學堂畢業後,已經考取上海國際初中。
「這些家長重視中國傳統國學,所以不滿中國現行的西方教育體制,」薇閣小學董事長李傳洪分析,「家長討論中國百年教育完蛋了嗎?沒特別的訣竅,就是走回老路——傳統私塾式學習。」
隨著南懷瑾的名氣,大學堂愈來愈受歡迎。新學期的報名人數已超過千人,卻只錄取三十名,篩選方式是由校方直接和家長面談。
「擔心升學問題的家長,率先刷掉,」郭姮晏說,大學堂的學生沒有考試,不會針對中學考試設計課程。
「學歷是虛假的,」南懷瑾認為,重視考試的學校是學店,無法教育出頂天立地的人才。
西方教育強調的多元價值與個人特色,在大學堂裡也不受肯定。
曾有一位從其他國際小學轉學來的五年級生,勇敢質疑老師與學堂的教育方式,最後遭「勸退」。
郭姮晏為此解釋,中國傳統教育強調尊師重道、與集體合群的價值觀,不能因個人而影響其他小孩的學習。
這種「手把手」師徒制的學習,是大學堂主要的特色。
大學堂校園裡,常看到草地上大小學生一起遊戲、讀經、打拳。他們大部份時間混班學習、打散年級住宿。
畢業典禮結束後,畢業生巡迴校園道別時,百名大小學生全哭紅眼。對沒有兄弟姊妹的他們而言,學校裡的學長姐就是家人。
「家長捨不得教導、寵壞了的小孩都往學堂送,」大學堂一名老師觀察,透過集體住宿學習,雖然可以導正學生行為,但也直接取代了家庭教育功能,成為現下「反硬體制」後的新現象。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唯識大綱

南老師說:唯識大綱 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 (遼寧讀者根據 南老師講述的《楞嚴經講座》錄音整理,雖經多位有心者校對,限於能力水平,恐有差錯,但閲讀錄音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