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灑到人間并蒂蓮

南師談愛情:灑到人間并蒂蓮




孟子曰:“養心莫善于寡欲。”這個寡欲的問題,是個嚴重的問題。 有位同學問我講愛情問題,到現在我不曉得什么叫愛情。什么叫愛情?據我了解呀,就是人最高的自私的境界。任何的愛情就是‘我’愛你,因為有‘我’,‘我’不愛你就不愛你,所有都是為了‘我’,不是為了愛。
    當年在大學里講,現在我跟年青的人講愛,我說你們懂愛嗎?我看沒有什么愛。愛情,男女關系,不管你偷情也好,做愛也好,怎么也好,我常常發現一個人,夫妻一輩子,生的兒女呢一大堆,我發現他們沒有愛情哎。
    即使懂了愛,也沒有情。那么所有人是干什么?一個“欲”,男女“欲”,什么叫“欲”?一點荷爾蒙在作怪,內分泌。等到內分泌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
    那么,由此講到這個“寡欲”。我常常告訴年青人,“情、愛、欲”,三個層次。一般人青年時的,都是“欲”,都是一點,拿儒家的觀點,都是“氣質之性”,身體情形的變化,荷爾蒙的變化,內分泌的變化,完全是“欲”。
    所謂“我愛你不愛你”是聽肉體上荷爾蒙的這點指揮,這個完全屬于“欲”。“欲”是彼此的發泄,沒有什么懂得愛。
    “愛”,就真不容易了。“愛”跟“欲”就不一樣了,那是“真愛”。當然你們在那里喜歡養小狗的,嗨喲,幾萬塊錢買一條小狗,抱著又親又吻。那個算不定還有一點點愛。那么這個愛很自私的噢,格老子愿意喜歡這條狗,我不喜歡還是把它燉去吃了。還是為我,呵。這個是愛。
    “情”,這個就難了,那就很高了。“情”是已經離開了“欲”,離開了“愛”,再談“情”。
    天主教、佛教等等宗教是禁欲的。儒家同伊斯蘭教是主張“寡欲”的,減少,盡量減少,省吃儉用一點,叫做寡欲。完全禁欲做不到,普通人只好來個“寡欲”。
    所以,修養,“寡欲”已經很難了,完全做到了四個字:佛家道家到了最高境界,離情棄欲,就是到了佛與神仙的境界了。這不是硬性的斷絕。
    什么叫“離情棄欲”呢?就是孟子剛才所講的“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叫做“離情棄欲”了。
   


--摘抄自南師《在海航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講座》
......................................................


    我們學佛的人都曉得人生不外一個緣字,這個緣字就學佛的意義來說非常的大。中國人有句俗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還不透澈,一針見血的講法,應該說人人有本難念的經。
我也常常提到杭州城隍山城隍廟門口的一副對聯:
夫婦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
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這 對子上聯描寫夫婦關系,夫妻不一定是好因緣,有的吵鬧一輩子,痛苦一輩子。下聯說的是兒女問題,有債務關系,才有父母兒女。所以,人生由男女感情結為夫 婦,然后生兒女,美其名曰天倫之樂,其實從人生深一層的體會來看,沒有樂,只有苦,不過人都是喜歡苦中作樂罷了。城隍廟的這副對子,將整個人生因緣道理, 差不多都概括在內了。 清朝女詩人馮小青的墳墓在杭州小孤山上,她是個才女,人也長得很漂亮,年紀輕輕就遇人不淑,結了婚才知所嫁非人,先生早已有了太太,因此痛苦一輩子,抑郁而死。馮小青這一生遭遇差不多是代表了大部分人類社-會或舊時代的女性,為了家庭,痛苦犧牲的寫照。
    馮小青的學問很好,文學修養也高,也有專集留下來,我年輕時最欣賞她的一首名詩,今天提供給緣社的諸位大菩薩,同時回向給全世界所有的女性。
馮小青的人生遭遇很痛苦,因此天天拜佛,拜觀音菩薩白衣大士。她在白衣大士前發了愿,寫下這首詩:
稽首慈云大士前,不升凈土不升天;
愿為一滴楊枝水,灑到人間并蒂蓮。
    由于親身受苦,也看到人間夫婦很少有真正快樂的,因此,她不求死后升天,或往生凈土,而愿化作菩薩凈瓶中的一滴甘露水,灑向人間,希望將來世界上的夫婦,永遠幸福快樂美滿和諧。
    我常常跟一般年輕的女同學講,我們學佛人不要認為這只是一首愛情詩,其實這首詩應該當成佛經看,在詩中痛苦感情的背后沒有埋怨,也沒有恨。
    她了解人生就是還債,很痛快地去償還,而且不只自己還債,還愿意為世界上所有人還債,所以能寫出愿為一滴楊枝水,灑到人間并蒂蓮這么動人的詩句。從這位女性的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學佛的人該如何對待和處理所遭遇的惡緣,使自己得到平安。
因此,我對一般學佛的朋友講,你們不要吹牛,什么成佛成道,一個學佛人,活著身心健康快樂,少病少惱。死時不麻煩自己,不拖累別人就算很好了。馮小青這種大愿力,就如同她詩中最后一句一樣:灑到人間并蒂蓮,多么慈悲。
    莊子有句話:哀樂不能入,談到人生的經驗,到了中年,哀樂就不大分了,悲哀與快樂都差不多木然了。因此過了中年到老年,奉勸大家最好是學佛,當然諸位都是學佛的。
    小時候我家有個廟子,從宋朝幾百年下來的家廟,歷來曾經出過很多高僧,我父親告訴我,其中有位高僧的對子很好:
    得一日糧齋,且過一日。
    有幾天緣分,便住幾天。
    就是說明做天和尚撞天鐘,和尚去了廟子空的灑脫境界。人生有如此解脫的心境,那么對自己一輩子的因緣遭遇便能處理得非常美滿了。我想以這副高僧的對聯,配合念阿彌陀佛,效果很好。
   

--摘抄自南師《談緣》一九八二年十二月東西精華協會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道家上品丹法《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南老師說:最上乘大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清淨經》原文: 《常清靜經》(又稱《清淨經》)是《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的簡稱,大約成書于唐代,收錄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