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 『毋不敬,儼若思』——禮之本也

南老師說:『毋不敬,儼若思』——禮之本也

         在《禮記》的第一篇,開頭就是關於修道:「毋不敬,儼若思。」這是中國文化,定慧都在內,宗教也在內,人生隨時嚴謹、恭敬以行,做到不昏沉、不散亂的修養。這個「思」並非思想的思,而等於佛法說的:既不散亂,又不昏沉,清清明明在那裡,這正是禮之本也。

                                  ——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如何修證佛法》

        「儼兮其若容」,表示一個修道的人,待人處事都很恭敬,隨時隨地絕不馬虎。子思所著的《中庸》,所謂的「慎獨」,恰有類同之處。一個人獨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雖然沒有其他的外人在,卻也好像面對祖宗,面對菩薩,面對上帝那麼恭恭敬敬,不該因獨處而使行為荒唐離譜,不合情理。

        大家曉得中國文化有一部最根本的書籍——《禮記》。這部《禮記》,等於中華民族上古時期不成文的大憲書,也就是中華文化的根源,百科寶典的依據。一般人都以為,《禮記》只是談論禮節的書而已,其實禮節只是其中的一項代表。什麼叫做「禮」?並不一定是要你只管叩頭禮拜的那種表面行為。

        《禮記》第一句話:「毋不敬,儼若思」,真正禮的精神,在於自己無論何時何地,皆抱著虔誠恭敬的態度。處理事情,待人接物,不管做生意也好,讀書也好,隨時對自己都很嚴謹,不荒腔走板。「儼若思」,儼是形容詞,非常自尊自重,非常嚴正、恭敬地管理自己。胸襟氣度包羅萬物,人格寬容博大,能夠原諒一切,包容萬匯,便是「儼兮其若容」雍容莊重的神態。這是講有道者所當具有的生活態度,等於是修道人的戒律, 一個可貴的生活準則。

                                 ——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老子他說》

        「禮」是什麼呢?《禮記》第一句話,「毋不敬,儼若思。」就是說我們要隨時隨地很莊嚴,很誠敬。這個「敬」並不是敬禮的敬,而是內心上對自己的慎重,保持克己的自我誠敬的狀態,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老僧入定的樣子,專心注意內心的修養。所謂禮,就是指這個境界而言。從這裡發展下來,所講對人對事處處有禮,那是禮儀了。《禮記》的這一句話,是講天人合一的人生最高境界。

                                ——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論語別裁》

        如果要解釋「禮」是什麼?勉強的說,就是文化的精神。這個說法對不對呢?不一定對,但是也沒有辦法,只好用現在比較流通、漂亮的名詞來講。真正的「禮」是什麼?古人的解釋,禮就是道理,換句話說,它包括了一切文化的原則。以新的觀念來講,是哲學,這個哲學,不是西方的哲學,哲學也是借用的名詞。那麼禮是講什麼呢?是中國各代的政治哲學最高原則,是講禮治,不用法治,禮治是注重文化的教育,全民的教育。禮不夠的話,教育道德就不夠,那時只好用法了,用就是「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禮的真精神是自然的道德。光把自己管理得很嚴,以刑為體修養這個心性,也是不夠的,必須要以禮為翼,瞭解禮的真精神。我們引用《禮記》開頭第一篇的一句話:「毋不敬,儼若思」,來說明禮的精神。這六個字,就沒有辦法處理,這是中國文化的根本。

        講一個人的修養程度,到了隨時隨地沒有雜念,沒有妄念,沒有亂想,也沒有惡念,隨時隨地對自己身心都是嚴肅的,這種態度就是「儼若思」。看起來,這個人好像在那裡想一件事情,但是他沒有想,因為他在靜止狀態;這六個字就是後世所講的,隨時在入定的狀態。人到了心境永遠在定境上,在清靜無為的境界中,那也根本不需管理自己了,不需像個刑法一樣,去管理念頭了。所以說,光是「以刑為體」,還不夠,必須要「以禮為翼」,以真正的定慧精神輔助自己,然後去處事。      

                                ——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莊子諵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淨念相繼與如何往生淨土

淨念相繼與如何往生淨土 懷師 開示 2012年2月29日晚飯後    (大眾念佛,師拍案,佛號聲嘎然停止) 這個時候沒有佛號,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一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