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禪須通教—「不思善、不思惡,于麼時,……」

禪須通教
      ——「不思善、不思惡,于麼時,……」


南公懷瑾上師 講述


      有道友提出來一個問題:「不思善、不思惡,于麼時,」這三句話就是《六祖壇經》上六祖接引惠明的時候,六祖叫惠明不思善、不思惡,「于麼時」,「于麼」就是唐代的術語,客家話裡頭好像有這一句。這個還保存。閩南話有沒有相(似的話?)……這個時候——「于麼」這一句話,中原、湖北人還有這句話——「麼子」,你來做什麼?有什麼事啊?麼子,就是「于麼」的「麼子」。「于麼時」,這個時候,「那(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個「那(哪)個」是問號。後來有許多人講禪學的,把「于麼時」、正是這個時候,不思善,「那個」——變成肯定語了,他說這個就是本性,完全錯了,這個禪學這樣講很危險了!

      現在這位道友提得很明白,就對了,他說:「不思善、不思惡,于麼時」——這個時候是哪一種「量」?是哪一種「境」?是現量呢?還是比量呢?還是非量呢?是性境呢?還是獨影境、帶質境呢?「不思善、不思惡」是「無記性」呢?還是叫做「無念」呢?這個問題,所以講,我告訴我們這個學員部、研究部的同學們,你注意,像提出的這種問題,我答覆起來就比較起勁一點了,提的問題也簡明、扼要、明瞭,(這)就要懂得邏輯了。羅囉嗦嗦、寫一大堆王大娘的裹腳布,我懶得開水龍管來洗了,裹腳布洗了半天,不知道。

      不思善、不思惡,這個時候,你要曉得,如果有一般人認為這是得道的境界,剛才首先提過,是錯誤的。「不思善、不思惡」,你所問的問題的本身都有,怎麼樣都有呢?當我們不思善不思惡,你就要看自己;有時愣住了,也沒有想好的、也沒有想壞的,這是屬於「無記性」。

      那麼無記性你說是哪一種「量」呢?這就很難講。怎麼很難講呢?這個拿「三量」來講,意識境界——不思善不思惡是意識停止作用一下,暫時——不是「停止作用」,這個話有語病,講唯識講因明就不可以亂下一個名詞了。不思善不思惡,意識——暫時,用三個字,唯識的:「流注住」。這個流注住一樣、停留。流水的「流」、注意那個「注」,停住在那裡。我們意識之流之流注,像一股流水在流。不思善不思惡,並沒有兩頭切斷,不是「三際托空」,這個時候啊,愣住了的境界是「無記性」。那麼「無記」當然不是意識清明的現量。如果說這是意識糊塗的現量啊,這個「現量」可以用。但是「現量」幾乎限制在清明。那麼它是屬於非意識的現量。那麼這個時候,不思善不思惡,無記性不是無念,正是有念,這個「念」是什麼?念在無記。

      所以啊,我們宋朝以前,有禪宗的大師到西藏傳禪宗的佛法。說禪宗以什麼為宗?無念為宗。把六祖的無念拿到了一半。《六祖壇經》自己有解釋,六祖把這個名詞分開了,「無」是無妄想、沒有一切妄想,「念」是念真如。這個叫無念。《六祖壇經》自己有解釋。那麼一般人把無念當成什麼都不想,不思善不思惡,那很糟!那是無記性。無記性當然不是「性境」。(也)可以說是性境,什麼性境?糊塗的性境,就是糊塗性境,它不能算是「獨影」,它也不能算是「帶質」。

      所以這個無念要注意,學佛、一般人的學佛,以為打坐學佛,到達了無念什麼都不知道是入定,很糟糕的!你們許多打坐學外道也好、學佛也好、學密宗也好、學顯教也好,認為什麼都不知道,目的也想達到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沒有感覺、沒有知覺,以為是入定……你恰恰到了「無念境」,無念境無記性。你這樣修持來生的果報走入畜生道,資格最高的是變豬。變成動物,吃飽了,頭腦沒得思想。

      不要說這個,我可以告訴你,我本身的經驗。我曾經修過無念定,修了半年以後,我所有的文字忘記了,拿起筆來不會寫字,一個字也寫不出來。我馬上可以做到。統統丟光了。馬上自己警覺到這不是道。所以宗喀巴大師也曉得,所以西藏人大批駁漢人沒有佛法、沒有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就在西藏,(這一說)就是這樣來的。這個無念怎麼是佛法呢?無念是無記性、大昏沉。所以它是這個道理。

      那麼六祖接引惠明禪師呢?看《六祖壇經》你要注意哦,他是一個教育的方法。他(惠明禪師)不是趕六祖嗎?從那個山嶺上大庾嶺,江西朋友有好幾位,蔡生就是江西人,大庾嶺他曉得的,大庾嶺頭翻過去就是廣東了,廣東境界了。爬上那個大庾嶺(氣喘噓噓的),這樣趕上去呢,那麼六祖沒有辦法了,已經趕到人,都看到啦。六祖所以把衣缽一丟,扔在那個石頭上,人就躲到草裡頭了。那個惠明法師軍人出身,是個將軍,(實際上什麼軍人出身呢?唐代好幾個軍人出身的。)那麼他出家了以後——他武功很高,所以他就趕到了,那麼,很多的師兄弟還沒有到。結果一看到衣缽啊,他一邊喘氣一邊趕緊搶這個衣缽,衣缽拿不動了。這個裡頭就是問題了,一件衣服一個飯碗,他當過軍人,武功也很高,大庾嶺爬得那麼快上來,一個衣服都拿不動了。難道手麻痹了?怎麼樣都拿不起來,他就叫了,叫六祖,說:「能上座呀,我不是為衣缽來的啊!我不是搶衣缽、不是為傳位來的呀!我是為求法來的啊!」六祖才鑽出來,「是真的呀?」「真的!」那麼他要傳法。那麼你想在那個氣喘噓噓的,那個一身汗流,六祖趁這個時候,六祖的禪宗的教育方法來了!

      人到疲勞勞累到極點,這個雜念妄念自然少了。所以文人不運動,那個思想永遠停不了,腦子越來越靈光,身體越來越差勁,一個個有病,眼睛的近視越來度數越高,那就是缺乏運動了。他那個運動之下,那個上來,然後叫他,——「唔,這個時候,你好好站著!」沒有叫他打坐哦。想像中,當然應該是站著,你看那個書上記載。「不思善不思惡」,你什麼都不要想。一個那麼講,一個就聽他的樣子了,就站在那裡什麼也不想,那麼六祖講:「于麼時,」這個時候,問他了:「那(哪)個是你的本來面目?」這個「那(哪)個」是問號,提起來的參究、思維,(善惡)也不想,什麼都不想,不想的時候,哪個是你的本來面目?雖然不思善不思惡,你知道自己不思的靈知之性還在撒!所以這個時候——啊!悟道了。

      不是說「不思善不思惡」就是禪哪!大錯而且特錯啊!那個是豬禪。拿閩南話叫「嘀嗊禪」,那還叫禪啊?!。

      所以啊,不思善不思惡,再進一步說,真達到無念境界,不是不思善不思惡。所謂禪宗的語錄上經常:「善惡路頭相次絕」,這就對了。很多祖師講,「相次絕」。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路頭」,兩條路,兩頭的路。相對的,相次的。絕,那麼當中(中)間的空靈、自性靈明現出來了。所以要注意哦!

      所謂不思善不思惡,唯識教了你,研究《成唯識論》的(知道),無想定就可以做到這樣。無想定不是正定,外道定,沒有悟道的,所以無念無想,特別注意。所以你看,通宗不通教很嚴重。佛法教你三十七菩提道品,(從)四念處開始。四念處,「念」是中國的翻譯,所以念佛也是念。這個念實際上代表了什麼?你研究了唯識,念就是代表了心量,整個的心量的統稱,心的量。這個叫做念。第一條我想答到這裡差不多了,你們大概瞭解了。

                       ——南公懷瑾上師講述《唯識與中觀》摘錄






據:網路(第3集 妙音緣2007-4-12錄音轉錄文字,玉樹臨風2011-04-30三校)。

-1A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下面就開始講淨土之行。大家看到淨土就很容易聯想到流行的淨土宗,念佛法門。道理是相同,可是原則不同。一切佛法都 ...


查看